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艺术的玩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相关反讽理论,把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的有关体现反讽艺术的典型中英文例句加以点评。传统上,反讽定义有两种:一是“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相反”,另一种是“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不同”。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现代语用学把反讽分成四大类:情景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和言语反讽。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反讽 反讽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一百多年来之所以深受世人喜欢,其根本原因还是源于作者本人妙趣横生的反讽艺术。本文结合现代反讽理论把其中有关体现反讽艺术的典型英文、中文译文例句加以点评,以供读者们细细品味。
   一 反讽理论简介
   反讽作为人们讲话的一种常见艺术,历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为此先后出现了各种解释反讽的说法,如传统的语义说、现代语用说(Grice,1978)、回声性提述论(Sperber & Wilson,1992)、间接否定论(Giora,1995)、反讽伪装论等。
   1 传统论
   传统的语义学认为,反讽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一是“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相反”,另一种是“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不同”。Grice现代语用说也是持传统语义学狭义标准,认为反讽就是“字面说的与心里想的相反”,但它认为说话人是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即故意说谎话的,这一点异于传统语义说。
   例1:班纳特先生对女儿伊丽莎白说:“我非常器重我的三个女婿,”他说,“威克姆也许最受我宠爱。不过我想,你的丈夫也像简的丈夫一样讨我喜欢。”
   这里用Grice的理论很好解释,很明显她父亲在说反话,因为读者知道,由于威克姆与他小女儿莉迪亚的私奔若非达西及时援手相助差点使班家脸面无存;最受宠爱的怎么会轮到威克姆呢?大家都知道伊丽莎白才是班纳特最宠爱的女儿,爱屋及乌,所以三个女婿中最受宠爱的当然应该是达西了。
   2 回声性提述论
   Sperber & Wilson的回声性提述论认为,反讽是回声性提述中的一种,它表明说话人的话被听话人听懂并加以反馈,表明了说话人对某事、某观点的种种看法。说反话的人往往“以这样一种方式提述一个命题,从而表明他否认这项命题,因为该命题是错误的、不得体、不相关且可笑的”。
   例2:"His misfortunes!"repeated Darcy contemptuously—"yes,his misfortunes have been great indeed."
   “他的不幸遭遇!”达西轻蔑地重复了一声,“是呀,他的遭遇是很不幸。”
   这里,愤慨的达西以反话来反驳伊丽莎白对事实的误解与对他的偏见,从而让读者明白了她的看法的错误性。
   3 间接否定论
   间接否定论(Giora,1995)认为,反讽是一种间接否定的形式,它重点在于突出话语的字面意思与所带批评性描述的场合之间的差距,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关注某种没有实现的期望。
   例3:“伊丽莎白,你面临着一个不幸的抉择。从今天起,你要和你父母中的一个成为陌路人。你要是不嫁给柯林斯先生,你母亲就永远不再见你了;你若是嫁给柯林斯先生,我就永远不再见你了。”
   这里间接否定论能很好地解释班纳特先生的反话,他表面上没有反对妻子要女儿伊丽莎白嫁给柯林斯先生的意愿,但实际上通过支持女儿不愿嫁给柯林斯的做法而对妻子的意愿投了否决票,从而不仅使剧中人伊丽莎白,而且使观众都感到啼笑皆非。
   4 反讽伪装论
   反讽伪装论(Clark & 1984)认为,说反话的人把自己伪装成很无知的样子,面对一群未理解的听众;一旦听众识别了他的伪装,他们便能明白说话人的真实目的。
   例4:“你实在过于多虑了。宾利先生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你的。我可以写封信让你带去,就说他随便想娶我哪位女儿,我都会欣然同意。不过,我要为小莉齐美言两句。”
   按照当时习俗,必须要男主人先去拜访邻居后太太女儿们才能去拜访,这样最起码的礼节对于教养不俗的班纳特来说不可能不知道,他假装自己没有去拜访过宾利先生无非是要给太太女儿们一个惊喜,同时自己也能寻得一份开心。
   二 反讽的种类
   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现代语用学把反讽分成四大类:情景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和言语反讽(Asher,1994)。
   1 情景反讽
   情景反讽,也称结构反讽,指人们的主观预期与客观现实之间种种落差。情景反讽往往是由一系列反讽事件构成,在每个事件中人们往往怀着某种愿望,但一点也感觉不到这种愿望正在渐渐地走向破灭。《傲慢与偏见》处处洋溢着情景反讽,如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场景:因要继承班纳特的遗产,“弥补”班家的损失,他要娶班府的一位小姐为妻作为对班家的“补偿”,遂向风雅机灵的伊丽莎白求婚,遭到婉绝后仍不死心,于是他说:“你们女人照惯例总是拒绝男人的第一次求婚。你刚才说的话也很符合女性的微妙性格,足以鼓励我继续追求下去。”伊丽莎白只得义正言辞地回绝道:“请你别把我当作一个优雅的女性,存心想要捉弄你,而把我看作一个理智的人,说的全是真心话。”尽管柯林斯依然独自一人默默憧憬着与伊丽莎白的美满姻缘,但最终未能得到班纳特的首肯而愿望落空。
