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当前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种种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复杂原因,并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坚定科学信仰,化解信仰危机。
关键词:信仰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化解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向全国青年学生提三点希望。其中,把“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放在了首位,指出青年人在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可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信仰”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无用论
上大学,为的就是将来找份像样的工作。这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但随着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阻力越来越大。这种现实让人很心痛:大学四年花费几万元,毕业即意味着失业;而那些没能上大学的人,用省下来的几万元投资,四年后竟也小有收获,最起码不至于无业,连自己也养活不起。如此鲜明的对比,让部分大学生认为还不如不读书呢。还有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参加高考,但是进入大学仍然坚持认为读书无用。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逃课、玩游戏、睡觉去混日子。
(二)前途迷茫论
“迷茫”、“困惑”几乎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口头禅,上大学不知道该做什么。大学老师一般不会手把手地教,从早到晚的督促学习,老师不管我们,家长又不在身边,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一转眼就是一个学期,一年。
(三)悲观厌世论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李刚事件以及2012世界末日等一系列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都在潜移默化地从负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形,或是正处于多变的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世上的部分人太失望,对未来没有信心。于是整天心情很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更有甚者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去解脱自己,如自杀,离家离校出走等。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是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状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大学生对部分问题往往缺乏判断能力,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客观,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出现偏差,以偏概全,形成绝对概念。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与权利至高无上的错误观念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万能论、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涌入国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而社会出现的一些官员贪污受贿、任人唯亲更强化了这些腐朽思想。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物价上涨、房价飞涨、大学生的学历“贬值”、就业难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更让大学生很困惑。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生存竞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强烈对比,信仰之塔容易在社会现实的土地上轰然倒塌,理想之舟也可能就此搁浅。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有待提高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任。但现实是,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往往是大学生认为最无聊、最枯燥、最不想上的课。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当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任,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去寻求化解信仰危机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身教胜于言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做老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说教。比如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我们刚刚在课堂上讲过要遵守社会公德,可自己出门就随地吐痰,被学生看到,他会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以后你的课讲的再好,你说的道理再多都没有说服力了。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自身品德高尚的教师,其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才会充满说服力、感染力和可信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走进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是90后了,思想政治课老师一定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思想动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观察他们所关注的、关心的人物、事件,然后把这些都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案例的选取可能就是他们身边的某些同学、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可能是和他们一样的在校大学生,也可能是老师学生时代的人物事件,亦或是老师的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等,这样“平民化”的人物事迹比“英雄人物事迹”才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学生就不再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和他们有遥远的距离,而是认为这样的老师才是鲜活真实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形象逐渐树立起来,人格魅力也彰显出来,学生由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亲其师,信其道。”
(三)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的观念成为共识。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例如,授课中多设置一些师生互动环节,定期就时政焦点问题组织辩论,课前学生小组就课程相关主题演讲。这样高校的思政课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有了学生自己的声音。学生小组课前演讲在我院思政课中开展效果不错。每位都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在搜集、筛选、整理资料过程中自我能力得到锻炼,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协作和相互学习,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也有所锻炼,学生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借这些机会大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大学生有了话语权,必然能更积极主动学习。
(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中国教育报报道:武大思政教育形式显“时尚魅力”,“精美的课件、生动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的影音资料、广阔独到的视角……这是武汉大学思政课堂的“标准搭配”。课堂教学急需改革创新,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今年是建党90周年,可以组织党员学生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等,回顾党走过的伟大历程,感受翻天覆地的巨变。
参考文献:
[1]张俊霞,邢令国,郭福燕.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与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7,(7).
[2]赵金飞.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浙江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1,(1).
[3]吴婷.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信仰危机[J].网络财富,2009,(7).
[4]祝安荣.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关键词:信仰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化解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向全国青年学生提三点希望。其中,把“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放在了首位,指出青年人在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可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信仰”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无用论
上大学,为的就是将来找份像样的工作。这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但随着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阻力越来越大。这种现实让人很心痛:大学四年花费几万元,毕业即意味着失业;而那些没能上大学的人,用省下来的几万元投资,四年后竟也小有收获,最起码不至于无业,连自己也养活不起。如此鲜明的对比,让部分大学生认为还不如不读书呢。还有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参加高考,但是进入大学仍然坚持认为读书无用。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逃课、玩游戏、睡觉去混日子。
(二)前途迷茫论
“迷茫”、“困惑”几乎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口头禅,上大学不知道该做什么。大学老师一般不会手把手地教,从早到晚的督促学习,老师不管我们,家长又不在身边,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一转眼就是一个学期,一年。
(三)悲观厌世论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李刚事件以及2012世界末日等一系列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都在潜移默化地从负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形,或是正处于多变的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世上的部分人太失望,对未来没有信心。于是整天心情很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更有甚者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去解脱自己,如自杀,离家离校出走等。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是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状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大学生对部分问题往往缺乏判断能力,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客观,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出现偏差,以偏概全,形成绝对概念。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与权利至高无上的错误观念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万能论、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涌入国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而社会出现的一些官员贪污受贿、任人唯亲更强化了这些腐朽思想。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物价上涨、房价飞涨、大学生的学历“贬值”、就业难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更让大学生很困惑。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生存竞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强烈对比,信仰之塔容易在社会现实的土地上轰然倒塌,理想之舟也可能就此搁浅。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有待提高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任。但现实是,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往往是大学生认为最无聊、最枯燥、最不想上的课。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当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任,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去寻求化解信仰危机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身教胜于言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做老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说教。比如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我们刚刚在课堂上讲过要遵守社会公德,可自己出门就随地吐痰,被学生看到,他会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以后你的课讲的再好,你说的道理再多都没有说服力了。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自身品德高尚的教师,其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才会充满说服力、感染力和可信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走进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是90后了,思想政治课老师一定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思想动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观察他们所关注的、关心的人物、事件,然后把这些都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案例的选取可能就是他们身边的某些同学、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可能是和他们一样的在校大学生,也可能是老师学生时代的人物事件,亦或是老师的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等,这样“平民化”的人物事迹比“英雄人物事迹”才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学生就不再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和他们有遥远的距离,而是认为这样的老师才是鲜活真实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形象逐渐树立起来,人格魅力也彰显出来,学生由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亲其师,信其道。”
(三)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的观念成为共识。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例如,授课中多设置一些师生互动环节,定期就时政焦点问题组织辩论,课前学生小组就课程相关主题演讲。这样高校的思政课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有了学生自己的声音。学生小组课前演讲在我院思政课中开展效果不错。每位都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在搜集、筛选、整理资料过程中自我能力得到锻炼,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协作和相互学习,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也有所锻炼,学生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借这些机会大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大学生有了话语权,必然能更积极主动学习。
(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中国教育报报道:武大思政教育形式显“时尚魅力”,“精美的课件、生动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的影音资料、广阔独到的视角……这是武汉大学思政课堂的“标准搭配”。课堂教学急需改革创新,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今年是建党90周年,可以组织党员学生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等,回顾党走过的伟大历程,感受翻天覆地的巨变。
参考文献:
[1]张俊霞,邢令国,郭福燕.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与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7,(7).
[2]赵金飞.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浙江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1,(1).
[3]吴婷.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信仰危机[J].网络财富,2009,(7).
[4]祝安荣.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