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来源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f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大考”中,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依法治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等方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和不足,因此,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地转化融合,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关键词]制度优势;风险挑战;新冠肺炎
  [中圖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07-0015-05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这场“大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也得以有力推进,展现了党和政府的出色领导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以及贯彻执行能力,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为全球最终战胜疫情树立了榜样,坚定了胜利的信心。
  一、善用制度优势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有力保证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些风险和挑战,不仅包括国内经济、政治、社会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还包括自然界的风险,这些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制度稳定有助于稳定大局、安定人心,有助于人们从容应对挑战、化险为夷。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制度的优势应对风险挑战,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确保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曾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展示出卓越的领导力,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说,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是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原因。这一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
  二、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实践中的巨大作用
  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考验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展现出来的领导力、决断力和动员力是强大组织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是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习总书记就强调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作用,得到了彰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理论的指导。恩格斯强调:“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时刻关注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战略方针,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了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决策部署,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抗疫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要求: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党中央报告。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兼顾、科学施策,成为疫情防控中扭转形势的定海神针。党中央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自觉地响应党中央号召,团结一心、步调一致,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全面投入疫情防控斗争中。三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3]。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影响力、战斗力与凝聚力是党的领导的鲜明特征[4]。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闻令即动,把疫情当命令、防控当责任。广大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属地防控工作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鲜艳的党旗在第一线高高飘扬。   (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制度优势是根本立场
  面对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为中国人民保生命安全、保身体健康。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高度重视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与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反复强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些无不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特质。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同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活。为缓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二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战胜重大疫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党员走在前头,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医生群体、建筑工人、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社区保安、种菜农民,个个都是战斗员,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许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的建设工地上,工人们通宵奋战,与时间赛跑,确保工程如期竣工;为保障抗击疫情物资供应,相关企业的员工第一时间复工,争分夺秒生产……人民群众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5]。一方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疫情防控斗争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这场人民战争的参与者和战斗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重点在“防”,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以社区为例,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社区工作者给予肯定,还先后到北京市安华里社区、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慰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在65万个城乡社区从事着疫情监测、出入管理、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总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定能实现“双战双赢”的目标任务。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为我们赢得这场疫情防控斗争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显著优势是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厉行法治,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当社会面临严重风险的特殊时期,法治的作用更为关键。只有坚持依靠法治、完善法治,才能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终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一是不断完善立法。在已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基础上,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和防控需要,制定了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防控措施,其他单位、组织和群众参与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公正执法司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各级政府部门分工负责的疫情管理和防控体制机制,为疫情防控执法提供了组织保障。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严格执法。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各类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防控秩序,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全民尊法守法。在疫情防控中,绝大多数公民都依照政府发布的指令行事,包括如实告知自身健康状况、进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服从各项防控制度的要求和安排,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同时,政府加大了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四)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决服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举措既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需要,也考虑对重点地区、对全国防控的影响。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抗疫斗争中,各地各级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联防、级级联控,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全社会都组织动员起来。各地医疗队、医护人员驰援抗疫前线,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极短时间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充分理解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疫情中能够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创造出大团结、大协作的大格局。短短数日,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东西南北中,都紧急动员起来[6]。这样的组织动员能力、动员规模、动员效率,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即使疫情凶险,依然能够“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在危难之时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数据表明,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70余天,共有4400余架次飞机在武汉机场紧急降落起飞,3.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超过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中央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先后有来自军队和全国各地的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战“疫”前线,与湖北50余万名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共战疫魔,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是我们战胜各种重大挑战的不二法宝,也是我们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信心来源。   三、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我们党既看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威力,也注意到它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深刻认识完善和提高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性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体现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变革,推动治理实践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拓展,取得更优更好的治理成效。然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须面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切实改进方式方法,提高现代化水平。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二)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治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当前正在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命和生存的安全,还将持续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疫情的防控过程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要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要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综合运用的精准防控,在确保严控疫情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对社会经济、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大数据助力科学战“疫”,数字治理成效显著,但是也暴露出诸如数字化转型缺乏体系性、管理理念更新落后于设施建设等诸多问题。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大力建设并用好城市大脑,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要完善城乡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全周期管理”是着眼完善城乡治理体系提出的新理念新主张,是新时代对城乡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成为重塑基层治理格局的一把新钥匙。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城乡治理短板、弱项及缺陷,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方法,建构基层治理完整链条,从源头到末梢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管控,打造多主体、跨区域、差异化基层治理新格局。要坚持党建引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防控斗争是对各地区各单位管党治党水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实打实的考验,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党组织领导力不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一些党员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党的建设中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
  一要增强学习本领。加强和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学习,用学习提高工作前瞻性,用学习破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要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在解决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
  二要提高組织领导力。首先要做到政治过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要注重政治担当,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做到政治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全面提高执政本领,从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个方面提高组织领导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切实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面对风险挑战,善于化为危机,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31-3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3]颜杰峰.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 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N].光明日报,2020-03-19(5).
  [4]张浩.走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群众路线[N].光明日报.,2020-04-17(6).
  [5]刘靖北.疫情防控彰显党的组织体系强大优势[N].人民日报,2020-04-09(9).
  [6]曹平.疫情防控彰显制度优势[N].人民日报,2020-03-31(9).
  责任编辑:王玉倩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进一步明确了高素质干部应有的为官品格,也为广大党员干部修炼党和人民所需要的高素质指明了努力方向。  讲政治,坚定立场。广大党员干部朝着忠诚干净担当不懈努力,首要任务就是讲政治,自觉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策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党执政的力量,正是来自广大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
期刊
[摘要]社会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构成,基层社会是与民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关系最密切的空间载体,基层社会安全事关国家总体安全,实现基层有效治理对维护国家稳定、获取公众信任、提升政府信度、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基于实现基层有效治理问题的背景,以治理主体合法性和能效性为维度探讨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路径,认为治理主体合法性包含权力(或权利)赋予的制度化、权力(或权利)行使的规范化、文化层面的认同
期刊
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摆脱贫困、促进发展、追求美好生活是世界各国人民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大历史使命。这一反贫困主题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系统的、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扶贫的政策文件。随着扶贫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扶贫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具体扶贫方式也实现了从传统救济式向开发式、从
期刊
[编者按]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工作,推进科研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为基本遵循。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意高远、涵盖广泛、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本刊专访了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侯贵星。  一、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重要思想是四十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继承和深化,是党校(行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一个有着十三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广泛凝聚社会政治共识、凝聚社会力量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是重大而迫切的时代命题。  如何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赵长芬撰写的《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
期刊
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共产党人要坚持学习《共产党宣言》,奠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加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栾城区地处河北省会的“南大门”,区位特殊,是河北省构建首都“政治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探索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现状,找准短板,剖析原因,提出对策,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實践。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
期刊
[摘要]在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中,旅游业位于“培育壮大”产业中的首位。石家庄市旅游资源丰富,尤其“红色西柏坡”光耀史册、享誉海内外。本文通过解析延安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将“红色西柏坡”打造成耀眼的城市名片并带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主要有树立“高峰”思维、紧抓红色研学,打造高端精品项目,精准宣传推介,破解资金瓶颈等。  [关键词]“红色西柏坡”;“高峰”思维;红色研学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认识严重妨碍了经济运行机制改革。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科学的创见。他明确指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反映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我们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既要
期刊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涵养为政之“德”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由此尽显。要涵养好政德,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实质是明人生的使命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应当就是我们明大德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初心,属于人生信仰;使命,乃是人生理想。要明大德,就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大德从何而明?一方面,它来自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