   2 戏剧反讽
   戏剧反讽是指戏剧里台词对剧中人和对观众有着不同的意思,观众们比剧中人更加了解实际情况,而有关剧中人却对此浑然不知。例4中,班纳特太太要丈夫先去拜访新来的有钱的单身邻居宾利先生一幕就是典型的戏剧反讽。实际上班纳特一个人先去拜访过了宾利(这点观众皆知,但他太太被蒙在鼓里)。看到这里,观众们一定非常佩服班纳特的机智幽默,同时也会嘲笑他太太的庸俗愚蠢。
   3 浪漫反讽
   浪漫反讽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矛盾性本质,作者以掩盖其所要树立的真正形象的形式先树立某个虚假的形象,最后通过摧毁该虚假形象而让读者领会其要树立的真正形象的本质。班纳特太太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在读者眼中她是一个最可笑的“愚人”,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大,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4 言语反讽
   言语反讽指通过说一件事而意味另一件事,这时言辞与意义出现了矛盾,即说“反话”,也就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理解言语反讽读者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一旦真正领会了作者的意图,读者会感到其乐无穷。可以说,言语反讽贯穿了作品的通篇。
   例5:It is a truth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一开场白不仅含绝妙的言语反讽,更兼有夸张和突降手法。“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条真理举世公认,这未免有点夸张吧,最起码不能被当代越来越多的“丁客”族所认可。该句一开头是庄重的哲学概念“举世公认的真理”,结尾却是再庸俗不过的妇人之见“光棍讨老婆”,这是典型的突降手法,作者一庄一谐,亦庄亦谐,寓谐于庄,庄谐相融。该手法更加突显了作者的反讽意图,作者真正想告诉读者的是当时的“单身女子别无他求,但求能嫁个有钱人”。该句是整个作品的一只眼睛,通过这只眼来透视英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也预示着作者在这部喜剧性世态小说中,对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质因素的揭露不是凶狠、感伤的,也不是义愤填膺、玩世不恭的,而是嘲讽的。
   例6:“你错怪我了,亲爱的。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啦。至少在这二十年里,我总是听见你郑重其事地说起它们。”
   班纳特回答太太的这句话讽刺味十足。他当年因为贪恋青春美貌,因而娶了一个智力贫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致使结婚不久便终结了对她的一片痴情,夫妇之间的相互敬重和信任早已荡然无存,他对家庭幸福的期待也已化为泡影。他喜欢乡村景色,喜欢读书,从这些喜好中赢得乐趣。至于他那位太太,除了她的愚昧无知可以供他开开心之外,他对她别无欠情。文中这样讽刺班纳特太太的句子还不少,如:
   例7:“基蒂真不知趣,”父亲说道,“咳嗽也不拣个时候。”
   “好啦,基蒂,你可以尽情地咳嗽啦,”班纳持先生说道。他一边说,一边走出房去。眼见着太太那样欣喜若狂,他真有些厌倦。
   班纳持太太以为丈夫连新来的有钱邻居都不肯去拜访,她竟连女儿的咳嗽都要责备一番,但当得知丈夫已经去过了转而喜出望外,为此才遭到丈夫的讽刺。
   伊丽莎白继续说道:“从我最初认识你的时候起,几乎可以说,从我刚一认识你的那刻起,你的言谈举止就使我充分意识到,你为人狂妄自大,自私自利,无视别人的感情,这就导致了我对你的不满,以后又有许多事,致使我对你深恶痛绝。我认识你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觉得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男人,也休想让我嫁给你。”
   这段话兼情景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和言语反讽为一身。由于达西的傲慢导致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乃至种种误解,从而使剧情跌转起伏至此迎来了全剧的高潮。结果是伊丽莎白心甘情愿地嫁给了她以为“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的达西,而且获得了圆满的幸福。而生活中的作者奥斯丁本人终身未嫁,是否可以说伊丽莎白与达西之恋是作者渴望的“乌托邦”?天意弄人,这又是一处绝妙的反讽。
   通过以上点评,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反讽的种种理论各有千秋,都能从某个方面解释反讽,这正是反讽的本质决定的。反讽反映了人们心中的预期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往往在难如己愿的事实面前不得不伪装自己。由于很多反话都是批评性的讽刺、劝告、建议等,反话正说使听众更容易接受;也有喜悦式的反话,正话反说不仅能起到幽默的效果,更能与听众达成心理默契,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掌握了反讽的这些知识,相信我们在欣赏类似作品时能获得更大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Asher,R.E,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New York:Pergam,Press,1994.
