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双辐射作用探讨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是新世纪音乐教育发展的一门新的课程。“人文精神”的内核就是“以人为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是高校音乐人才的新目标,而“人文精神”在高校声乐教育中起到极为突出的作用。本文立足当前高校声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音乐优秀人才的塑造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索,并对具体的培养的方法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育 人文精神 双辐射 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183-02
  一、人文精神培养对于高校声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情感高度培养的重要保证
  音乐是领悟的艺术,在艺术学科中,音乐是对人类情怀的领悟和鉴赏中的情感抒发,这书音乐魅力的内核。人类情感高度展现了声乐的“艺术”特征。声乐艺术是将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情感领悟,用声线作为媒介,将婉转的旋律、节拍、风格等多种元素的统一在一定的时间展现出来,以此传达给受众的过程,以演唱者的情感高度为支撑点,将声乐艺术中最具有源动力的艺术内核进行塑造和传递。高校是声乐人才打造的基地,高校声乐的教育体系为达到根本目的,即塑造具有一定情感高度和领悟力的声乐演奏人才。然而,现阶段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更多是将“教唱”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乐感领悟力却处于一个低点,忽略了人性化和音乐创作的创新要求。以至于教学效果远远未达到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也使学生疏忽于对音乐艺术的情感领悟力的培养,演绎的声乐作品也毫无生命力。
  情感高度和领悟力的培养,是“人文精神”在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的核心体现。教师和学生具有不同的经历、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声乐艺术有不同视觉和听觉角度,以致学生们在演绎相同一则音乐作品时会表现不一样的精神状态。然而此类表现正是内在情感与领悟力的表象化的体现。声乐作品林林总总,而情感和领悟力的高度是一定的。声乐教育过程大多倾向于推动学生的技能或情商能力,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培养是无法在本本化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的,突破本本化教学的瓶颈,才可以达到带领学生通过把握真情实感与艺术融合,达到情感和领悟力的提升才是将音乐作品真实诠释的真谛,打造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而非“教师”。如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是在教授学生将情感和领悟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促进学生自身的艺术观提升,进而可以成熟的掌握处理作品情感表达方式方法的能力。
  (二)技能提升的重要方法
  声乐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要求综合来说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来决定,如:声乐演唱水平和熟练掌握程度。而声乐总得来说是包含艺术和技能两方面的,对于学生的艺术造诣的程度高低无法用简单的面试或者考试来决定。但隐性的测评指标则无法用量的多少来取值,故声乐演唱技能掌握的水平的教授和培养,成为了高等学校声乐教育中重要和基本任务。现阶段的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是最基本的方面。无论是怎样类型的声乐模式,民族、美声或者通俗唱法,中国高校的声乐教育模式融汇了各种唱法的巧妙之处,如:欧洲“美声唱法”。另外,再与中国本土的民歌、戏曲等特点结合后产生了新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元素。技能与技巧教授的知识与方法特征是有規律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对艺术的情感诉求与教授过程割裂开来。从各方面观察来看,中国的大部分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知识体系守旧,教学方法传统、毫无创新性,教师基本采取同一种知识结构和教授方式去教授不同艺术诉求的学生,造成学生盲目追求唯一的理论和实践标准,大大的打击了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声乐方面新见解和新实践追求的积极性。然而,对于不同风格作品的评价角度、想象和理解程度的不同使得学生们在教授模式上产生厌倦反应。这样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于声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锻炼“误入歧途”。
  对于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难度,主要矛盾的解决是重中之重,教师和学生在声乐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未去考虑到传统教授方式有未欠妥的方面,对“教而不同”、“学而不同”的概念或者思想还缺乏深度。“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作为大方向是客观存在于“人文精神”的艺术情感的培养过程中的。此概念倾向于显示“个体”在环境中的价值存在性。从声乐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角度出发,在“学生特质”为基准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培养,另外,让学生意识到“个性”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人文精神”理念。如此,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现阶段和未来的目标与方向,以此作为学生声乐技能提升的源动力和重要实现条件。
  (三)声乐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基础
  创新成为中国高等院校一直以来对于各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与其紧密联系的活跃元素。“应试教育”的不足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统一性及分散性,学生对于惯用教授方式存在抵触与消极应对的负面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艺术事业的理解狭隘、艺术技能的学习缺乏实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具有普遍性的,成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艺术的潜力在于不断的发展,声乐艺术使然。在西方的很多国家得到了历史性的验证,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未来艺术事业长期发展的阶段性的路程。创新力和创造力在“人文精神”的层面具体体现在了思想和行为的不同与专注。中国的声乐的发展已向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声乐教育整个体系现状却停滞在更为久远的年代。欧洲等艺术与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教师对学生教育的着重点集中在对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上,这也成为欧洲的音乐艺术长期为世界音乐艺术核心的根本原因。在高校声乐教育的角度去观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促进学生对艺术自发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关键点上。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只是单纯的“教唱”和“学唱”的过程,而具有创新能力的声乐教学则扩展到创作、改编等层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特质、艺术观点和价值观,对原有的声乐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演唱。
  二、高校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以个性塑造为目标
  “千人一声”的教育理念是现阶段中国声乐表演艺术教育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声乐教育的统一性理念。在中国的高校声乐教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个性塑造”存在偏见,忽略“个性塑造”,并且排斥学生产生个性化的观念和行为。特别是区域性的高校音乐专业,在学生量较大,教师少的情况下,声乐教学主要以集体大课堂教课的方式来进行,此类情况对于学生差异化现状应针对性实教已毫无施用余地,简单的知识讲解和大众声乐培训将每一位学生调整为相同的技能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其他文献
城市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推进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2010年中国农村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7.5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占全国总
摘 要:声乐是人声的艺术,是听众通过听到演唱者的声音,感受到演唱者声音的美,演唱者要将声乐作品的情感、主题,旋律的高低起伏表现得完美无瑕,没有精湛的声乐技巧及扎实的功底,是无法达到的。  关键词:声乐 技巧 情感 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171-02  一、声乐技巧对歌唱的重要意义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听者来感受的艺术。声
农业是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为了更好的使处于边际的农村地区资金在金融市场中充分流动,持续加大力度对扶持农村经济的建设。特别表现在国家用各种手段致力于解决“三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173-01  In The Age of Innocence,the American women’s taboos at that time are chiefly presented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lives of female characteristics and
期刊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175-01  一、隐喻的认知本质  当代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隐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人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本质上就是隐喻的。”(Lackoff &Johnson,1980)  二、隐喻与诗歌  长期以来诗
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角色的企业,如只顾
学位
消费者重复购买企业的产品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众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企业开发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远远大于维持一个老顾客。因此,众多企业开始关注消费者重复购买意向。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自1992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精心引导下,各地纷纷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开始加速涌入各大、中型城市,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房地产行业再次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期。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在资金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