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说《远山淡影》出版即获得了霍尔比纪念奖,就其创作过程开展研究,对指导文学写作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石黑一雄的双重文化身份出发,将小说中能够反映他的日本记忆与个人经历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查阅石黑一雄的访谈录对这些分析加以研判。笔者发现,小说的成功与石黑一雄对日本的记忆和个人经历都有着重要的关系:石黑一雄的小说在创作中有意识地排除同代及前辈小说家的影响,小说中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成就了内省化的写作,具有一部分整一性的东西。通过选择性记忆、碎片记忆、超越记忆、伪谈论这些重复出现的因素,本文对《远山淡影》进行深入发掘,进而对其创作有一个全新认识。
关键词:石黑一雄 文学创作 《远山淡影》 内省化
上世纪80年代,一批移民作家在英国文学界亮相了。他们拥有故土文化和西方文化双重经历。作家石黑一雄就是其中的一员。石黑一雄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长崎,由于父亲是一名海洋学家,1960年受雇于英国一个海上石油项目,一家人移民英国。他的作品凭借“小说里富有激情的力量,展现出世人想象下的与世界联系的深渊”,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石黑一雄很早就已经被学界所关注,但其作品及本人在国内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并且关注点多集中在创伤、记忆、身份认同、知识分子写作、国际视野等关键词的阐释,对作家早期与后期写作研究多聚焦于文本风格及小说差异性因素上,创作的整体性研究不足。他的作品的确追求一种世界眼光,在访谈中他曾透露过自己从第三部作品《盛世遗踪》开始,就有意避开日本文化的根,努力进入英国主流文化。但纵观其早期作品,特别是第一部小说《远山淡影》,能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一代人的记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日本的意象。1989年,石黑一雄参加日本基金访问学者项目,与日本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一起回到了日本。在采访中,他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对日本一直有种很强烈的印象,而我与日本又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络。在英国时,我就不断地想象日本是什么样子。”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的写作中通过双重叙事的手法:主人公悦子不仅充当故事叙述者,不断地讲述着长崎原子弹事件之后的一段往事,还作为外故事叙事者,在当下的英格兰讲述自己的经历及所感。在这两个维度中,悦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逃避丧女的痛苦。小说的成功与石黑一雄对日本的记忆和个人经历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上可称为典范之作。
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重构一些场景时,都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再现、解析、重组,再附上具有创造力的想象。而记忆的作用是强大的。在访谈录里,石黑一雄认为,记忆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大比重,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形式,即念旧。这里的念旧意味着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描绘一个更完美世界的理想主义,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能导致毁灭性的行为。石黑一雄出生在长崎,未亲历过发生在长崎的二战,但原子弹爆炸的历史事件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主要经历。小说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长崎,当时正处在战后的重建中。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使悦子心中布满了伤痕,难以修补。与许多经历过空袭的日本人一样,曾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全部被打碎,悦子失去了父母、爱人。最后悦子嫁给了好心收留她的绪方先生的儿子二郎,婚后悦子也曾努力从那个已经崩溃的过去中走出来,开启她新的人生。她埋葬了过去,过着自我欺骗式的幸福生活,但那把置于高架之上、方盒之内的小提琴,不断地提醒着悦子曾经的过往,使她一直抗拒着现有的生活。个人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小说中,悦子和佐知子两个人物有极其相似的移民经历。两个人的女儿万里子和景子,对母亲在异国的另一半并不接受。不一样的是,佐知子的美国男朋友弗兰克是一个毫无责任感的花花公子,这加剧了万里子的自闭与恐慌,表现出了一种东方文化受西方文化摧残的样子。而景子的情况是英国继父造成的,她没有从情感上关心过景子,仅仅在物质上给予照顾,在精神上也没有接受景子,就连同父异母的小女儿妮基也能感受到这一点。这也间接地导致了景子对英国生活的绝望,走上了绝望的道路。进入记忆更深层,悦子所塑造的近乎完美的“新悦子”也无法避免自我欺骗。例如回忆中的悦子总是强调自己很幸福。在和绪方先生的对话中,她列举了一系列值得庆幸的事情,但这样生硬的事实陈列并非发自内心的喜悦,反倒像是悦子在自我催眠:过着如此称心如意的日子,还有不幸福的理由吗?