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4日,由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7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推进会在四川省绵阳市举办,在这次会上,绵阳市与海内外投资商签约项目84个,签约总额达107.21亿元,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食品等产业领域。
位于四川西北部的绵阳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最近,种种信息表明,建立七年的绵阳科技城建设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继不久前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西部首支产业基金——规模高达6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之后,四川省紧接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意见》和三个配套文件,下放给绵阳投资项目管理、项目确认和办理、资质认证和发证、项目计划管理、税收管理等6个方面19项经济管理权限。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运用创新的思路、体制、机制和政策,充分释放科技潜能,把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类似于美国盐湖城的高科技明星城市,带动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对外开放、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示范区。”中共绵阳市委书记、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谭力对《中国经济周刊》(邮发代号2-977)说。
绵阳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具有哪些优势?建设进程如何?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在2007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推进会上,谭力书记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邮发代号2-977)记者专访。
《中国经济周刊》(邮发代号2-977):首先想请谭书记简要介绍一下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发展历程。
谭力: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紧邻省会成都,幅员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下辖六县两区一市。作为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绵阳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密集,高新技术发展基础坚实,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总量排名四川省第二,综合竞争实力位居西部大中城市前列。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的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2005年10月,国务院再次批复《绵阳科技城2005—2010年发展规划》。
七年来,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科技城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已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以上,向世人展示了创新带来的勃勃生机与旺盛活力。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给加快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国务院已批准在科技城设立规模达60亿元、西部第一支产业基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新一届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将科技城视为“四川王牌”、“西部亮点”、“西部特区”,省政府已正式通过了《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城建设的重大创新性措施,赋予科技城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着力将科技城打造成为四川的又一经济中心,发挥对全省的示范、牵引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邮发代号2-977):就我国唯一一个科技城而言,绵阳具有哪些科技实力,其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如何?
谭力: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享誉中外的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1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8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万余人,在电子信息、空气动力学、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特种和新型材料等众多新兴领域,研发和储备了大批领先全国甚至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尖端技术。建设科技城以来,在众多科研机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恒泰环保、环通电梯、中科成、利尔化学、西普油化、海天斯威福特、高达测控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在绵阳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同位素、风能发电、工业CT、中子源装置产业化、车用涡轮增压器、机床数控系统、中水回用、拉曼光纤、等离子体法高危工业废气物处理技术与设备开发等大批高科技项目,也以其先进的技术水平展示出了极为广阔的投资前景。
《中国经济周刊》(邮发代号2-977):现代科技城建设与高科技工业城建设应该是同步发展的,请问绵阳市的工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如何?是否适应科技城的发展要求?
谭力:改革开放以来,绵阳通过实施“军转民科技强市”等战略,成功培育了长虹、攀长钢、九洲、新华、双马、东材等5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创办了国家级的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了国家、省、市三级48家技术中心,为建设科技产业城创造了不可多得的优势。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2005年以来,我们按照一手抓“百亿企业”扩张、培育“参天大树”,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建设“生态绿洲”的工业发展新思路,突出打造4家以上百亿元企业,培育20家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发展100家亿元优势企业,发展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等“四个层次”,成功启动了长虹PDP(等离子显示器)、空调压缩机、冰箱生产线,攀长钢1万吨钛材和50万吨连棒材,九洲1000万台数字机顶盒、LED(发光二极管)、RFID(电子产品代码标签),新华首期6万辆整车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自主研发了长虹“虹芯”系列数字自动会聚芯片,九洲航管产品专用芯片“九洲之芯”,新华491Q、491Y系列汽油发动机,东材纳米绝缘漆、聚丙烯膜及特种塑料等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进一步延伸了科技城的产业链条,提升了科技城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我们将实行最为优惠的政策,吸引海内外客商在绵阳投资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共同助推科技城工业经济快速腾飞。
《中国经济周刊》(邮发代号2-977):建设中国的“盐湖城”,应该是开放型的,面向世界的,请问绵阳市在城市建设、投资环境和空间方面是否具有吸引力?
谭力: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绵阳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0万。城市三江汇流其间,气候舒适宜人,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在西部众多大中城市中特色鲜明、魅力独具,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10余项殊荣。2005年以来,我们以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为目标,聘请国内外顶级规划大师参与指导,科学编制了《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建成了绵江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城的现代化程度、文化品位和环境水平,并成功入选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同时绵阳地处大九寨旅游环线、剑门蜀道两条国际性旅游线“Y”字型交叉点上,旅游区位优势明显。2005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人文、自然、科技”三大主题,通过制定和大力实施“走近两弹一星、探源李白文化、体验原始山水、休闲神奇绵阳”发展思路,使绵阳正在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此,我们热忱欢迎广大客商投资科技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科技城物流、金融、中介、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投资科技城观光旅游、餐饮休闲、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加快把科技城建成中国西部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大城市。
《中国经济周刊》(邮发代号2-977):今后绵阳科技城市的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什么?
谭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创新为灵魂,以产业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力推进军民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科技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我们力争在2010年实现GDP比2006年翻一番,实现7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的奋斗目标,把科技城建成国家重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地和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建成“创新、开放、现代、和谐”的产业科技城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城,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