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松心境,准备上课
  二、吟诵诗歌,做好衔接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三、回味生活,再现情景。
  欣赏音乐《长亭送别》,在《长亭送别》的音乐声中,学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适时导入新课。
  四、读诗导入,揭题设疑
  ⒈“人生自古伤离别。”杨柳依依,长江岸边,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刚才大家吟诵了不少有关送别的诗歌,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一首由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交流。
  5.谈话激趣:学贵有疑。让我们打开课文,它文中包诗,对这首诗作了较好的扩展和阐释,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
  6.(媒体出示课题)黄鹤楼送别,读题质疑——谁与谁送别?
  什么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7.(媒体播放录象)黄鹤楼的简介。过渡:那么在这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黄鹤楼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五、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出示朗读要求。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认真读课文,遇到你喜欢读的或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弄明白课文写了谁与谁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板书(李白孟浩然)
  4.出示第一小节,范读,(画面显示)。
  5.(多媒体突出)“饯行”,齐读,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意思。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钢笔描红。
  2.积累送别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词语,读一读: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1.过渡:在这大好的季节里,景色美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
  让我们进一步研读,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
  2.出示阅读要求:
  (1)仔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用“——”线划出;
  (2)与同桌一起品读所划的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研读课文,品位语言。
  4.交流探讨,适时评价。
  师: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交流(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出示相应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⑶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继续谈朗读体会。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⑷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⑸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⒉根据回答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⑶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⑷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多媒体出示话别画面)
  (1)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2)指名表演,引导评价。
  三、激情渲染,大胆想象
  ⒈引读第四小节。出示: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
  ……(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
  ……(生接读)。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小组交流再指名交流。)
  四、理解古诗,体会别情
  1.(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把满腔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出示古诗及要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一读这脍炙人口的诗,找一找与文中与诗意相符的语句,连起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指名学生口述诗意。
  3.(配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诗所蕴涵的依依惜别之情。配乐朗读,品读体会。
  五、作业
  (多媒体出示):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课文的理解。
  2、演一演,与本小组成员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3、找一找,课外积累更多的送别诗文并摘。
其他文献
数学这门学科,怎样让孩子们学好数学呢?,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关键是调动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在数学中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也是孩子们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特征。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入手,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
【摘要】随着课标的不断改革与深入,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英语教育的内涵也日渐丰富。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在这些新的价值体系中渗透着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充分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以便优化初中英语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命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如何学,怎样学,学到什么是关键。  关键词:有效性 深刻性 灵活性  一、首先我们从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入手,了解数学,才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一)数学学科的特点。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  1.高度抽象性。数学的抽象,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于,其它科学的抽象,它撇开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仅仅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家看来,一个人、一座
班主任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领头雁,班主任还是联系班级上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呢?  一、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火,可融化坚冰,爱心是雨,可滋润花草,爱心是棉衣,可挡风御寒。我认为:班主任工作虽纷繁琐碎,但只要你有一颗爱心,很多矛盾便会迎刃而解。如果你有一颗爱心,班级随即成为学生的快乐园,老师就
摘要: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在学生身上,创新意识处于潜在或萌芽状态,需要教师不断挖掘,促进其生长与发展。而美术教育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出发,分别从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探索求异、克服学习障碍、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及教师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 培养 兴趣 探索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
曾有很多教育界的同仁感慨:"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这足见在旧的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已经深深陷入了迷茫之中,教师们找不到语文教学的出路。这种迷茫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多讲还是少讲,注重基础还是能力提升,讲解知识还是设置题目,答案固定还是发散,注重课本内容还是考试应用。  这些疑惑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语文学科的本身,"语文",我个人人认为,"语",便指的语言,而"文",则指的文学,因而语文不同意英语,
摘要:当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工具与内容间的关系,而正在更多成为一体化的关系,已没有任何学科的存在和发展能离开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平台与方法。因此,即便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自觉地贯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一时代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有机整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是
【摘 要】地理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先进教学手段,是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催化剂”,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想在地理课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地理课 地理素质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大量生动的声形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更富有真实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任务教学法, 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况为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
摘要: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生活气息 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