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音乐课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增强音乐课的魅力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如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呢?以下几个方面的诀窍或许对音乐教学有所助益。
一、巧妙设计导入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故事导入法。课堂上教师用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古人或伟人的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孟姜女哭长城》,先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传说,一对青年男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女子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城为之崩裂,露出丈夫尸骸,女子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由此引出课题《孟姜女哭长城》,同时还可以增加音乐的文化内涵。
2.游戏导入法。游戏中的动脑、动手的“动”在小学音乐课经常用到,而初中音乐课堂,恰恰就是缺少这种“动”的感觉。所以在导入上也要多应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把猜谜语应用于古曲《梅花三弄》欣赏的导入:“老师现在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迷题是这样的‘万物萧条,唯我独醒,凌霜傲雪!’,打一植物。”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梅花),从而引出课题,同时提升了音乐的意境之美。
3.情景导入法。在欣赏《国之瑰宝—京剧》时,我先演唱了一段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听后我就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演唱的是我国什么剧种中的一段?”许多同学都回答出来了:“京剧”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内容就是《国之瑰宝—京剧》。”象这样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学生想知道下文,整堂课就会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
4.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简练。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富于逻辑,引人入胜,而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
2.通俗易懂。对于音乐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教师要力求做到化生辟为通俗,不要过多地使用音乐术语,免得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一些高雅音乐产生距离感。比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交响乐时是这样介绍的:“交响乐在古希腊语中就是“一起响”的意思;讲到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就让学生体会闻花香、打哈欠的感觉……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同学们一听就明白了。
3.富有韵律感。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完美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起来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象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想象的初步联想,而“动”则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的形象。如在《摇篮曲》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大家了解三拍子舞的特点是第一步大,第二、第三步小,正符合三拍子强、弱、弱的力度特点。我示范完后让同学们绕着课桌,跟着我的口令,练习三拍子的舞步。大家都很兴奋,认真有序地投入到了练习中,既品尝音乐实践的乐趣,并且对圆舞曲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音乐课堂应该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天地,是学生流连忘返的美的乐园,是最充满魅力的地方。只要我们音乐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然后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切实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就能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
一、巧妙设计导入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故事导入法。课堂上教师用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古人或伟人的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孟姜女哭长城》,先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传说,一对青年男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女子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城为之崩裂,露出丈夫尸骸,女子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由此引出课题《孟姜女哭长城》,同时还可以增加音乐的文化内涵。
2.游戏导入法。游戏中的动脑、动手的“动”在小学音乐课经常用到,而初中音乐课堂,恰恰就是缺少这种“动”的感觉。所以在导入上也要多应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把猜谜语应用于古曲《梅花三弄》欣赏的导入:“老师现在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迷题是这样的‘万物萧条,唯我独醒,凌霜傲雪!’,打一植物。”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梅花),从而引出课题,同时提升了音乐的意境之美。
3.情景导入法。在欣赏《国之瑰宝—京剧》时,我先演唱了一段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听后我就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演唱的是我国什么剧种中的一段?”许多同学都回答出来了:“京剧”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内容就是《国之瑰宝—京剧》。”象这样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学生想知道下文,整堂课就会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
4.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简练。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富于逻辑,引人入胜,而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
2.通俗易懂。对于音乐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教师要力求做到化生辟为通俗,不要过多地使用音乐术语,免得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一些高雅音乐产生距离感。比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交响乐时是这样介绍的:“交响乐在古希腊语中就是“一起响”的意思;讲到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就让学生体会闻花香、打哈欠的感觉……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同学们一听就明白了。
3.富有韵律感。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完美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起来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象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想象的初步联想,而“动”则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的形象。如在《摇篮曲》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大家了解三拍子舞的特点是第一步大,第二、第三步小,正符合三拍子强、弱、弱的力度特点。我示范完后让同学们绕着课桌,跟着我的口令,练习三拍子的舞步。大家都很兴奋,认真有序地投入到了练习中,既品尝音乐实践的乐趣,并且对圆舞曲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音乐课堂应该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天地,是学生流连忘返的美的乐园,是最充满魅力的地方。只要我们音乐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然后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切实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就能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