又如每当有人质疑悦子的“幸福”,她便极力否认。藤原太太说悦子看上去总是“不太开心”,悦子回应道,自己“没有比现在更开心了”;佐知子指责悦子不祝福她移居美国是出于嫉妒心,悦子则像是突然沉入了自己的世界,开始自说自话,不断重申“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而对正在畅想新生活的佐知子充耳不闻,两个人虽在对话,却丝毫没有真正地交流。石黑一雄早在6岁时,便随着家人移民英国,移民时的年纪与景子、万里子相仿。移民后,他受到了英国的传统教育。正如他自己在访谈中说的,初来英国时,因为双重的文化身份,让他很难完全融入英国社会。小说中万里子、景子年幼时被家人带到了美国和英国,这和石黑一雄个人经历非常地相似。石黑一雄曾说:“现实世界并不完美,作家能够通过创造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抗衡,找到与之妥协的办法。”因此,石黑一雄的个人经历与小说创作紧密结合,为记忆这颗种子,浇上了一把肥料。
《远山淡影》的成功也离不开石黑一雄高超的场景切换写作手法。小说以悦子与妮基的几次谈话为叙事线索,将大量的回忆内置于外部叙事框架内。小说开篇,悦子讲述了次女妮基名字的由来。悦子却一再坚持取英文名,因为她“不愿想起过去的私心”。仅一个琐碎的往日片段,就可以从中看出悦子对日本往昔岁月的回避态度。妮基提起景子之死,更是敲打着悦子的内心,让她看似平静的心湖泛起涟漪,湖底埋藏的重重心事也如洪水猛獸一般蠢蠢欲动,似要挣脱多年的禁锢,浮出水面。为了抗拒这股力量,将直面现实的那一刻无限延后,悦子重构了自己的过去。她不断确认叙事的准确性,时而肯定“我清楚地记得”,强调记忆的真实性,时而模棱两可地表示“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事情的记忆已经模糊,事情可能不是我记得的这个样子”,推脱了叙事者的真实叙事责任。而“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悦子在回忆中一方面重建了自己的过去,塑造出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悦子”,一方面又将事实意义上的自我投射为另一个女人“佐知子”,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了自己和景子的母女关系,在安全距离下反思了自我。而写作手法和他个人学习履历也有很大的关系。只在故国日本生活过6年的石黑一雄,到了英国后,便开始接受西方教育。1978年,获得英国肯特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79年进入东英吉利大学学习创作。在大学的写作课上,石黑一雄最后交的作业,并不是学术论文,而是一个科幻故事。此后,他便开始尝试写小说。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到自己的写作受哪些作家的影响时,石黑一雄表示,他曾在创作的间隙偶然读过一些作家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例如他曾读过20世纪法国小说家、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普鲁斯特的第一卷的部分内容,认为其前言约60页篇幅的内容对他在前两部作品的写法上影响很大,使他在创作《远山淡影》时用场景一幕幕地进行切换。这也为他在创作第二部小说时,采用更为灵活的心理流动在回忆中实现自由切换奠定了基础。 《远山淡影》出版于1982年,同年即获得了霍尔比纪念奖。这部小说能大获成功,并立刻成为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一张名片,是因为石黑一雄的日本记忆,使整个故事具有了可信度。这种记忆,根植于大众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石黑一雄的个人经历,在整部小说里,化为万里子、景子以及妮基这些人物的鲜明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石黑一雄自身也拥有故土文化和西方文化双重经历,因此,对东、西方文化中产生的一些碰撞在小说中借助人物的力量展现了出来。此外,通过片段式地借鉴其他小说家的写作手法,保护了自己的特色,让场景切换式的手法使回忆这种本身“不可靠”的信息可靠地传递给读者。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石黑一雄的日本记忆与个人经历在其创作《远山淡影》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他将记忆和经历融化在文字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7 Kazuo Ishiguro from the Offcial Web Site of the Nobel Prize.
[2]Gaby Alez. The Essential Writer’s Guide: Spotlight on Kazuo Ishiguro, Including His Education, Analysis of His Best Sellers Such as A Pale View of Hills, 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d Never Let Me Go, Screenplays, Film Adaptations, and More[M].from high quality wikipedia articles.
[3]Vorda A Herzinger K. Stuck on the Margins: an Interview with Kazuo Ishiguro[A].A Vorda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novelists[C]. Rice University Press,1993.
[4]陈婷婷, 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01).
