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教授评说廉耻文化

来源 :人民公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块值得我们今天重视的领域,这便是廉耻文化。廉耻观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意义的价值观,涉及中国道德礼义文化最内在的层次,是—种将观念与信仰、理性与情怀相联系的意蕴,兼备情感与理性的因素,直指心性,先秦儒家学说给予极大的关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宋明理学中达到成熟。廉耻与道德问题联系密切,是为人的道德底线。
  先讲一个故事。有个人被官府押着游街示众。邻居看见了,问他:“为啥要押你游街呢?”那人说:“不就是在大路上捡了根绳子嘛!”邻居说:“捡根绳子就要游街示众,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没想到绳子那头。还拴着一头牛。”
  一个盗贼,在真相面前还百般狡辩,完全是没脸没皮,这叫什么?这叫没有廉耻。这个时代。不顾廉耻的人不少,所以我们应该讲讲廉耻文化。
  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五代史·冯道传·论》)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四大支柱。廉和耻本来各有各的特定含义,廉指人对物质财富能保持不贪婪的态度,耻指人对错误言行而感到差愧的心态。后来,人们习惯把康和耻合起来叫,说一个人没有廉耻等于说一个人不知耻。所以讲廉耻,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字:耻。
  《说文》中说:“耻,辱也。从心,耳声。”意思是,耻就是辱。左边一个“耳”字旁,指一个人耳朵里听到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而觉得无地自客;右边一个“心”字,指一个人有了不当的言行,会从自己内心感到羞辱。朱熹解说道:“知耻是由内心以生,闻过是得之于外。”(《朱子语类》卷94)
  廉耻是做人的根本,是最低的道德底线。一个有廉耻之心的人,干了坏事、丑事,就会感到羞愧、恐慌,要么想办法掩盖,要么想办法改正。如果没有廉耻之心,干了坏事、丑事,就不会脸红、恐慌,也用不着掩盖,一切都无所谓了,正像流行歌曲唱的那样:“我无所谓。管它错与对;我无所谓,管它是与非。”当然更谈不上想办法去改正了。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如果不为自己干的丑恶行径而感到羞愧和厌恶,那他就不算是一个人了。
  传统社会重视礼义廉耻教育,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廉耻文化,国外学者称它为“耻感文化”,所以廉耻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但一般的人特别在意有无廉耻,就连有的恶人也特别在乎。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主张人人都有知耻的良知。有一天,他和一帮行人被盗匪绑架了。当盗匪知道他是阳明先生后,就说:“您不是说人人都有良知吗?那我们这群盗贼有良知吗?”王先生回答说:“有。”盗匪说:“如果您真能证明我们也有良知,就把你们全放了。”王先生说:“那你们就得先按我说的做。”盗匪答应后,王先生就叫他们脱掉外衣,盗匪们二话不说就把外衣脱了。王先生说:“请把内衣也脱了。”盗匪们也毫不犹豫地脱掉内衣,剩下最后一条裤子。王先生:“请把裤子也脱了。”盗匪们说:“不能再脱了。再脱就光了。”王先生说:“你们也知道羞耻,就是你们的良知啊!”于是盗匪果然将王阳明等人放走了。人不要脸百事可为
  孟子说:“耻之于人大矣。”廉耻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太大了。人要有廉耻之心。追求金钱、美色、权势、荣誉,就会有度,不至于泛滥成灾。如果没有廉耻之心,求利、求色、求官、求名就会不择手段。正如思想家顾炎武所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要是不知廉耻,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老百姓说的则是“人不要脸,百事可为”、“人不要脸,鬼都害怕”。各种社会丑态就会纷纷出笼。
  (一)在财富面前
  首先。举一个为了钱财不顾廉耻的真实例子。
  我们学校曾组织员工到国内一著名景区旅游。下山时。一帮抬滑竿的人在招揽生意:“100元下山。”一些走累了的女职工嫌贵,没坐。过一会儿,又喊:“50元下山。”女职工们就坐滑竿下山了。
  我和保卫科长徒步下山,走到一转弯处,有人摆摊卖饮食,下梯坎处塑了一个老虎模型,看起来像下梯子时的扶手。保卫科长扶了一下老虎,再下梯子。没想到里面卖东西的人大吼:“交钱”。“交什么钱?”“你摸了我的老虎,当然得交钱!”“你没标明要收钱呀?”那人说:“你转到老虎背后看看。”结果那老虎背后上刻着几个字:“摸老虎一下,交钱一元”。保卫科长无奈,只好拿出一元钢镚交给他。我开玩笑地说:“看来还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哟!”
