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川:为听障人士装上“耳朵”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在打开一扇窗。”
  今年3月底,商业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20年度“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来自四川犍为、28岁的石城川入选。2019年,他曾入选2020年度“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
  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是,石城川11岁时因病双耳失聪,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2011年以裸分超过重本线41分的佳绩考入暨南大学,现在是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CEO。该公司开发的“音书APP”,已让60余万听障人士“看见”了声音。

在无声世界里奋发图强


  石城川出生在四川农村,11岁时因患病听力严重受损。但他没有去特殊学校,而是一直和其他同学一样,在普通学校读书。
  别人“听”课,他只能“看”课。石城川听不到声音,他就在课堂上认真看老师板书,奋笔疾书地记笔记,下课后,再围着老师“开小灶”,吃透知识点。
  凭着坚韧的毅力,在2011年高考中,他考出了超四川省理科重点线41分的好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大学期间,他以优秀的成绩被评为学校“自强不息”之星,还获得了中国大学生十大感动人物提名。
  “在学校里特别希望能够证明自己,唯一的方式就是学习。我也不觉得自己有多自信,只是认准的事情,肯定会百折不挠地去实现它。”
  无声的世界里,纸和笔成了石城川和别人交流的工具。
  “我跟朋友们用来笔谈的草稿纸,有厚厚的一大叠。其中写得最多的那位就是我最好的朋友,现在也成了我创业的合伙人,他叫陈国强,是音书的CTO。”石城川说道。
  但是笔谈的效率太低了。“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别人要说什么必须在纸上写字,这时候自己只能在旁边傻等。”那时候,石城川也不知道,除了写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为让失聪者“看见声音” 放弃高薪辞职创业


  对于听障者来说,最大的梦想莫过于能同别人正常交流。石城川介绍,当时了解到最好的情况是恢复听力,但是受科技水平、医疗资源、经济条件的限制,失聪后能够恢复听力的人寥寥无几,“我有个朋友读的会计方面的专业,在校成绩超过平均水平,但毕业之后应聘过不少财务岗,都被以听障为由拒绝了,只能做一些体力活。”
  读大二时,在网上第一次看到AR眼镜的石城川,了解到科技能把虚拟图像投射到眼镜上后,便萌生了要将其结合语音识别技术,从而实现听障人士“看见”别人说的话的愿望。
  2015年大学毕业后,石城川在广州一家跨国企业任职软件工程师,薪水颇高。然而仅过了半年,石城川便辞职了。“我当时的工作在普通人看来已经比较幸运了,待遇也很不错,但我内心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听障群体做一些努力,所以后来我便辞职创业了。”

第一次“看见”别人说话 激动得流下泪水


  随后,石城川找到了当时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陈国强和彭驷庆,几人一拍即合,开始动手做一个软件和硬件的原型。2016年春节后,“音书”项目正式投入研发,试图利用技术帮助听障人士和普通人更好地交流。
  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领导的重视,学校邀请他们入驻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创业基地。就这样,石城川正式开始了创业。
  2017年1月20日,“音书APP”正式上线。这个软件集成了语音识别功能,听障者可以通过文字“看见”声音,接听语音电话。“只要你有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使用。”
  石城川感叹道:“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使用‘音书APP’和别人说话聊天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从小到大,我跟别人的沟通都是通过笔谈,对方写一句话,我写一句话。现在,我终于可以‘看见’对方说什么了。”

让残障人士走出封闭的世界


  自从有了音书之后,石城川感觉自己整个人的气场都发生了变化,不像以前那样不自信。通过音书的在线矫正和训练,他的普通话逐渐进步,他逐渐敢大胆开口说话了。“这个平台可以让听障人士更加自信,它让残障人士走出封闭的世界,和周围的人沟通。”
  不少听障人士给石城川发来感谢信,讲述音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很多听障用户评价音书:“翻译速度很快、准确度很高。”“让听障者能打电话,听见别人说什么,太伟大了。”“让我们和正常人不再有沟通障碍。”

  许露露是2017年入职音书团队的一位聋哑人,她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有经验,在得知音书项目后,辞去了杭州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还有远在美国求学的听障人士担任志愿者,并希望毕业后能加入音书团队。这些温暖的举动,都让石城川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他的团队拓展到十多人,其中有6人专职,包括两名听障人士。
  石城川出席过几次会议发现,音书系统在会议中可以派上大用场。他自己参加过几次会议,因为现场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他完全不知道别人在讲什么。他说,如今马路上有盲道,酒店里有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洗手间,还有斜坡供殘障人士的轮椅经过,但是专门针对听障人士的无障碍措施基本没有。
  “如果会议现场有听障人士的话,下载一个APP,再在会场放一个大屏幕,就可以直接将与会者说话的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了。”石城川说,他希望和政府合作,通过语音识别来代替速记,作为听障人士的信息无障碍设施。石城川说,他希望把语音识别作为一个常规功能普及开来,让全世界的听障人士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接收信息,让听障人士和健全人也能“说上话”。