[5]郭德艷. 历史、创伤与个人记忆——评石黑一雄的小说《远山淡影》[J].世界文化, 2017(12).
[6]李波.多重记忆与文学想象:论陈敏的小小说创作[J].文学教育, 2018(04).
[7]李春,译.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04) .
[8]石黑一雄.远山淡影[M].张晓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添翼,男,硕士,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石黑一雄 文学创作 《远山淡影》 内省化
上世纪80年代,一批移民作家在英国文学界亮相了。他们拥有故土文化和西方文化双重经历。作家石黑一雄就是其中的一员。石黑一雄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长崎,由于父亲是一名海洋学家,1960年受雇于英国一个海上石油项目,一家人移民英国。他的作品凭借“小说里富有激情的力量,展现出世人想象下的与世界联系的深渊”,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石黑一雄很早就已经被学界所关注,但其作品及本人在国内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并且关注点多集中在创伤、记忆、身份认同、知识分子写作、国际视野等关键词的阐释,对作家早期与后期写作研究多聚焦于文本风格及小说差异性因素上,创作的整体性研究不足。他的作品的确追求一种世界眼光,在访谈中他曾透露过自己从第三部作品《盛世遗踪》开始,就有意避开日本文化的根,努力进入英国主流文化。但纵观其早期作品,特别是第一部小说《远山淡影》,能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一代人的记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日本的意象。1989年,石黑一雄参加日本基金访问学者项目,与日本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一起回到了日本。在采访中,他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对日本一直有种很强烈的印象,而我与日本又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络。在英国时,我就不断地想象日本是什么样子。”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的写作中通过双重叙事的手法:主人公悦子不仅充当故事叙述者,不断地讲述着长崎原子弹事件之后的一段往事,还作为外故事叙事者,在当下的英格兰讲述自己的经历及所感。在这两个维度中,悦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逃避丧女的痛苦。小说的成功与石黑一雄对日本的记忆和个人经历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上可称为典范之作。
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重构一些场景时,都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再现、解析、重组,再附上具有创造力的想象。而记忆的作用是强大的。在访谈录里,石黑一雄认为,记忆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大比重,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形式,即念旧。这里的念旧意味着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描绘一个更完美世界的理想主义,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能导致毁灭性的行为。石黑一雄出生在长崎,未亲历过发生在长崎的二战,但原子弹爆炸的历史事件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主要经历。小说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长崎,当时正处在战后的重建中。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使悦子心中布满了伤痕,难以修补。与许多经历过空袭的日本人一样,曾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全部被打碎,悦子失去了父母、爱人。最后悦子嫁给了好心收留她的绪方先生的儿子二郎,婚后悦子也曾努力从那个已经崩溃的过去中走出来,开启她新的人生。她埋葬了过去,过着自我欺骗式的幸福生活,但那把置于高架之上、方盒之内的小提琴,不断地提醒着悦子曾经的过往,使她一直抗拒着现有的生活。个人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小说中,悦子和佐知子两个人物有极其相似的移民经历。两个人的女儿万里子和景子,对母亲在异国的另一半并不接受。不一样的是,佐知子的美国男朋友弗兰克是一个毫无责任感的花花公子,这加剧了万里子的自闭与恐慌,表现出了一种东方文化受西方文化摧残的样子。而景子的情况是英国继父造成的,她没有从情感上关心过景子,仅仅在物质上给予照顾,在精神上也没有接受景子,就连同父异母的小女儿妮基也能感受到这一点。这也间接地导致了景子对英国生活的绝望,走上了绝望的道路。进入记忆更深层,悦子所塑造的近乎完美的“新悦子”也无法避免自我欺骗。例如回忆中的悦子总是强调自己很幸福。在和绪方先生的对话中,她列举了一系列值得庆幸的事情,但这样生硬的事实陈列并非发自内心的喜悦,反倒像是悦子在自我催眠:过着如此称心如意的日子,还有不幸福的理由吗?又如每当有人质疑悦子的“幸福”,她便极力否认。藤原太太说悦子看上去总是“不太开心”,悦子回应道,自己“没有比现在更开心了”;佐知子指责悦子不祝福她移居美国是出于嫉妒心,悦子则像是突然沉入了自己的世界,开始自说自话,不断重申“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而对正在畅想新生活的佐知子充耳不闻,两个人虽在对话,却丝毫没有真正地交流。石黑一雄早在6岁时,便随着家人移民英国,移民时的年纪与景子、万里子相仿。移民后,他受到了英国的传统教育。正如他自己在访谈中说的,初来英国时,因为双重的文化身份,让他很难完全融入英国社会。小说中万里子、景子年幼时被家人带到了美国和英国,这和石黑一雄个人经历非常地相似。石黑一雄曾说:“现实世界并不完美,作家能够通过创造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抗衡,找到与之妥协的办法。”因此,石黑一雄的个人经历与小说创作紧密结合,为记忆这颗种子,浇上了一把肥料。