  最后下到山底,看见几个女职工正在和抬滑竿的人争吵。原来女职工们下去后,给抬滑竿的50元钱时。抬滑竿的就说:“不行,要100元。”“你不是说好的50元抬下山吗?”“那是说的一人50,滑竿不得两个人抬吗?所以加起来就是100元。”
  挣钱挣到这个份儿上。真是不顾廉耻,让人都为他们脸红。
  (二)在美色面前
  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对美色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但都得有个度。所以古代有婚礼来加以约束,现在有婚姻法进行调整。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廉耻之心,婚礼、婚姻法都拿他没办法,他能做出禽兽一般的举动。
  春秋时期,齐庄公去大臣崔杼家,看到了崔杼老婆东郭姜,长得很漂亮,就把持不住了。于是假借关心下属之名,经常去找东郭姜。有一次,他和东郭姜幽会之后,看到衣架上挂着崔杼的帽子,就把帽子取下来赏给随行的跟班。有个跟班对庄公说:“这恐怕不妥哟!不等于把问题公开化了吗?”庄公当时就发飙了:“老子是国王,怕谁呀!没有崔杼的帽子,难道俺就没有别的帽子赏赐人了吗?”(《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这位庄公和下属老婆有一腿,本来应该感到不好意思,他倒好,还要把崔杼帽子发给跑腿的,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崔杼老婆和俺庄公是情人关系。庄公做事,连表面上那层薄薄的窗户纸都不要了,这就是没有一点廉耻之心。一个国家的国君都是这个德性,下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近年来有些社会现象让人匪夷所思,一些人对色的贪欲已经突破廉耻的底线,公开傍大款、找小三,甚至相互攀比,谁找得多,找得年轻,谁就更牛,就更有面儿。有些作家搞起了“身体写作”,淋漓尽致地袒露私密空间,在网上炒得很火,拥有众多“粉丝”。如此种种,对廉耻的道德观念是巨大的冲击。   (三)在权势面前
  没有廉耻,不但对金钱、美色的追逐能达到疯狂的程度,对权势的追逐也会走到令人厌恶的地步。
  五代有个冯道。他先在后唐当宰相。后唐被后晋灭了,又在后晋做宰相。契丹灭后晋,冯道又来投靠契丹朝的耶律德光。德光责备他几易其主、品行有问题,冯道不能对答。德光又问:“为啥来向我投降?”冯道说:“无城无兵,怎敢不来?”德光说:“你是个什么样的老东西呀?”冯道说:“我就是个无才无德,不要脸的老东西。”这种自取其辱的态度,让耶律德光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任命他做了太傅。契丹北撤后,他又投靠了后汉。后汉灭亡后,又投靠后周。历任五朝都不倒。当的都是高官。人称官场“不倒翁”。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骂他是“无廉耻者”。
  像冯道这样的,现在官场虽然很难找到了,但他那种所作所为、言谈举止,却是经常能看到。在领导面前,俯首垂耳,点头哈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
  知耻近乎勇
  廉耻文化缺失引发的社会怪相可谓花样百出,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这样的问题,人们肯定能提出N多对策。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对策是教育。康有为说:“耻者,治教之太端。”(《孟子微·卷六》)知廉耻是国家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那么加强廉耻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一)有助于改良社会风气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光用政令刑法来治理天下,老百姓就会只在乎能不能免受刑罚的制裁,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礼义去引导、教化天下,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所以,加强廉耻教育,会激发人的良知和潜能,或改变现状,或改过自新,使自己有更大的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东汉名士王烈,太原人。做地方官时,特别擅长教化民众。辖区有个人叫王小二,家境贫寒,本想努力改变。苦于没有本钱,干什么都不行。左思右想。便去偷别人家的牛,被发现后,扭送到亭长那里等候处理。王小二说:“我做了坏事,要杀要剐都情愿。唯一有个小小的请求,就是千万不要让王烈王大人知道。”那时牛是重要生产工具,偷牛往往要判死刑。亭长觉得奇怪,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知道后,立即约见王小二,送给他一端布,让他作为创业的本钱。然后把他放了。
  有人问王烈为什么这么做,王烈说:“小偷害怕我知道他犯的罪过。说明他心里耻于做坏事。既然他还有廉耻之心,就还有救。所以用这个办法激励他。相信他一定能够改过行善。”后来有位老太爷将剑遣失在路上,一位行人见到后就守在那里,到了天黑。老爷子回来了,找到了剑,就问他的姓名,那人说:“做好事,哪用留名呢?”说完一脸自豪地走了。老爷子感到奇怪,就将此事告诉王烈。王烈派人四处打听,才发现正是以前那位偷牛残——王小二。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廉耻教育能感化误入歧途的人,引导他们洗心革面,改邪归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朱熹说:“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子语类》卷94)人要是知道羞耻。有了过错才可能改正。不但如此,廉耻教育对普通公民来说,更有净化人心、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所谓“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孟子微·卷六》)意思就是要美化风俗习惯,关键在于培养民众的廉耻观念。
