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是朝鲜的梅雨季,深受50年来最严重干旱之苦的朝鲜很可能又要面临洪水的侵袭。朝鲜的粮食危机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国于6月1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朝鲜将有1600万人严重缺粮。而据联合国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朝鲜人口总数在2008年为2405万。
在外界援助方面,美国参议院6月21日通过修订案,禁止美国政府根据“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基金。韩国媒体报道,中国6月将原计划10万吨援助粮食减少为1万吨。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朝鲜三四月份执意发射卫星、火箭有关。
追溯历史,朝鲜曾在1990年代中期,发生过大饥荒,曾经饿死上百万人。此后情况虽有好转,但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饥荒的威胁。
慢性饥饿的国家
根据叛逃韩国的已故朝鲜领导人黄长烨的记载:到了1995年,平安北道发大水,粮食危机变得日益严重起来。街上饿死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抢粮食而引发的杀人、强盗事件也越来越多……只要稍微离开平壤市中心,就能看到饿死的人,往郊外去,更是成堆的尸体。
韩国统一研究院2004年的研究成果认为,1994-2000年间,朝鲜因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至少63万-69万,最多在58万-112万之间。大饥荒过后,朝鲜虽然也经历了数次粮食危机,但未再出现先前的惨烈景象。但饥荒似乎从未离开朝鲜半步,只是变成了日常而缓慢的饥荒。
朝鲜的饥饿人口,在90年代初约为420万人,90年代中期增加到700万人。之后经历了10年以上的漫漫粮食危机,到了 2007年,33%的国民,即780万人处于营养失调状态。这在亚洲,独一无二。
世界粮食计划署(简称WFP)驻朝鲜地区总代表让-皮埃尔?迪马杰瑞2007年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分析,朝鲜缺粮有许多结构性的原因。
“一是朝鲜可耕地比例低,朝鲜国土面积虽然有12万平方公里,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只有18%,这个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低的之一。还有,朝鲜缺少足够的化肥、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灌溉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也弱。每年夏天,朝鲜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还有春季的干旱和秋季的台风,这些都是造成朝鲜农业很容易减产的原因。”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一份报告称,朝鲜从1996年到2010年,共经历了15次灾难。其中,因设施不足或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人灾多达9次,比自然灾害多。
联合国的《2010世界粮食不稳定状况》报告将朝鲜列入22个慢性粮食危机国家。该报告称,粮食危机国家的国民营养不良比例要高出发展中国家的3倍。通常,每人每天平均所需的最低能量为1800大卡,长时间无法保障这一能量的人可列入营养不良或慢性饥饿状态人群。
朝鲜到底缺多少粮?
如何计算朝鲜到底年产多少粮,又缺多少粮,对于国际社会是个大问题。延边大学朝鲜问题专家金强一教授认为,估计连朝鲜政府自己也不确切掌握。
以2006年为例,韩国各界对朝鲜粮食产量的估算差别巨大。韩国农村振兴厅数据是448万吨;韩国对朝鲜活动组织“好朋友们”社团理事长法轮认为最低产量约为280万吨;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权泰真则认为是450万吨左右。此外还有350万吨、490万-500万吨等不同版本数据。
对于朝鲜到底缺多少粮,各方数据同样差别巨大。2008年就曾为此发生争论。当年,WFP认为粮食缺口为167万吨,650万人生存受到威胁。“好朋友们”则预计,5、6月期间或将饿死20万人。而美国Newsweek杂志则在当年5月18日报道中严重质疑WFP的数据,“据我们分析只缺少约10万吨,处在危机‘开始’的局面。”并认为“联合国机构反复夸张和强调朝鲜粮食需求处在严重的危机状态,这反而恶化了局面”。
WFP通常会派出调查团赴朝鲜实地调查,并公布调查报告。但由于并无行动自由,因此调查准确性也曾受到质疑。
