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
1.学生合作动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够相互之间促进发展,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的动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三点:第一,学生的自律性不足,这就让一些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幌子进行了学习之外的课余活动,这不但没有提升学生的交流、促进学习的发展,反而阻碍了正常的教课;第二,数学难点不容易把握。对初中生来说,预习课本常常只能停留在理论中,因此上课时不能指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我国现在教育的现状,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这就导致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不足,进行合作交流时因为谁也提不出很好的解决意见,合作交流就变成了“浪费时间”的过程;第三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够,数学作为抽象的工具学科,理解的过程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因此即使是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教案设计,也很难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导致合作学习计划无法顺利的开展。
2.合作模式死板僵硬。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开发,以此对于小组合作采用的交流手段有一定的欠缺性,无法理解教师设计的合作模式很正常,常常会自己设计并制造符合自身的合作模式,而这一模式无非就是“由学习好的带头解决问题,其余学生随之附和”,这种死板僵硬的学习模式大量的存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造成许多合作成为部分优生的特权,而大部分中差生则成为听众,并没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阻碍了正常的交流发展。在解决的过程中没有提供新颖的思路,只是按照自身的方式进行数学解题,从而导致思想单一,并没有开阔思路,也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更不用说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时间不充分。许多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就急于结束,交流与讨论的时间不充分,学生往往只是刚刚接触到问题,刚刚开了个头就结束。这样的合作探究只是一种形式,而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4.合作内容难度较大,教师引导力不够。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题目越难越有探究的价值,往往提出许多超过学生基础与思维的复杂问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很强的挑战力,但学生并不能通过自我探究成功解决,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激励性作用,相反还会让学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望而生畏。
由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变为了教学的过程,导致小组合作交流模式开展与没有开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引导过少,无法正确的让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孤独无助的挫败感,因此不敢正确的面对数学,这样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彻底失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开展一个高效的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5.忽略合作记录。由于学生缺乏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反思,学生并没有对合作的过程进行太多的思考,这使得学生失去了更多加深理解、提升认知的机会与过程。
二、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1.提高合作学习的认识。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要,新课程提出新的课改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幾个方面:首先,要积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其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要及时地给予意见以及看法,积极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要提高自身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倾听、发言、质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2.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综合别人的看法形成更高水平的认识,当然,前提是组建一个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其科学性体现在:第一,依照一定原则进行小组的划分,这种原则包括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应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什么原则进行划分,都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目标;第二,小组模型的确认,当下,人们普遍认可的模型有四种,分别是拼板模型、调查模型、编号模型以及配对模型,教师可以在不同课堂上选择不同的模型;第三,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也要意识到其存在的共同点。
3.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生活阅历产生独特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在交流与讨论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烈讨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交汇,从而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生的思考、交流与探究才能深入,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在探究中主动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要我学变我要学,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4.提出有效合作任务。一是任务的贴近性。要提出切合学生学情,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通过合作探究又可成功完成,这样才有合作的必要。二是任务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这是各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我们要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即答案的不唯一与条件的不完善,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为小组探究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创造潜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合作学习。三是任务的趣味性。如果只是单一而枯燥地提出问题,教学枯燥、知识抽象,而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为此我们要重视问题本身的趣味性,提出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寓乐于于教、快乐学习。
5.进行必要的合作记录。我们要让学生来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这是一次回顾,但更是一次提升。学生通过记录合作学习全过程,可以从中整理出所学到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思考与思维,这样便可以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明确哪些方面是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反思还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合作、探究,这些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深入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实践上加强探讨,做好反思与总结,这样必将能够探索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新途径,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切实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合作动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够相互之间促进发展,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的动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三点:第一,学生的自律性不足,这就让一些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幌子进行了学习之外的课余活动,这不但没有提升学生的交流、促进学习的发展,反而阻碍了正常的教课;第二,数学难点不容易把握。对初中生来说,预习课本常常只能停留在理论中,因此上课时不能指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我国现在教育的现状,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这就导致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不足,进行合作交流时因为谁也提不出很好的解决意见,合作交流就变成了“浪费时间”的过程;第三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够,数学作为抽象的工具学科,理解的过程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因此即使是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教案设计,也很难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导致合作学习计划无法顺利的开展。
2.合作模式死板僵硬。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开发,以此对于小组合作采用的交流手段有一定的欠缺性,无法理解教师设计的合作模式很正常,常常会自己设计并制造符合自身的合作模式,而这一模式无非就是“由学习好的带头解决问题,其余学生随之附和”,这种死板僵硬的学习模式大量的存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造成许多合作成为部分优生的特权,而大部分中差生则成为听众,并没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阻碍了正常的交流发展。在解决的过程中没有提供新颖的思路,只是按照自身的方式进行数学解题,从而导致思想单一,并没有开阔思路,也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更不用说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时间不充分。许多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就急于结束,交流与讨论的时间不充分,学生往往只是刚刚接触到问题,刚刚开了个头就结束。这样的合作探究只是一种形式,而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4.合作内容难度较大,教师引导力不够。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题目越难越有探究的价值,往往提出许多超过学生基础与思维的复杂问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很强的挑战力,但学生并不能通过自我探究成功解决,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激励性作用,相反还会让学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望而生畏。
由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变为了教学的过程,导致小组合作交流模式开展与没有开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引导过少,无法正确的让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孤独无助的挫败感,因此不敢正确的面对数学,这样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彻底失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开展一个高效的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5.忽略合作记录。由于学生缺乏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反思,学生并没有对合作的过程进行太多的思考,这使得学生失去了更多加深理解、提升认知的机会与过程。
二、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1.提高合作学习的认识。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要,新课程提出新的课改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幾个方面:首先,要积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其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要及时地给予意见以及看法,积极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要提高自身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倾听、发言、质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2.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综合别人的看法形成更高水平的认识,当然,前提是组建一个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其科学性体现在:第一,依照一定原则进行小组的划分,这种原则包括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应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什么原则进行划分,都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目标;第二,小组模型的确认,当下,人们普遍认可的模型有四种,分别是拼板模型、调查模型、编号模型以及配对模型,教师可以在不同课堂上选择不同的模型;第三,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也要意识到其存在的共同点。
3.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生活阅历产生独特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在交流与讨论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烈讨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交汇,从而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生的思考、交流与探究才能深入,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在探究中主动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要我学变我要学,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4.提出有效合作任务。一是任务的贴近性。要提出切合学生学情,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通过合作探究又可成功完成,这样才有合作的必要。二是任务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这是各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我们要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即答案的不唯一与条件的不完善,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为小组探究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创造潜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合作学习。三是任务的趣味性。如果只是单一而枯燥地提出问题,教学枯燥、知识抽象,而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为此我们要重视问题本身的趣味性,提出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寓乐于于教、快乐学习。
5.进行必要的合作记录。我们要让学生来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这是一次回顾,但更是一次提升。学生通过记录合作学习全过程,可以从中整理出所学到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思考与思维,这样便可以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明确哪些方面是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反思还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合作、探究,这些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深入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实践上加强探讨,做好反思与总结,这样必将能够探索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新途径,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切实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