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问题与好的提问能够激發和支持学生思考,不同问题具有不同的教学功效,不同的提问可以训练不同的思维品质.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连环问题训练逻辑思维,设计开放问题训练发散思维,设计转换问题训练逆向思维,设计歧义问题训练批判思维,设计递进问题训练深度思维.
  关键词:连环问题;开放问题;转换问题;歧义问题;递进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58-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施辰辰(1991.4-),男,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思维训练的效果.传统的数学问题是为了找答案,为了获得知识结论,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多数是为了找理由、找方法,是为了朝向不同思维特征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数学教学应基于问题驱动,设计不同问题,转变提问方式,以启迪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路.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以有效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一、设计连环问题训练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分析推理时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有的小学生在想问题时思维碎片化,缺乏条理性,思维无序,缺少逻辑性,有的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喜欢想当然,或者是断章取义,作毫无证据的推想,这些都说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我们首先要将逻辑思维训练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或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将思维内容有机联结并组织在一起的高级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思维的逻辑性表现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否条理清晰,环环相扣.问题是思维的主线,我们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提问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设计连环问题,通过追问的形式,用几个关联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用问题链条串成学生思维链条,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与条理性,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中,我在出示了例题之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然后从中选择了三份作业进行展示,分别是列举不全的、全而无序的、全而有序的.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依次提出几个问题.“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有顺序的列举有何好处?”“列举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依次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认识有序列举的价值,尤其是通过有序列举,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得到进一步发展.连环式提问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为学生思考指引了方向,问题环环紧扣,思维层层推进,严谨而有逻辑.
  二、设计开放问题训练发散思维
  好的提问目标明确、启发心智、促进思考.传统课堂中,教师也经常采用提问方式进行教学,然而,一些教师提出的多数是一些封闭性质的问题,提问都是为了找到答案,而且答案都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答案可供选择,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视野越来狭窄,让他们的思路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只看见树木而望不到森林,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这种封闭式提问,只会造成学生思维封闭,不具有开阔性与发散性,只会造成学生创造潜能消失,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不同的问题引发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提问催开不同的思维之花,与封闭性问题相对的是开放性问题,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会让学生用“是”或“不是”作出简单的回答.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让人的思维变得发散.开放式问题让想象空间更广阔,有利于学生联想,能够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跳出框架束缚,使学生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开放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理解,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中,在出示例题4的情境图之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信息,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为什么”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他们有的从元角分角度比较,有的结合计数单位理解,有的画图比较.在教学“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时,我问学生:“可以怎样比较?”在学生展示了“化成分数比较”后,我提问:“还可以怎样比较?”这些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拓宽了学生思路,让学生思维更加发散,结果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通过把封闭提问转化为开放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从封闭走向多向,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设计转换问题训练逆向思维
  一般人的思维都是正向思维,顺着一条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有的人却能够“反其道而行之”,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从条件到问题是一种正向思考,而从问题想起则属于一种逆向思维,“倒推法”也属于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有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倒过来思考或许会柳暗花明,让问题迎刃而解.在当下许多学生喜欢“人云亦云”的环境下,求异思维意识值得提倡,我们应当鼓励求异思考,逆向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训练逆向思维的途径与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分析推理、判断辨析等活动过程中重点训练,采取逆向应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些推导过程进行逆向思考,对概念结论作出逆向判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提问方法训练思维方式与提高思维能力,通过设计转换问题,转换提问方式,通过反向提问引导学生求异思考,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求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时,我们经常会这样提问:“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一般会寻找与阴影部分图形相关的条件,设法直接利用一些公式去计算出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而该题直接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相当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变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通过求空白部分图形的面积,用整个图形面积减去空白图形面积,间接求出阴影部分图形面积.我换了一种方式提问:“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哪个图形面积比较容易计算?”启发学生转换问题,变换思路,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问题,而且训练了学生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逆向性.   四、设计歧义问题训练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善于打破惯性思维,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喜欢另辟蹊径,创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当代学生缺少的就是批判性思维,我们应当为学生创设相关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辩,激发学生批判思考意识,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思维的独创性.