2006年,WFP的调查团在朝鲜9个道的40多个地区、郡进行了秋收后实地调查。但高丽大学柳浩烈教授认为,WFP调查团所发表的调查报告里“对于朝鲜粮食生产量的推测,部分内容并不恰当,调查的地区也专挑收成不佳的地方”。
2011年3月,WFP的调查结果再次遭到质疑。WFP在朝鲜数十个郡实施调查并公布了报告。根据这份报告,2010/11年度(2010年11月—2011年10月)的粮食进口需求为108.6万吨。预计进口量为20万吨,缺口高达88.6万吨。报告建议为610万易受影响的人群提供总额为29.7万吨的粮食和13.7万吨的高营养混合食品。
韩国媒体援引韩国政府人士的评论称,“WFP称朝鲜的粮食状况变严重了,但这都可能是朝鲜当局特意制造出的假象,很可能是朝鲜为让WFP误认为朝鲜的粮食状况很糟糕而故意减少了粮食供给。并且朝鲜居民们还通过集市等买粮,仅凭配给量减少这点,很难认为朝鲜的粮食状况确实变坏了。”
除了极其有限的实地调查和推算,外界了解朝鲜粮食危机的重要渠道是朝鲜的粮价浮动情况。
由于玉米价格相对较低,如果粮食出现短缺,人们可能会舍弃购买大米而转向购买玉米,那么玉米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显著。而在每年的青黄不接等特殊时期,粮食也会出现上涨。
根據丹东一位对朝贸易商人今年3月21日介绍的最新情况,“缺粮是肯定的,并且普通朝鲜人一个月工资至多只能买2公斤大米,买不起是主要问题。”该商人介绍,“外界统计的是粮食缺口,实际上还可以吃草等其他食物。”此外,还可以改变饮食习惯,比如晚上八九点钟才吃晚饭,防止夜里饿得睡不着。
该人士称,朝鲜人已经习惯了艰苦,不能以中国人的饮食标准来衡量朝鲜的食物匮乏程度。朝鲜的草、土豆等长出来后,食物短缺会有所缓解。
按等级持援助粮
在朝鲜内部,不同阶层的人,吃到粮食的机会完全不同。国际社会的援助粮同样如此。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人始终缺粮,这也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有可能最需要国际社会帮助的人群,却是最没可能吃到援助粮的人。
2011年4月韩国相关组织对500名“脱北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仅有1人回答一般居民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食品支援,仅有10人表示分配给了弱小阶层的幼儿。问卷调查显示,得到物资的有军队(73.6%),党、军部(69%),政权机关(48.8%)等特权机关。
2006年美国朝鲜人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韩国援助的大米中大部分被利用为朝鲜军军粮。”委员会指出,对朝援助粮的90%以上被作为战时储备粮或者发放到各个部队作为军粮,其他10%依次分配到属于军备经济的第二经济委员会管辖下的机关、企业和党政机关等。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得勇研究后也做出类似判断,朝鲜的粮食总量上即使达到最少需求量,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获得与最少需求量相等的粮食。因为朝鲜的粮食分配机制是有优先顺序的。
此外,对朝援助团体“好朋友们”强调,朝鲜是把粮食分为四等级进行配给的。也就是党中央机关、各级党委员会成员和居住在平壤中心地区的居民为供应第一位,军队和跟军队有关的人员为第二位,特级企业(大企业)员工为第三位,一般居民为第四位。
“好朋友们”估计第一位有100万名(占总人口的4%),第二位约有150万名(占总人口的6%),第三位约有400万名(占20%),第四位约有600万名(占30%),此外不能纳入到配给体制的农民阶层人口约有800万名(40%)。
马得勇分析,第一、二位的人口为中心阶层,任何时候都会无条件供给粮食,因此对外援助有无并不会对他们有太大影响。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第三位次的人群将出现营养失调,第四位次中400万名将面临严重营养失调,但是大批饿死的事件将不会发生。
除了阶层的差别,还有地域的差别。韩国媒体DAILYNK的报道引用韩国统一部2005年的资料称,对朝援助粮的21.21%到了平壤,南浦直辖市所在的平安南道得到了16.72%。相反粮食相对不足的两江道(4.57%)和江原道(5.76%)得到的数量却更少。
2011年,朝鲜向联合国报告,北部和东部五个道的粮食最不安全。
国际社会希望能够用监督来促成粮食的公平分配。WFP曾经在“没有现场监控,就没有粮食”的原则下给平壤派了常驻人员。
针对全国213个郡每月平均进行450回的配给情况调查,随意抽查70多处。由于高度的监控活动,跟朝鲜当局发生矛盾一度被驱逐出境。这样的驱逐并非个案。
前述丹东对朝商人认为,粮食这样的物资,对朝鲜来说当然越多越好。不过如果缺粮,这些年营养不良的也熬过来了。显然,导弹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面对嗷嗷待哺的国民,朝鲜将何以处之?韩国《东亚日报》报道,朝鲜预计会在今年八九月份制定经济改革方案,出发点与核心是农业,选择类似中国的“包产到户”,也可能维持现行集体农场体制,但改革生产和分配模式,还可能将集体农场划分成更小单位的生产班组,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增产目的。