   [2] Clark,H.H.& Richard,J.G.“On the pretense theory of iron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1984(113.1):121-126.
   [3] Giora,R.On irony and negation.Discourse Processes,1995,(19):239-164.
   [4] Grice,H.Paul,“Further notes on logic and conversation.”Cole,P.(edn.),Syntax and Semantics Vol.9,New York:Aacademic,1978.
   [5] Wilson,D.& D.Sperber.“On verbal irony”[J].Lingua,1992(81):53-76.
   [6]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7] 简·奥斯丁,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8] 鄢忠秀:《英语IRONY的翻译赏析——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9] 张凯:《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张荣根,男,1966—,江西南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修辞学、语用学,工作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倪修 ,男,1964—,江苏如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修辞学,工作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纵观美国犹太文学发展史,“犹太性”被不同的美国犹太文学作家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在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描述了犹太人在经历种种苦难后,最终回归的故事。本文试通过长篇小说《店员》,管窥马拉默德“犹太性”的生成途径。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 犹太性 《店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二战以后,美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及震撼了整个美国20
期刊
摘要 反复手法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一大特点,反映了人物的个性和主题意义。通过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小说的反复手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男主人公是一个虚伪、没有责任感的人,象征着“迷惘的一代”;女主人公是一个有责任感,但又摆脱不了“迷惘的一代”影响的人。而这对情侣的故事则体现了海明威文学创作一直致力的主题——重压下优雅地生活。  关键词:反复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会话含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 《时间中的孩子》和《赎罪》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麦克尤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都从成长形象这一角度入手,透过异彩纷呈的故事,刻画了主人公历经挫折和磨难、艰辛成长的故事,表现了麦克尤恩叙述现实、再现历史的执着,反映了麦克尤恩独特的成长叙事模式。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 成长 小说 叙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中,孩子常作为主
期刊
摘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性。小说通过盖茨比的悲剧人生,生动刻画了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强化了主人公的悲剧色彩。本文主要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小说人物关系设置和情节设计,突出作品主题。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盖茨比 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
期刊
摘要 从被誉为“美国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的《街头女郎玛吉》中,可以看出其作者斯蒂芬·克兰深受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的影响。本文试从小说主人翁所生活的环境——一个充斥着暴力和残酷的原始丛林——出发,分析环境对于女主角悲剧命运形成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达尔文主义 丛林 生存 《街头女郎玛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街头女郎玛吉》(以下简称《玛吉》)于1893年首次出
期刊
摘要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杰克·伦敦的作品不仅侧重于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而且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不论男女都着力展现着一种蕴藏于美国民众内心深处的冒险和牺牲精神。本文所介绍的短篇小说《女人的刚毅》中的主人公帕苏克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她身上所体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爱情的执着,却不比任何男人逊色。正是她那份诚挚的爱给陷入绝境中的丈夫塞特卡带来了一丝温暖,并帮助他继续活了下去。  关键
期刊
摘要 亨利·詹姆斯素以刻画女性形象而著称,后人研究的焦点也多集中在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上,而对其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鲜有涉及或探讨。事实上,詹姆斯小说中的男性群像也是多彩多姿的。纵观其22部小说我们会发现,其作品中刻画的男性人物大多是“空心人”形象,按其特性可分为:真君子、伪小人、伪君子、真小人四种类型,这些男性形象展现了詹姆斯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的、超前的认识,体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关
期刊
摘要 在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吉姆·伯丹既充当了叙述者一职——叙述自我的视角和经验自我的视角交替使用,使得小说既真实生动,又有一定的深度,具有全景性的意义。同时,吉姆也是凯瑟的代言人,使之得以采取“从男性视角描写女性主人公”的叙事模式。吉姆还控制着小说的基调,通过延长和缩短故事时间以及对安东妮亚的“回忆”,吉姆奠定了小说的怀旧基调,表达了回归大自然的理想。  关键词:叙述者 叙述自我
期刊
摘要 “逆子”是指自幼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后在现代新思潮洗礼下,试图以他者话语改变传统话语,以此反对封建宗法家族,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青年群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他们的出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及文学审美意义,也反映了现代作家游移于理性反叛与情感皈依之间的家园情怀。  关键词:逆子 反叛 皈依 家园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
期刊
摘要 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文学潮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系统梳理新现实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点,可以看出新现实主义在文学主题上是向现实主义的回归,而在艺术手法上则批判性地传承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特点。论文借此体会了新现实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形式既传承又超越的独特风格,并得以窥见美国文学丰富的发展内涵。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