  纪伯伦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批判性思维来自于思辩,来自于争论.争论可以激活学生思辩,促进学生思维交锋,争论点燃学生批判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创新方法思想.问题是思考的引擎,是创造的动力,尤其是具有争议性质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批判思考,促进学生创造.我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歧义问题训练学生批判思维,歧义问题即模棱两可的问题,甚至没有标准答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容易引发学生的矛盾冲突,因此,我经常提出一些歧义问题,故意挑逗学生展开争辩,引导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辩论驳斥,激起他们思维的碰撞,促进批判思維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我在出示例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学生各自用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接着,我让学生展示交流各自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我采用了比较式提问:“这么多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其实,在解决问题中,针对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没有最好,适合的就是好的.这种开放性的辨析式问题,引发了学生争论,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说列举法好,有的说画图法好,他们在辩论中充分表达理由,据理力争,虽然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但却达到了我的目的,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问题设计的层次与好坏决定了学生思维品质优劣,好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有助于催生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潜能,问题驱动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江爱平.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J].江西教育,2014(15):36-37.
  [2]曾志贵.数学思维训练“难”与“易”的转化[J].四川教育,2008(6):46-47.
  [3]朱建良.“问题图式”让数学思维更“灵动”——《轴对称图形》数学折纸探究活动设计[J].数学通报,2015(11):31-34.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3型副流感病毒(HPIV-3)的流行特点,以期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送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检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164份,反转录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PIV-3.对5份阳性标本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编码区全长(1 719 bp)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精确卡方检验(双侧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实践性学科.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将学习的数学基础内容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理解能力,而且只有在与生活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生活化数学的基本作用,然后从生活化教育意识、增强学生数学意识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来简
HBV DNA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临床医师对如何认识、评价和使用HBV DNA检测结果仍存在着一些困惑,甚至可能因认识不足、应用不当导致了错误的诊断和治疗.现就HBV DNA定量检测临床应用的基因诊断和临床治疗研究阐述如下。
期刊
患者男,42岁,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因腹胀、右上腹不适2个月入院.在当地医院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疑为黑热病.自诉3年前曾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打工,否认吸毒史及冶游史,无慢性基础疾病,未养过犬类宠物.体格检查:体温37.5℃,消瘦,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0.5~1.0 cm大小,质地稍硬,无压痛,活动度可.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低,无干、湿性哕音.腹部隆起,腹壁静脉显露,腹肌稍紧张,压痛明
期刊
CHB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全球有3.5亿~4亿慢性HBsAg携带者,每年有超过50万~100万人病死于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对于未治疗的CHB患者,其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的概率为8%~20%[1].临床研究已经证实,HBV持续复制是CHB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病毒治疗是CHB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尝试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对具体教学方案形成指导,以此完成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的方法升级,为一线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54-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叶丽平(197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起病初期多表现为发热,由于疾病进展迅速,常常因为误诊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需要一种早期诊断及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其检测简便,操作快捷,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而其在病毒性疾病方面的应用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34例HFRS患者PCT的变化,探讨PCT对
期刊
目的 研究 CHB 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 miRNA 的表达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5例 CHB 肝功能衰竭患者和5名健康者的血清进行 Exiqon miRCURY LNATM miRNA 芯片检测。在此基础上另收集20例 CHB、20例CHB 后肝硬化、50例 CHB 肝功能衰竭患者和4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通过实时定量 PCR 法
HCV感染除了可导致肝脏疾病外,还可导致多种肝外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此外,许多研究表明,HC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与糖代谢有关[2-3],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目前认为可能的机制是HCV感染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且干扰素在糖代谢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现就HCV感染、α干扰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如下。
期刊
患者男,45岁,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2013年3月18日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巴楚县矿山工作,同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发热,多在傍晚前后体温升高,在38.0~39.5℃之间,明显盗汗伴乏力,体质量下降约2.5 kg,无皮肤瘙痒,无皮疹,无明显畏寒、寒战、咳嗽、咽痛、胸闷、气急和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B型超声检查示脾大,脾厚50 mm,斜径133 m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