在外界援助方面,美国参议院6月21日通过修订案,禁止美国政府根据“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基金。韩国媒体报道,中国6月将原计划10万吨援助粮食减少为1万吨。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朝鲜三四月份执意发射卫星、火箭有关。
追溯历史,朝鲜曾在1990年代中期,发生过大饥荒,曾经饿死上百万人。此后情况虽有好转,但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饥荒的威胁。
慢性饥饿的国家
根据叛逃韩国的已故朝鲜领导人黄长烨的记载:到了1995年,平安北道发大水,粮食危机变得日益严重起来。街上饿死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抢粮食而引发的杀人、强盗事件也越来越多……只要稍微离开平壤市中心,就能看到饿死的人,往郊外去,更是成堆的尸体。
韩国统一研究院2004年的研究成果认为,1994-2000年间,朝鲜因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至少63万-69万,最多在58万-112万之间。大饥荒过后,朝鲜虽然也经历了数次粮食危机,但未再出现先前的惨烈景象。但饥荒似乎从未离开朝鲜半步,只是变成了日常而缓慢的饥荒。
朝鲜的饥饿人口,在90年代初约为420万人,90年代中期增加到700万人。之后经历了10年以上的漫漫粮食危机,到了 2007年,33%的国民,即780万人处于营养失调状态。这在亚洲,独一无二。
世界粮食计划署(简称WFP)驻朝鲜地区总代表让-皮埃尔?迪马杰瑞2007年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分析,朝鲜缺粮有许多结构性的原因。
“一是朝鲜可耕地比例低,朝鲜国土面积虽然有12万平方公里,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只有18%,这个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低的之一。还有,朝鲜缺少足够的化肥、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灌溉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也弱。每年夏天,朝鲜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还有春季的干旱和秋季的台风,这些都是造成朝鲜农业很容易减产的原因。”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一份报告称,朝鲜从1996年到2010年,共经历了15次灾难。其中,因设施不足或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人灾多达9次,比自然灾害多。
联合国的《2010世界粮食不稳定状况》报告将朝鲜列入22个慢性粮食危机国家。该报告称,粮食危机国家的国民营养不良比例要高出发展中国家的3倍。通常,每人每天平均所需的最低能量为1800大卡,长时间无法保障这一能量的人可列入营养不良或慢性饥饿状态人群。
朝鲜到底缺多少粮?
如何计算朝鲜到底年产多少粮,又缺多少粮,对于国际社会是个大问题。延边大学朝鲜问题专家金强一教授认为,估计连朝鲜政府自己也不确切掌握。
以2006年为例,韩国各界对朝鲜粮食产量的估算差别巨大。韩国农村振兴厅数据是448万吨;韩国对朝鲜活动组织“好朋友们”社团理事长法轮认为最低产量约为280万吨;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权泰真则认为是450万吨左右。此外还有350万吨、490万-500万吨等不同版本数据。
对于朝鲜到底缺多少粮,各方数据同样差别巨大。2008年就曾为此发生争论。当年,WFP认为粮食缺口为167万吨,650万人生存受到威胁。“好朋友们”则预计,5、6月期间或将饿死20万人。而美国Newsweek杂志则在当年5月18日报道中严重质疑WFP的数据,“据我们分析只缺少约10万吨,处在危机‘开始’的局面。”并认为“联合国机构反复夸张和强调朝鲜粮食需求处在严重的危机状态,这反而恶化了局面”。
WFP通常会派出调查团赴朝鲜实地调查,并公布调查报告。但由于并无行动自由,因此调查准确性也曾受到质疑。
2006年,WFP的调查团在朝鲜9个道的40多个地区、郡进行了秋收后实地调查。但高丽大学柳浩烈教授认为,WFP调查团所发表的调查报告里“对于朝鲜粮食生产量的推测,部分内容并不恰当,调查的地区也专挑收成不佳的地方”。
2011年3月,WFP的调查结果再次遭到质疑。WFP在朝鲜数十个郡实施调查并公布了报告。根据这份报告,2010/11年度(2010年11月—2011年10月)的粮食进口需求为108.6万吨。预计进口量为20万吨,缺口高达88.6万吨。报告建议为610万易受影响的人群提供总额为29.7万吨的粮食和13.7万吨的高营养混合食品。