已服务60多万人 希望帮助4.6亿听障人士


  5年前,石城川就梦想能改变听障人士的生活,让他们能借助科技轻松地和外界交流,和健全人能“说上话”。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不过,他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让全世界的听障人士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接收信息。
  截至目前,石城川团队为听障人士开发的“音书APP”收获了60多万用户,为国内外听障人士提供了数亿次辅助沟通。如今,通过“音书APP”,听障人士不仅能和健全人进行视频聊天,还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PPT视频。
  据了解,近期,石城川团队又设计出了一款产品,让使用者与老年人或听障人士打电话时,可以把手机音量进一步放大,还可以把声音转换成字幕,用大号字体显示在屏幕上,让对方可以边听边看。这样,老年人或听障人士与人通话就不存在障碍了。
  石城川说,他的首要目标就是先让中国800万听障人士能和健听人一样沟通、生活,进而服务全世界4.6亿听障人士。
其他文献
2018年红极一时的网红店“泡面小食堂”近日被各地网友爆出经营惨淡、纷纷关张。新鲜劲过去,食客们不再愿意花几十元为精心“加料”制作的泡面买单。无独有偶,曾风靡一时的“答案奶茶”、和“脏脏包”一起出道的“脏脏茶”如今也难觅踪影。一年来,包括抖音在内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红美食的发源地,一夜间爆火的网红食品迅速登上了追逐流行趋势的年轻人的打卡清单,市面上一家家“网红”店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可惜网红的热度
最近,有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拍摄地点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老营乡麻足寨,海拔3200米。画面里,整洁的餐桌上摆着美食,浮云飘在身后,青山蓝天尽收眼底,远处的雪山躲在云海后忽隐忽现。  网友给这个伸手就能摸到云的地方起名“云端餐厅”,而拍摄者张飞给它起了个更诗情画意的名字——“忘忧云庭”。  这里是张飞的家。2016年7月,30岁的张飞被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旅游发展局派到小金县老营乡甘家沟村任扶贫第一书
01  去年,我先生的一位近门大伯病重,我和他去医院探望。我和老公到医院时,楼道一头,大伯的女儿正在低声但愤怒地数落他弟弟:亲爹生了病拿不出钱,也不怕人家笑话!  大伯的儿子四十多岁,可大半辈子就是混日子,有点钱就去喝酒,两口子也对付,媳妇不但不反对,还跟着一起喝。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就一个儿子,早早辍学,东游西逛,二十多了,也没个正经工作,跟姑娘一谈恋爱,人家一打听家庭状况就落荒而逃了。  看到我
旅途漫漫。  飞机还好说,短途的话,可能昏昏欲睡会更合适;若是长途飞行,吃上几顿飞机餐,再看看座椅后面的电影,长睡一番,也熬得过去。  唯独火车出行,高铁也罢,绿皮车更不要说,似乎总是带一本书最为贴切。  有过若干次独自旅游的经历。也有若干本旅行固定会带的书籍。坐着列车窗前,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村庄、树木、庄稼、偶尔的人或牲口,还有天边大块大块的云朵。  伴随列车轻微的颤动,和铁轨发出的咣咣声,读的书
超模刘雯曾于2015年12月为时尚芭莎拍摄杂志内封,照片以“寻找失落的中国美”为主题,画面中美人娇慵,手中变换的团扇更是引人注目,或轻扇,或掩面,举手投足间尽显东方美感。  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精致团扇,全部出自于姑苏城内的李晶之手。虽未至而立之年,但他已在团扇这方寸之间经营多时。他说自己不是商人,只是一个“做团扇的匠人”。可细观其团扇,却难见匠人之气,而多显文人之质。看着他的那些团扇,仿佛能见到风
懒是一种追求,宅是一种信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孕育了一批“懒宅族”,宅在家里的宅男宅女,依靠网络就能完成吃喝玩乐的全方位需求。网络热传一个段子:80后,开始懒宅;90后,非常懒宅;00后,“懒宅”以为常。  WIFI 床=普通懒宅  WIFI 床 零食=进阶版懒宅  WIFI 床 零食 撸猫=白金级懒宅  WIFI 床 零食 外卖 撸猫 沙发 电影 超市 美容SPA 美甲=这就是人间天堂谁都
“工作996,生病ICU。”最近,这句话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所谓“996工作制”,即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且一周工作6天的不成文工作制度。“996”的周工作时间最低为60小时。  面对996,有人心存怨念,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口诛笔伐,也有人左右为难。记者采访了两位正在或曾经身处996工作制的在职者,不知他們的感悟与你是否相似?  “996工作一年,我辞职了”  杨鹏的上一份工作还没到9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发射现场,一名95后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同时也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这位小姑娘被同事亲切唤作“大姐”。  “大姐”,其实并不大,出生于1996年的她,身高只有158cm。这个来自贵州土家族的小姑娘,在单位将近80人的队伍里,她是最小的几个人之一,无论年龄还是个头。敢攀天梯的“大姐”  “大姐”
一杯清茶,若是一口喝下,尝到的只有苦涩;若是慢慢解开杯盖,细细地品,便能品出茶的清香。一朵鲜花,若是因为急于得到,而把它摘下,花儿很快就会枯萎了;若把它小心翼翼地载入盆中,精心呵护,则每天都可以嗅到它的芬芳。一碗白饭,若是囫囵吃完,定是索然无味;若是在口中细细地咀嚼,便能尝到清淡中的香甜。其实,青春就像那一杯茶,一朵鲜花,一碗白饭,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慢慢地嚼,慢慢地去感受这“放荡不羁
我哥比我大三岁。我出生的那一天,大人们喊说是个女儿女儿。我哥就很骄傲地对每一个人说:“我吧,有个妹妹。”  我和哥哥都在外婆身邊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再回爸妈身边。爸妈对我们很严厉,教育也有些苛刻。但我回忆起来,总觉得很幸福。  小时候总不可避免地干些大人眼里的坏事。譬如单位里的葡萄熟了,我们就趁着中午大人们睡午觉的时间,悄悄地、流着口水去摘。哥哥爬在树上,一边吃,一边把摘好的扔给在树下望风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