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四十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十年来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是从总的方面看,纵向的史的研究和专人专著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古代文论的横向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则显得很不够。特别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对古代文论的理论体系的企面、系统的研究更为薄g孔我认为中国古代文论是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特点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十年来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是从总的方面看,纵向的史的研究和专人专著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古代文论的横向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则显得很不够。特别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对古代文论的理论体系的企面、系统的研究更为薄g孔我认为中国古代文论是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特点的,
其他文献
"中国士大夫艺术思维方式"是近年来古典文学和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题目。讨论的焦点是:在士大夫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中,意象思维的特点何以表现得那样普遍和强烈?诸如"神思"、"写意"之类强化意象思维作用的艺术方法为什么得以产生并长期支配着士大夫的各类艺术创作?关于上述问题的探讨都是围绕着"艺术思维的特点"(例如:艺术思维是如何进行的?其结果能否被语言文字、线条色彩、建筑泉石等艺术手段完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意象思维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重要意义,等等)而展开的。大量有关论著都指出:艺术思维是十分复杂的,它创造
作者:陈如江198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作者归纳出了近百种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与方法,诸如"无理而妙","尺水兴波","反覆成趣","用常得奇","据实构虚","古意妙翻","时空交织",等等,一一进行品忻。作者认为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文坛上真可谓百花齐放,竞相争奇斗艳。关于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学界论之甚夥,但其论多系探讨政治、经济、思想影响等外部原因,缺少对"盛唐气象"内部美学特征的深入剖析。唐诗的繁荣,固然与唐帝国的宏大声威、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文人功名仕途的广阔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的宽容氛围紧密相连;儒、佛、道的并存,中外文化的沟通,南北文化的交融,"不薄今人爱古人"的态度,内容与形式并重,风骨与声律相兼的主张,造就了唐诗(尤其是
华东师大现有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点两个。古代文论博士点由王元化教授(兼职)主持,中国古代小说博士点由郭豫适教授主持。王元化教授指导了四名博士生,其中一名已于1988年毕业,他们是:蒋述卓,男,34岁,广西桂林人,1985年9月入学,博士论文题为《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论文已通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钱仲联教授,徐中玉教授、詹锳教授、王元化教授、王运熙教授、周勋初教授组成,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初创到今天大约经历了七十个春秋。七十年来,政治风雨,学海潮汐,推激着它也扭曲过它。在今天改革、开放,重建民族文化,再造民族精神的形势下,.中国古代文论同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一起,又要再次接受生活的检验。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也需要来一次历史性的重构。回顾、反思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则是重构这一学科的必要条件。
美籍著名汉学家、女诗人李祁的诗词全集作为"中国诗学研究丛书"的第一种出版。李祁专攻英国文学,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所作词咏早年深受夏承焘先生赞许。该集收作者数十年来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百余篇,印刷装帧均十分精致。书后附丛书主编施以对写的后记,对作者的生平、创作作了颇详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对这位斐声海外而在国内鲜为人知的学者、作家的了解。
建国四十年来的古代文论研究成绩斐然,不过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在扬弃,所以认真思考一下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或许会更有意义。
新时期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清除了长期以来以“左”为特点的教条主义的禁锢,恢复了科学的、自由探讨的学风,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的领域和视野,出现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成就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文论研究似乎是一个寂寞冷清的领域,它很少惹起轩然大波,也不为专家之外的公众所关注。可能深入其中的专家学者对这种场景早已习以为常了。但是这种相对沉寂的局面本身是否就包含着某种潜在的危险?换一个说法。对古代文学研究状态的质疑是否会带来新的开拓精神和找到新的生长点?
我觉得,古代文论研究应注意史论结合,这才能生气勃勃。例如,准确地、科学地阐明古代文论范畴的内涵,是一项重要工作。建国以来,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本刊近来收蓟的稿件看,多是从概念到概念“兜圈子”式的论证,用马列的或现代西方的文论去硬套,从而“拔高”了古人。这种阐释的方法,既无视范畴的本义、引申义、历史演变情况,及其在不同作者不同具体环境中的不同涵义,也不注意范畴与范畴之间的联系,更脱离了文学史和文学思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