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好自己的角色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时代,多媒体越来越成为学校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然而目前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却有些地方背离了初衷,使语文多媒体教学走入误区。本文着重阐述如何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使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得以很好整合,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55-02
  
   信息时代,多媒体越来越成为学校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由于多媒體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像等于一身的功能,因此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教学焕发出新光彩。然而综观目前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却有些地方背离了初衷,使语文多媒体教学走入误区。 因此如何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讲究“度”,不滥用
  现今的一些语文公开课,几乎没有不做课件的,没有不用多媒体的。似乎不运用多媒体,语文公开课就不上档次。有的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就在电脑前忙乎。显然,这是多媒体的一种滥用。因为,虽然在当今高科技的时代里,多媒体无疑应该引进语文课堂,但是,多媒体充其量只能作为语文课的副食,永远不可能作为主食。也就是说,多媒体只能是语文课的辅助手段,永远不可能用它来组织一切教学。再者,语文课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如果一味地使用多媒体,似乎就有些看动画片的味儿,就难以让学生直接感悟语言文字。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讲究“度”。不可不用,不可多用,要力图恰到好处。
  
  二、要辅助,不忽视课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材料作为语言文字的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在有些讲究形式的课堂、多媒体课件却成了主体:课文的内容多用多媒体手段来呈现,学生眼睛盯着屏幕,思维跟着教师的操作而变化,学生的语文课本放在桌子上成为摆设。教室光线昏暗,学生看不清课文,也无法记课堂笔记,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时间和机会。
   多媒体课件虽说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但它剥夺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深刻领会、理解课文的权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发挥,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间接的、被教师图解过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用多媒体来演示课文,多媒体所呈现的画面文字等内容一闪而过,学生的印象不深,理解不透。
  
  三、要灵活,不套用模式
  过去的语文课有这样一个模式:一是介绍背景,二是简介作者,三是分析课文,四是归纳中心,五是写作特点,六是布置作业。显然,这种模式单调乏味,仿佛镣铐,理当打破。但现今的一些语文多媒体课件,无形之中似乎也有了一个新框:一是出示教学目标,二是设置教学情境,三是引导学生发言,四是进行片段写作,五是布置作业,这些内容(问题)教师事先已设计好,上课时按机操作即可。虽说这种模式较以前有所进步,但它终究也属于一种框框,框住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意思是不要框框。所以,还是应该根据实际,去除已有的框框,力图改革创新,确定合适的教法。
  
   四、要实用,不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教学目的,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的分散。如有教师制作初中课文《紫藤萝瀑布》的多媒体课件,收入了大量的“紫藤萝”图片,却忽略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获得了感悟。展示大量的紫藤萝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也把学习任务的重点转移了。
   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要力图实现的教学目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课件。
  
  五、要保留空间,不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外”,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没有情感的外化、传达和共鸣的语文课是毫无生气的。
   课堂以教材蕴含的情感为源头,以教师的情感外化为渠道,流向学生的心田,形成一定的情感氛围。在文学审美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休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
   《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究竟长得什么模样,谁也没有见过。一百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百个林黛玉;同一个读者,反复品味揣摩这段文字,心中的林黛玉也会有所变化。但是如果我们将电视或者电影中林黛玉的形象放在课件中,效果怎么样是可想而知的。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六、要简单,不影响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肢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性的手势,给学生的激励,远比教师口头的表扬要强得多,给学生留下的回味比教师教给他的任何知识要深远得多,这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复杂的多媒体课件运用时,在师生的交流中,加入了多媒体这个“第三者”,构成了教师——多媒体——学生三者的交流,知识的传递要通过多媒体才能实现,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被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了一个障碍物,学生关注的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眼睛盯着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脑子里思考着的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这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复杂的多媒体“统治”了课堂,人性化的人际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媒体,但教师同时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人的优秀品质的示范者,这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多媒体只是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它既不是万能媒体,也不是唯一媒体,只能是教学辅助媒体,一定要慎用善用多媒体,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坚决不用,多用少用一样的地方,尽可能少用。
   技术是应该为人服务的,人不能自己创造了新技术,再反过来用新技术束缚自己的手脚,使自己沦为新技术的奴隶。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并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创造出一片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新天地。
   (编辑:王天鹏)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rn《我的成长足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是该单元的第一课,围绕学生毕业前的生活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
摘 要:新课程模块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模块评价的目的、方式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如何评价才能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真实的信息技术水平,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新疆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块评价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新疆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块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44-03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为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  在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的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
今天一上课,孩子们都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神笔马良》的故事。我知道,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为神话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满腔的正义感,唤醒他们与生俱来
近期,学校开展了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寓言两则》。教学流程由导入新课、学生自学并交流汇报、指导学习《揠苗助长》、总结学法、自学《鹬蚌相争
摘要 小数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得到充分体验,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高效课堂。打造活力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 活力 课堂 兴趣 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
摘要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最根本原因是繁琐:目标泛化、内容随意、问题琐碎、方式繁杂。针对这一问题,从简化目标、简化内容、简化环节、简化问题、简化方法等诸多方面入手,倡导高效语文课堂“以简驭繁”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策略 简化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绝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场,还应该是情感浓郁的家园。情感元素的成功开掘,有助于学生调动自身生命意识下的原始积累,让学生在
摘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方法去设疑,学生才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才会风生水起。  关键词 学生 发表意见 分析 对策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高年级课堂教学的状况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总是围着教师准备好的问题来学习,很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