《远山淡影》的成功也离不开石黑一雄高超的场景切换写作手法。小说以悦子与妮基的几次谈话为叙事线索,将大量的回忆内置于外部叙事框架内。小说开篇,悦子讲述了次女妮基名字的由来。悦子却一再坚持取英文名,因为她“不愿想起过去的私心”。仅一个琐碎的往日片段,就可以从中看出悦子对日本往昔岁月的回避态度。妮基提起景子之死,更是敲打着悦子的内心,让她看似平静的心湖泛起涟漪,湖底埋藏的重重心事也如洪水猛獸一般蠢蠢欲动,似要挣脱多年的禁锢,浮出水面。为了抗拒这股力量,将直面现实的那一刻无限延后,悦子重构了自己的过去。她不断确认叙事的准确性,时而肯定“我清楚地记得”,强调记忆的真实性,时而模棱两可地表示“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事情的记忆已经模糊,事情可能不是我记得的这个样子”,推脱了叙事者的真实叙事责任。而“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悦子在回忆中一方面重建了自己的过去,塑造出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悦子”,一方面又将事实意义上的自我投射为另一个女人“佐知子”,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了自己和景子的母女关系,在安全距离下反思了自我。而写作手法和他个人学习履历也有很大的关系。只在故国日本生活过6年的石黑一雄,到了英国后,便开始接受西方教育。1978年,获得英国肯特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79年进入东英吉利大学学习创作。在大学的写作课上,石黑一雄最后交的作业,并不是学术论文,而是一个科幻故事。此后,他便开始尝试写小说。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到自己的写作受哪些作家的影响时,石黑一雄表示,他曾在创作的间隙偶然读过一些作家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例如他曾读过20世纪法国小说家、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普鲁斯特的第一卷的部分内容,认为其前言约60页篇幅的内容对他在前两部作品的写法上影响很大,使他在创作《远山淡影》时用场景一幕幕地进行切换。这也为他在创作第二部小说时,采用更为灵活的心理流动在回忆中实现自由切换奠定了基础。 《远山淡影》出版于1982年,同年即获得了霍尔比纪念奖。这部小说能大获成功,并立刻成为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一张名片,是因为石黑一雄的日本记忆,使整个故事具有了可信度。这种记忆,根植于大众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石黑一雄的个人经历,在整部小说里,化为万里子、景子以及妮基这些人物的鲜明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石黑一雄自身也拥有故土文化和西方文化双重经历,因此,对东、西方文化中产生的一些碰撞在小说中借助人物的力量展现了出来。此外,通过片段式地借鉴其他小说家的写作手法,保护了自己的特色,让场景切换式的手法使回忆这种本身“不可靠”的信息可靠地传递给读者。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石黑一雄的日本记忆与个人经历在其创作《远山淡影》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他将记忆和经历融化在文字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7 Kazuo Ishiguro from the Offcial Web Site of the Nobel Prize.
[2]Gaby Alez. The Essential Writer’s Guide: Spotlight on Kazuo Ishiguro, Including His Education, Analysis of His Best Sellers Such as A Pale View of Hills, 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d Never Let Me Go, Screenplays, Film Adaptations, and More[M].from high quality wikipedia articles.
[3]Vorda A Herzinger K. Stuck on the Margins: an Interview with Kazuo Ishiguro[A].A Vorda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novelists[C]. Rice University Press,1993.
[4]陈婷婷, 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01).
[5]郭德艷. 历史、创伤与个人记忆——评石黑一雄的小说《远山淡影》[J].世界文化, 2017(12).
[6]李波.多重记忆与文学想象:论陈敏的小小说创作[J].文学教育, 2018(04).
[7]李春,译.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04) .
[8]石黑一雄.远山淡影[M].张晓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添翼,男,硕士,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