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朗读指导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会真正有效。本文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对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别提出不同的朗读指导目标,意在有针对性地提升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朗读指导 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
一、小学低年级以“正确地读”为目标,进行基础性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以学习拼音为主。此时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课文,遇到儿化音、轻音、变调读不好是很正常的,所以课堂朗读指导应以“正确地读”为目标,进行基础性指导。朗读是指将文章清晰响亮地读出来,“清晰”是朗读的基本条件, 但“清晰”的前提是语音正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应该采用一些新奇的方法,如将游戏代入朗读指导的课堂中。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玩一个“谁当小老师”的游戏,选一名小学生充当朗读指导老师,认真听同学朗读并找出读错的音,谁当老师时找到的读错的音最多,谁就被评为“优秀小老师”。该游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读音,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正确地读”是朗读的基础,教师应在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读正音的水平,为之后更进一步的朗读学习打好基础。
二、小学中年级以“流利地读”为指导目标,讲授简单朗读技巧
处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拼音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更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够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要求,所以在朗读指导时要制定更高一层的目标,让学生做到“流利地读”。学生只要勤练,勤查字典,就可以做到“正确地读”,而要想做到“流利地读”,必须多学多看,注意平时积累。
许多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慢,出现一字一顿的现象,这是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识字较慢,遇到不熟悉的字仍然需要用拼音去转化思维,这就无形中减慢了思维的速度,所以造成了朗读不流利的情况。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引导小学生增加朗读量,找些适合学生朗读并有一定趣味性的课外书籍让学生朗读,朗读时从以字、词为单位,逐步过渡到以句子为单位,并告诉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句子时既要看得迅速,也要看得仔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练习,只有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中年级的教材中开始出现长句,小学生因没有学习标点符号而不知道怎样断句,这也是造成朗读不流利的原因,所以如何断句成为此阶段学生朗读的难点和重点。这时,教师需要采取引读或导读的方式,先将长句中的停顿明显地读出来,让学生跟读,感受断句的方法,并通过分析,告诉学生停顿的地方通常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考虑到中年级的理解水平,教师在教学时不用具体讲授语法,只采用形象的语言即可,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划分句子中的停顿,并用“/”的长短表示停顿时间的长短。在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学生的勤奋练习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语感,在朗读时就流利多了。
三、小学高年级以“有感情地读”为目标,感受文章的美
经过前两个目标的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技巧,但把文章流利地读出来并不是最终目的,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意图,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小学高年级的朗读指导目标应为“有感情地读”,做到读出句子的语调,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技巧,包括朗读时的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不同的文体所要求的语速不相同,记叙文、说明文用中速朗读,描述性文章的朗读语速应该稍慢一些,朗读儿歌时语速应该稍快。在人物对话中,应该根据任务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语速,面对悲伤的情景时语调应沉缓一些,面对开心热闹的情景时语调应该轻快一些,对于文章中重点强调的部分应该重读。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朗读要求,如“/”表示停顿,“。”表示重读,“——”表示加快语速,“…”表示减慢语速,并要求学生在朗读前在文章中标注。当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后,朗读就会变得有感情。
要让小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最好的方法是创设一个与文章相同的情景,良好的情景对有感情地朗读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由于是西方国家背景下的童话故事,小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下假如自己是这个小女孩,在除夕之夜又冷又饿地在外面卖火柴的情景,在朗读时可以配一些低沉的音乐,渲染悲凉的气氛,就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朗读就自然有感情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尊和自信树立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指导时,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多鼓励、表扬,并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建立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不能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都拥有朗读能力,并在朗读中热爱上语文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善良的品质、优秀的审美,让他们体会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将朗读的技巧变为受用一生的工具,帮助未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淑雅.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J].厦门教育学院院报,2010(02):71-73.
[2]陈丽娜.谈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指导的基础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10-112.
[3]张莉.谈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04):56-58.
【关键词】朗读指导 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
一、小学低年级以“正确地读”为目标,进行基础性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以学习拼音为主。此时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课文,遇到儿化音、轻音、变调读不好是很正常的,所以课堂朗读指导应以“正确地读”为目标,进行基础性指导。朗读是指将文章清晰响亮地读出来,“清晰”是朗读的基本条件, 但“清晰”的前提是语音正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应该采用一些新奇的方法,如将游戏代入朗读指导的课堂中。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玩一个“谁当小老师”的游戏,选一名小学生充当朗读指导老师,认真听同学朗读并找出读错的音,谁当老师时找到的读错的音最多,谁就被评为“优秀小老师”。该游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读音,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正确地读”是朗读的基础,教师应在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读正音的水平,为之后更进一步的朗读学习打好基础。
二、小学中年级以“流利地读”为指导目标,讲授简单朗读技巧
处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拼音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更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够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要求,所以在朗读指导时要制定更高一层的目标,让学生做到“流利地读”。学生只要勤练,勤查字典,就可以做到“正确地读”,而要想做到“流利地读”,必须多学多看,注意平时积累。
许多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慢,出现一字一顿的现象,这是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识字较慢,遇到不熟悉的字仍然需要用拼音去转化思维,这就无形中减慢了思维的速度,所以造成了朗读不流利的情况。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引导小学生增加朗读量,找些适合学生朗读并有一定趣味性的课外书籍让学生朗读,朗读时从以字、词为单位,逐步过渡到以句子为单位,并告诉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句子时既要看得迅速,也要看得仔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练习,只有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中年级的教材中开始出现长句,小学生因没有学习标点符号而不知道怎样断句,这也是造成朗读不流利的原因,所以如何断句成为此阶段学生朗读的难点和重点。这时,教师需要采取引读或导读的方式,先将长句中的停顿明显地读出来,让学生跟读,感受断句的方法,并通过分析,告诉学生停顿的地方通常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考虑到中年级的理解水平,教师在教学时不用具体讲授语法,只采用形象的语言即可,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划分句子中的停顿,并用“/”的长短表示停顿时间的长短。在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学生的勤奋练习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语感,在朗读时就流利多了。
三、小学高年级以“有感情地读”为目标,感受文章的美
经过前两个目标的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技巧,但把文章流利地读出来并不是最终目的,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意图,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小学高年级的朗读指导目标应为“有感情地读”,做到读出句子的语调,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技巧,包括朗读时的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不同的文体所要求的语速不相同,记叙文、说明文用中速朗读,描述性文章的朗读语速应该稍慢一些,朗读儿歌时语速应该稍快。在人物对话中,应该根据任务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语速,面对悲伤的情景时语调应沉缓一些,面对开心热闹的情景时语调应该轻快一些,对于文章中重点强调的部分应该重读。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朗读要求,如“/”表示停顿,“。”表示重读,“——”表示加快语速,“…”表示减慢语速,并要求学生在朗读前在文章中标注。当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后,朗读就会变得有感情。
要让小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最好的方法是创设一个与文章相同的情景,良好的情景对有感情地朗读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由于是西方国家背景下的童话故事,小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下假如自己是这个小女孩,在除夕之夜又冷又饿地在外面卖火柴的情景,在朗读时可以配一些低沉的音乐,渲染悲凉的气氛,就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朗读就自然有感情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尊和自信树立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指导时,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多鼓励、表扬,并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建立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不能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都拥有朗读能力,并在朗读中热爱上语文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善良的品质、优秀的审美,让他们体会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将朗读的技巧变为受用一生的工具,帮助未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淑雅.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J].厦门教育学院院报,2010(02):71-73.
[2]陈丽娜.谈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指导的基础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10-112.
[3]张莉.谈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