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融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预设与生成是手心与手背,具有不可偏废的同等价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语文课教学 预设 生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的亮点是精彩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
  1.让预设和生成在师生真诚对话中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是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
  目前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强调接受学习,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繁琐地提问,学生死记硬背;老师全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居高临下,维护着“师道尊严”,学生唯命是从。由此师生关系成为一种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不对等关系,学生很少有自主权,自我意识不强。而新课标强调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真诚对话,相互接纳。老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这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心灵才能畅通,思维才会活跃,教学生成才更具魅力。
  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老师摒弃“唯我独尊”的教学观念,多营造些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思维,果敢地发言、交流等,为教学生成增添魅力。
  2.寻找生成切点,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而教师给的却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个听话的乖小孩,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而学生也会与教师处于一种“隔阂”的状态。所以,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忽视,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是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对于很多生成性问题,可以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让他们在自省自悟中获得教育,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比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地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发挥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让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心中的卧室”,引导他们人人参与,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中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思考,勇于创造,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与感受,让他们因学习而快乐,为快乐而学习,无论是个性还是认知能力都得到发展。
  3.把握生成时机,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流、对话和沟通的场所。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老师真真实实地教。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把这个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都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出现课堂的动态生成。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体现出充满成长的气息,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位老师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突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三味书屋那位先生家里的画为什么画着梅花鹿?为什么要学生对着梅花鹿行礼?”问题一出,全班哗然,连老师也始料未及。老师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衍化生成的好机会。在学生讨论无获后,老师进行了点拨:为什么要画梅花鹿呢?只能从谐音上来理解其寓意。“梅花”的“花”谐音“华”,“鹿”谐音“禄”,意味着学生读书可以换来荣华利禄。这就是封建时代的“读书论”。教师点拨到这里,学生的疑惑解开了,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故乡》时,有一个学生问:“少年闰土说的‘跳鱼儿’是什么样子的?”钱老师在连问了几个学生说不知道后,转问:“你们说谁看见过‘跳鱼儿’?”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少年闰土。”于是钱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少年闰土“头脑时装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一见多识广的形象。由此问题的生成,学生不再关注跳鱼儿这一生物性的问题,而对闰土这一人物更加深了理解。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多元解读,又重视了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让课堂焕发出了别样的精彩。
  4.让预设和生成在即时评价,推动生成
  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境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善于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因此需要运用有效的即时评价,把每节课上得精彩。
  一位老师在执教《孔乙己》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看法:“我认为科举制度好。像丁举人,中了举,锦衣玉食,家世显赫,可以痛打孔乙己。孔乙己身世悲惨,只怪他学问不高、命运不好。”又有学生说:“孔乙己一点也不值得同情,他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此时,老师如果不就此进行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就会模糊不清。于是老师进行了即时评价:“同学们的理解看似有道理,其实只停留在表面上,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惨?正是因为他死读书,读死书,思想腐朽、麻木,中了举的丁老爷对付没有中举的孔乙己,恰恰说明了读书成为人欺凌人、压迫人的一种手段,从这点看,科举制度已经腐蚀了人的灵魂,它还好吗?”一番评价,学生茅塞顿开。
  综上所述,预设是教学的内在要求,生成是教学的必然结果;没有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预设应以生成为目标追求,应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生成”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随意的;“生成”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放任的;“生成”应该是对“文本”的超越,而不是丢弃“文本”去任意拓展;应该是发自“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这一本源,而不是背离语文学科去恣意玩乐;“生成”应有高水平的思维和智力加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创造热情的勃发。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一句话,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同构共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丰满鲜活的,才具有生命活力,才能让课堂焕发别样的精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学习评价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对评价的改进和完善。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学生自主测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历史学习评价 学生自主测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基本形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
摘 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完善就业制度,增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意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 学生就业率 提高    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国就业工作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而2009又是我院艺术设计系成立的第一年,面对困难,我系上下一心,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密切结合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困难,不断寻找创新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前,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的文化价值,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特别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想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
一    我有幸参加了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交流活动”,在此次活动上,我听到的第一节课是来自台湾的吴淑芬老师执教的《两兄弟》(托尔斯泰),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故事。  吴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梗概如下:小时候,吴老师想留长发,可是妈妈非要她剪掉,她不想剪,却不知如何说服妈妈,最终成了“西瓜头”。  (二)学会关联词。  1.吴老师出示了一段话(与课文无关),里面没有关
摘 要: 教师如同导演一样,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和进度,一门学科是否受学生欢迎,除了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外,能否与学生维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来说,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作者以一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并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闻所感,对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它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关键词:
摘 要: “民间立场”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陈思和先生认为,民间理想主义反映了一种新的叙事立场,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作家把自己隐藏在民间,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认知世界的出发点。表达原先难以表述的对时代的认识”。本文之所以将晋剧《打金枝》定位在民间视角或者民间立场下的公主驸马的婚恋生活
摘 要: 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教学,与文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重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数学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又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作者就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
摘 要: 本文对新西兰《高等教育策略2010—2015》的基本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新西兰 《高等教育策略2010—2015》 高等教育    受全球经济衰退、投资下降、个人消费和贸易量紧缩的影响,新西兰的经济受到冲击,失业增加,税收减少,社会福利费用增加,这增加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由于国内15—19岁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高层次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因此,新西兰政府对未来五
摘 要: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它直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反映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文章作者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以及它所体现的新课标理念出发,举例说明了教师应该如何运用课后习题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后习题 有效性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它直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反映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苏教版
摘 要: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北朝乐府《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刘兰芝和花木兰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刚柔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关键词: 刘兰芝 花木兰 刚柔相济 和谐统一    汉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它讲述了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