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素材,让作文别有洞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素材的运用,新颖固然重要,但恰当得体也不可小觑。一些学生热衷社会热点、话题人物等素材,千人一例而不能达到一例千用的效果,难免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多数阅卷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中的素材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
  下面我以苏教版《必修五》和《史记选读》为例,向大家展示如何合理地对课内素材一材多用,让作文别有洞天。
  一、学会一材多用
  苏教版《必修五》中收录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这段文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读背诵,如果我们加以多方位解读,巧妙运用在不同命题导向的作文中,就能为作文锦上添花。
  例如,有这样一则话题作文:无论是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根据这段话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转折”,然后思考“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子人生的转折是什么?他们人生转折的前后表现是否有一致性”,紧抓这些历史人物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不放,将其他与此主旨无关的内容舍弃,然后提炼论点,通过扩充论证表达观点。在此基础上,有位学生最后组织成这样一段文字:
  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如果生活没有巨大波折,人生就不会有重大的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会更迅速地迎来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这位学生引用了《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的这段文字,着眼于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历史人物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们所遭受的磨难,从而得出观点:重大转折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再看另一则话题作文: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请以“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经过联系挖掘素材,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人,真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文王被拘,推演《周易》,我读出面对危局的淡定洒脱;仲尼困厄,能作《春秋》,我读出面对窘迫的执著追求;屈原放逐,赋得《离骚》,我读出面对困境的高尚情操。
  学生在此处从历史人物面临困厄的态度与精神入手,不再着眼于他们的“重大转折”,从不同的侧面发掘出同一则材料包含的新意。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同一则材料,通过“拉一拉,靠一靠”,我们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不再为素材哪里找而发愁。
  二、学会抛弃热点,关注热点的背后
  在平时作文中,我们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在热点人物、热点事件上,这虽然可以给人一种关注当下的印象,但一些学生对热点人物、事件并没有形成独特的见解,而是人云亦云,甚至生拉硬扯,达不到让素材为中心服务的作用。我们不妨另辟蹊径,转换思路:
  (一)同样是热点人物,我们可以把他的事件分成两类,一类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另一类大家提到也许知道,但没有到泛滥成灾的地步。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到第二类上,这样让热点人物陌生化,可以带来一些新鲜感,显示出视角独特、思维开阔的优点。
  以《项羽本纪》为例,有关项羽的故事不少,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乌江自刎”,大家都十分熟悉,但是对“东城快战”就相对陌生。在“东城快战”中,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刚愎自用、逞匹夫之勇,失败后不能直面过错,一心只想着如何顾及自己的面子,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同学通过审读作文命题材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的人生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也只有我们努力争取,不因为一点小事就半途而废,这样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甘甜滋味。”这位同学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上述项羽“东城快战”的例子。他在文中写道:
  项羽之所以无法品尝到最后成功的甜美滋味,是败在他的妇人之仁和太顾及自己的面子。在听到四面皆楚歌时,他想到的不是怎样突围保存有生力量,以待东山再起,而是“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最后关头,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将领考虑的是推卸自己的责任“此天之亡我”,只求痛快一时的“快战”。这种逞匹夫之勇的个人英雄主义,是因为项羽完全不明白作为一个将领需要些什么,又该为之付出什么,这种不计后果的沽名钓誉之举,只能让他错失了大好机会,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这样的写法,既是对课文知识的灵活扩展,又能让作文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
  (二)对于熟悉的史实,我们大胆抛弃热点人物,关注那些被人忽视,或者还没引起注意的人物。
  譬如“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话题,一些同学想到《史记》,第一反应是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可是这又难免成为口水素材。《淮阴侯列传》中的蒯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
  很多人对于蒯通在高祖面前“冤哉亨也”的大呼嗤之以鼻,我却认为,蒯通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蒯通在追随韩信时,为韩信殚精竭虑、出谋划策,多次劝说韩信抓住时机,可惜韩信优柔寡断,不听良言,最后落得被斩钟室的下场,显然韩信对于蒯通而言并非良主,而且“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也是大实话,作为一名辩士,蒯通的举动无疑是明智的……
  以上两个例子材料原型都出自课内素材,只不过在运用过程中巧妙避开了同一素材中大家习惯上集中使用的热点部分,达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我们在关注热点的同时,不要陷入热点的泥沼,不妨关注热点背后的影子,也许能独辟蹊径,让作文绽放光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每天所学的课本进行挖掘,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教材,不必好高骛远,不必舍近求远。我们无法改变课内素材的长度,但能设法增加它的宽度和深度,使教材成为作文材料的“无尽藏也”,将课内教材内容与发自生活的思考结合起来,作文素材方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或用以师生交流,或用以推动教学进程,或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提问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提问 表达形式  有位老师在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设计了“狐狸和乌鸦是什么动物”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虽然对狐狸和乌鸦有所了解,却无从答起,教室一片安静,根本无法实现教学目
什么是导课?导课即在教学中,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由无意向注意转化,由平静向活跃转化,由抑制向兴奋转化,由满足向成功转化,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  导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全国电视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如何在这场贴身肉搏战中先声夺人,如何在全国泛娱乐化的潮流中突出重围,这是每一个电视人都要面临的考验。重庆卫视地处我国西部,虽然有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父亲或母亲患糖尿病是子代患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母亲患糖尿病及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对子代代谢的影响已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父亲患糖尿病对子代生长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用NL-3和NL-Z两组相互作用参数研究了4个同位素链28Ni,54Xe, 78Pt,94Pu的基态性质.发现,在Hatree近似下奇A核结合能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反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其对体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用完全随
在兖州矿业 (集团 )公司鲍店煤矿选煤厂研制的精煤产品轻软杂质液压驱动清除装置中 ,取杂器可自动跟踪跳汰机的脉动水流 ,清除率 90 %以上 ,投资少 ,尤其适用于老厂改造。试
人们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多数人对自身及地球的了解并不多,以至于一些人对UFO(不明飞行物,俗称飞碟)和外星人常深信不疑,特别是美国好莱坞为商业利益大拍星球大战等科幻影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语文老师可从多方面着手教。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