韩国媒体援引韩国政府人士的评论称,“WFP称朝鲜的粮食状况变严重了,但这都可能是朝鲜当局特意制造出的假象,很可能是朝鲜为让WFP误认为朝鲜的粮食状况很糟糕而故意减少了粮食供给。并且朝鲜居民们还通过集市等买粮,仅凭配给量减少这点,很难认为朝鲜的粮食状况确实变坏了。”
除了极其有限的实地调查和推算,外界了解朝鲜粮食危机的重要渠道是朝鲜的粮价浮动情况。
由于玉米价格相对较低,如果粮食出现短缺,人们可能会舍弃购买大米而转向购买玉米,那么玉米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显著。而在每年的青黄不接等特殊时期,粮食也会出现上涨。
根據丹东一位对朝贸易商人今年3月21日介绍的最新情况,“缺粮是肯定的,并且普通朝鲜人一个月工资至多只能买2公斤大米,买不起是主要问题。”该商人介绍,“外界统计的是粮食缺口,实际上还可以吃草等其他食物。”此外,还可以改变饮食习惯,比如晚上八九点钟才吃晚饭,防止夜里饿得睡不着。
该人士称,朝鲜人已经习惯了艰苦,不能以中国人的饮食标准来衡量朝鲜的食物匮乏程度。朝鲜的草、土豆等长出来后,食物短缺会有所缓解。
按等级持援助粮
在朝鲜内部,不同阶层的人,吃到粮食的机会完全不同。国际社会的援助粮同样如此。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人始终缺粮,这也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有可能最需要国际社会帮助的人群,却是最没可能吃到援助粮的人。
2011年4月韩国相关组织对500名“脱北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仅有1人回答一般居民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食品支援,仅有10人表示分配给了弱小阶层的幼儿。问卷调查显示,得到物资的有军队(73.6%),党、军部(69%),政权机关(48.8%)等特权机关。
2006年美国朝鲜人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韩国援助的大米中大部分被利用为朝鲜军军粮。”委员会指出,对朝援助粮的90%以上被作为战时储备粮或者发放到各个部队作为军粮,其他10%依次分配到属于军备经济的第二经济委员会管辖下的机关、企业和党政机关等。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得勇研究后也做出类似判断,朝鲜的粮食总量上即使达到最少需求量,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获得与最少需求量相等的粮食。因为朝鲜的粮食分配机制是有优先顺序的。
此外,对朝援助团体“好朋友们”强调,朝鲜是把粮食分为四等级进行配给的。也就是党中央机关、各级党委员会成员和居住在平壤中心地区的居民为供应第一位,军队和跟军队有关的人员为第二位,特级企业(大企业)员工为第三位,一般居民为第四位。
“好朋友们”估计第一位有100万名(占总人口的4%),第二位约有150万名(占总人口的6%),第三位约有400万名(占20%),第四位约有600万名(占30%),此外不能纳入到配给体制的农民阶层人口约有800万名(40%)。
马得勇分析,第一、二位的人口为中心阶层,任何时候都会无条件供给粮食,因此对外援助有无并不会对他们有太大影响。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第三位次的人群将出现营养失调,第四位次中400万名将面临严重营养失调,但是大批饿死的事件将不会发生。
除了阶层的差别,还有地域的差别。韩国媒体DAILYNK的报道引用韩国统一部2005年的资料称,对朝援助粮的21.21%到了平壤,南浦直辖市所在的平安南道得到了16.72%。相反粮食相对不足的两江道(4.57%)和江原道(5.76%)得到的数量却更少。
2011年,朝鲜向联合国报告,北部和东部五个道的粮食最不安全。
国际社会希望能够用监督来促成粮食的公平分配。WFP曾经在“没有现场监控,就没有粮食”的原则下给平壤派了常驻人员。
针对全国213个郡每月平均进行450回的配给情况调查,随意抽查70多处。由于高度的监控活动,跟朝鲜当局发生矛盾一度被驱逐出境。这样的驱逐并非个案。
前述丹东对朝商人认为,粮食这样的物资,对朝鲜来说当然越多越好。不过如果缺粮,这些年营养不良的也熬过来了。显然,导弹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面对嗷嗷待哺的国民,朝鲜将何以处之?韩国《东亚日报》报道,朝鲜预计会在今年八九月份制定经济改革方案,出发点与核心是农业,选择类似中国的“包产到户”,也可能维持现行集体农场体制,但改革生产和分配模式,还可能将集体农场划分成更小单位的生产班组,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增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