  (二)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这句话有两个关键:一是知道羞耻;二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羞耻。
  有些人虽然知道羞耻,但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羞耻。往往以富贵为荣,以贫穷为耻;以地位高为荣,以地位低为耻;以名气大为荣,以名气小为耻,如此等等。一个人家里比较穷,有亲戚来了,做了几个菜,都是豆腐没有肉。吃饭时又不愿丢脸面,对亲戚说:“豆腐好啊,有营养,豆腐是我的命啊!来来快请!”等他到富亲戚家做客,吃饭时专拣肉吃,亲戚说:“你不说豆腐是你的命吗?今儿咋不吃了呢?”那人答道:“今天见了肉,就不要命了。”这就是以贫贱为耻。其实不是真正的知耻。
  南宋著名思想家陆九渊说:“人惟知所贵,然后知所耻”(《陆九渊集》卷32,《人不可以无耻》)。人只有知道什么东西是真正可贵的,然后才会知道什么东西是真正可耻的。如果在可贵和可耻之间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导致价值观的混乱。古人说耻,着眼于品格,即以品格败坏为耻,以品格高尚为荣。现在的人说耻,注重于结果。你成功了、富贵了,你就光荣,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你失败了、贫贱了,你就可耻,不论你是出于什么情况。这一转变,就使得“廉耻文化”变成了“成败文化”,往往以成败来论荣耻,忽视了人的品格。
  所以,可不可耻关键在人格。物质贫穷并不可耻,用坑蒙拐骗、卖淫嫖娼去攫取财富,有了钱不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可耻;地位低下并不是可耻,用趋炎附势、出卖人格的办法获取权势,才是真正的可耻;默默无闻并不可耻,用剽窃抄袭去捞取名声,才是真正的可耻;实力不强、被人轻视并不可耻,受了别人无理的侮辱还要自甘堕落,才是真正的可耻;国家积贫积弱并不可耻,受了列强欺凌还要帮敌人摇旗呐喊,才是真正的可耻,那叫汉奸,叫不顾国耻。
  俱往矣,中华民族已经崛起,我们已经一雪国耻。然而有的人,因为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可耻,对廉耻这一词汇越来越淡忘了。
  看到各地官员不堪入目的不雅视频,人们已经不会说“无耻”了,而会淡淡说一句:“好雷”;看到“艳照门”视频,也不会说“下流”,却会说一声“剽悍”;看到一个人赤身裸体在大街上奔跑时,不会说:“无聊”,而会说一声“裸奔”;如果那人还能搔首弄姿地表演出各种动作。摆几个POSE,说不定有人会发出惊叹:“哇塞!这是艺术。”什么艺术?行为艺术!
  中国文化向来以含蓄、羞涩为美,然而现在我们的传统越来越稀有了。男人对女人,追求的是秒杀;女人对男人,往往以野蛮女友自居,热情奔放而毫无收敛。文化形态越来越低俗,语言词汇越来越粗俗。
  廉耻感是要用语言来强化、用文化来传承的。当廉耻这一类道德名称被其他词汇所取代时,廉耻文化就会淡忘,直到烟消云散。
  所以,加强廉耻教育,正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子孙。
  (《龙教授评述法文化》连载系列到本期结束)
其他文献
朔风呼啸着掠过魔爪一般的枯枝,发出了低沉的呜咽声……rn“你这小孩真没用!”说这话的,是我的母亲.rn我冷笑两声:“对!”说罢,我便带着一身戾气走出了房门.rn深秋独有的气息
期刊
天苍苍,路茫茫,心在痛苦里流浪。雨中,想哭的我该何去何从?“孩子,下雨了,快回家吧!”好心的路人提醒着。家,我能回吗?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滴血的心仍固执地喊着:“那不是我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迅速获取有效的信息。阅读就是一个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此时的初中学生对阅读产生普遍兴趣是离不开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与帮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环境千差万别的情况,唯有统筹安排,从场地、师资、项目与培
由于法律缺失、劳动身份存在争议等原因,我国大学生实习权益受侵害现象严重且较难维权.梳理现有法律框架下大学生实习期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借鉴国外对实习生管理的先进经验,提
期刊
摘要:当前的语文辞书中,“迁”字条中都有“贬谪、降职”义,但存在义例释义不符的情况。本文考察了古书中“迁”的用例,兼与“左迁”、“右迁”相对比,可以得出“迁”字单用并无“贬谪、降职”义,“左迁”中的“迁”意思是“移动、变动”,只是中性的调动义,而不是字典辞书中所释的“降职、贬谪”义。  关键词:迁;左迁;右迁;贬谪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
文章从新徽商与明清徽商比较的视角,展示新徽商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新徽商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日益觉醒的市场意识,服务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