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马斯洛说过的话,“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所有人都有一种改进自我的冲动,一种更多地实现自我的潜力,朝向自我实现成人性充分发展的冲动。”所有的教育都只有变为实现自我教育才有效。于是我转换自己的教学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也要成为教室内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或组织者,我要让学生觉得他们是课堂的主角和相互之间的老师,让他们知道学习是件高贵的事。
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入手,态度决定一切。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本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经过思考,我决定采用加分制的办法。具体的实施办法是这样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个人加分,凡是上课回答问题的、读书的、表演的……都可以给加分。慢慢地我发现有个别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其他的人没有什么机会得分。这样还是不能去面向全体学生,不符合我的初衷。于是我又尝试从调动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凡是问题要交流讨论的都由小组交流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根据回答是否合理,是否有创意,是否是出自个人的观点等来评分;不回答问题的小组,视作弃权放弃,倒扣分。对于抢答题,就看小组回答问题的速度了,先者对者得分。第一次回答过问题的组员,下次再回答问题时必须有不同的人来回答,计分是由班里的威望高,又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的语文课代表来担当。一个月要有一次统计,公布、展示,到期中考试的时候统计发奖品。期中考试后统计的分数除了平时所得的分数,还要加上小组期中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分数最高的小组得奖品,这样的规定一出,好几个小组的组长找我,说他们组的组员不行,要求换人。我说服他们,我们实行加分制最终的目的是让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进步,都能快乐学习,都能健康地成长。一树难以成林,一人难以成众。从这以后组长都不再找我调人,而是加紧督促自己的组员努力学习,好好展示。
实施加分制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觉得学生慢慢地变得敷衍了事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懒散,失去刚开始的积极性。例如在学文言文时,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把课文的梳理和字词的解释展示在黑板上。上课后组员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同时也要解答全班学生对所展示的内容的疑问。学生只是把参考资料上的内容抄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疑问解答不上来。我本来是要求解说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先做到心中有数,哪些是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不会的要问学生或老师先解决了。这些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赶紧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情况,小组长反应我上课的流程有些呆板,缺乏生动性。于是我改变教学策略。上课时注意课堂的动态发展;语言上多些幽默感;气氛上更加宽松自由;评价上给学生多些鼓励。经过努力,学生的积极性又被我召回来了。小组交流时,组员都能参与发言,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更让我兴奋的是课堂上出现了不同小组的成员抢答问题的现象,观点不同时甚至会激烈地争论。
这样我一边实践一边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方案,争取能让学生在我的教室中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让他们觉得他们才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或组织者。
就这样学生在师生共同创造的生态课堂中,享受着课堂的幸福,期中考试来临了,我充分发挥小组复习的互动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激励,好好复习。学生也能进行自我教育,态度很认真地复习。因为几个小组期中考试的成绩是要比出高低的,小组长必须好好督促本组成员复习。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班的成绩稳居年级第一。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欣慰之余从内心里感到兴奋。在给学生兑现奖品之时,学生们也都乐疯了。初获收获之余我在反思的做法,找出成功和失败之处。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不阅读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我经常会给我的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我用心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我很喜欢让学生大声朗读背诵,早读课学生只能读书,其他都不能做。目的是让他们多读点书,多背点书。
在教育上,真正的爱是什么?我想是我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开心,也就是心灵的解放,真的能逃开分数的束缚。我相信我以后会注意把握及时、适时、适度的原则,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注意多用几把尺子量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容人的胸怀、伯乐的智慧,促进学生各显所能、各学所长,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好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做人的基础,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远方明晰方向。最终能让学生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形成与释放潜能,放飞理想与梦想。
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入手,态度决定一切。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本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经过思考,我决定采用加分制的办法。具体的实施办法是这样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个人加分,凡是上课回答问题的、读书的、表演的……都可以给加分。慢慢地我发现有个别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其他的人没有什么机会得分。这样还是不能去面向全体学生,不符合我的初衷。于是我又尝试从调动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凡是问题要交流讨论的都由小组交流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根据回答是否合理,是否有创意,是否是出自个人的观点等来评分;不回答问题的小组,视作弃权放弃,倒扣分。对于抢答题,就看小组回答问题的速度了,先者对者得分。第一次回答过问题的组员,下次再回答问题时必须有不同的人来回答,计分是由班里的威望高,又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的语文课代表来担当。一个月要有一次统计,公布、展示,到期中考试的时候统计发奖品。期中考试后统计的分数除了平时所得的分数,还要加上小组期中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分数最高的小组得奖品,这样的规定一出,好几个小组的组长找我,说他们组的组员不行,要求换人。我说服他们,我们实行加分制最终的目的是让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进步,都能快乐学习,都能健康地成长。一树难以成林,一人难以成众。从这以后组长都不再找我调人,而是加紧督促自己的组员努力学习,好好展示。
实施加分制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觉得学生慢慢地变得敷衍了事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懒散,失去刚开始的积极性。例如在学文言文时,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把课文的梳理和字词的解释展示在黑板上。上课后组员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同时也要解答全班学生对所展示的内容的疑问。学生只是把参考资料上的内容抄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疑问解答不上来。我本来是要求解说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先做到心中有数,哪些是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不会的要问学生或老师先解决了。这些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赶紧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情况,小组长反应我上课的流程有些呆板,缺乏生动性。于是我改变教学策略。上课时注意课堂的动态发展;语言上多些幽默感;气氛上更加宽松自由;评价上给学生多些鼓励。经过努力,学生的积极性又被我召回来了。小组交流时,组员都能参与发言,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更让我兴奋的是课堂上出现了不同小组的成员抢答问题的现象,观点不同时甚至会激烈地争论。
这样我一边实践一边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方案,争取能让学生在我的教室中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让他们觉得他们才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或组织者。
就这样学生在师生共同创造的生态课堂中,享受着课堂的幸福,期中考试来临了,我充分发挥小组复习的互动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激励,好好复习。学生也能进行自我教育,态度很认真地复习。因为几个小组期中考试的成绩是要比出高低的,小组长必须好好督促本组成员复习。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班的成绩稳居年级第一。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欣慰之余从内心里感到兴奋。在给学生兑现奖品之时,学生们也都乐疯了。初获收获之余我在反思的做法,找出成功和失败之处。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不阅读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我经常会给我的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我用心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我很喜欢让学生大声朗读背诵,早读课学生只能读书,其他都不能做。目的是让他们多读点书,多背点书。
在教育上,真正的爱是什么?我想是我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开心,也就是心灵的解放,真的能逃开分数的束缚。我相信我以后会注意把握及时、适时、适度的原则,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注意多用几把尺子量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容人的胸怀、伯乐的智慧,促进学生各显所能、各学所长,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好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做人的基础,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远方明晰方向。最终能让学生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形成与释放潜能,放飞理想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