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型材料作文解题导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意型材料可以是富有诗意的一句或几句話,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要写好这种类型的作文,就必须依靠对诗歌材料的解读。细心体会,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歌的意蕴,体会诗歌的主旨,由此立意,确定写作的重心。
  [关键词]诗意型 新材料作文 主旨 关键句 意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21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从题材性质看,可分为四大类:叙述类,言论类,诗歌类,图画类。叙述类和言论类因其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方法技巧频出。但纵观近十年高考真题,我们会发现,诗歌类材料作文题也不少。今天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常被忽视的诗意型材料作文,一起研究诗意型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题目类型
  诗意型材料作文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全引型和半引半述型两种类型。
  1.全引型
  顾名思义,作文材料完全为诗歌引用,不掺杂其他的材料;诗歌本身可以是完整的引用也可以是片段的引用。由于诗歌类型不同又可以细分。
  (1)现代短诗型
  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地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材料全文引用现代名家短诗,引用时作者和诗名一般不在材料中出现。考生只需要从诗歌本身出发来审题立意便可以了。
  (2)歌词型
  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题目明确是“歌词”,同样没有给出歌曲的名字和演唱者,考生需要自主理解歌词大意。
  (3)古诗词型
  材料为有作者有题目的古诗,要求考生思考诗中哲理,根据所体会到的哲理立意写文。
  (4)组合型
  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为围绕着话题的古代诗词、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组合,需要考生从话题的角度结合材料审题立意。
  2.半引半述型
  材料为诗歌和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评论的组合。
  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从话题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有话题型和无话题型。
  二、解题指导
  1.着眼于话题,联系材料,确定范围
  有话题的诗意型材料作文在审题方面相对来说简单明了,即为所给话题。
  如2005年浙江卷,这是一道组合型有话题作文题。首先以唐诗和宋词为切入点,加以相关议论,点明“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的道理,最后给出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考生在阅读材料后便能够在这满篇的诗情画意中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
  角度一:一枝一叶组成一个世界。大是由小组成的,无数个瞬间和有限构成永恒和无限。观点有“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一斑可窥全豹”……
  角度二:从一枝一叶看世界知世界。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在细微中体味博大。从小事物看到大世界了解大世界,从有限的事物中寻找无限事物的影子。“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事中”,瞬间蕴含着永恒,有限里看到无限。从一事一物觉宇宙之无穷,叹人生之短暂。
  角度三:一枝一叶就是一个世界。小就是大,一就是多,有限就是无限,瞬间就是永恒。蚂蚁、蝼蛄、一花一草、砖头瓦片,都直接呈现大千世界。
  考生寻到一个切入角度,对人生、社会、自然世界、精神世界、人类历史发展等做出独立辩证思考,文章会显得有思想,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着眼于材料,在材料中寻找突破点
  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阅读所给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题目所给两句诗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它有很多种理解。而材料中有了定量分析,这实际上给我们指明了审题的方向——根据提示的五个角度选择最有感悟的一个就可以了。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由“沾衣细雨”中的“细雨”,可以联想到“春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赞美春雨滋润万物,轻无声息,毫不张扬。“闲花落地”中的“闲花”让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舍身奉献精神。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看不见”“听无声”不被他人所见所听,甘于寂寞,让我们联想到那些长期坚持在平凡岗位上不卑不亢的人,他们豁达、恬淡,超然于物外,不争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人如果没有恬淡之心,人生就会失去平衡。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我们要在寂寞中追求美好,需要坚忍与执著的精神;即使在最坏的状态下,最恶劣的环境中,都不要自我放弃。
  当然也可以不理会提示,撇开“有人说”,抒写自己对诗句的体会。
  3.无话题全引诗意型材料作文主旨隐秘,迷惑性强,需要考生运用技巧,加以分析
  (1)找关键句,析主旨
  对于一些歌词类的材料,文意简单,不需要深层分析,而考生要善于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下面我们以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例,流行歌词本身就通俗易懂,主题明确,快速阅读全文,很快可以找到歌词的主旨是最后的结尾句“绿叶对根的情意”。
  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立意。首先要理清“绿叶”和“根”的关系,很显然在这里“绿叶”和“根”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们可以象征多种关系,如祖国与人民、故乡与游子、文化与民族、个体与群体、长辈与晚辈等,那么歌词中的“绿叶”和“根”至少表现为两方面的“情意”,“绿叶”对“根”的情意和“根”对“绿叶”的情意。
  “绿叶”对“根”的情意有:回报、感激、感恩、惦记、思念、依恋等;“根”对“绿叶”的情意有:哺育、希望、祝福、欣慰、理解、向往等。
  还要注意,只有体现了“绿叶”与“根”彼此交融互相通连的紧密关系的“情意”,才是符合命题要求的。
  (2)品意象,析主旨
  有一些材料的主旨含蓄不外露,没有一目了然的关键句,这就需要我们在读材料时先找到意象。意象是蕴含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从意象着手,从作者情感出发,分析材料主旨。
  2013年高考福建卷的材料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朦胧诗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如何拨开云雾见到明月,需要考生静下心来,从意象中去找答案。
  詩中的意象有“流星”“天宇”“树根”“地层”。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流星”因“地球失去引力”而“无依无附地在天宇飘行”;“树根”用“深深地扎进地层”的方式来“拒绝这种‘自由’”。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考生也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立意。
  “流星”角度,“引力”可以理解为对“自由”的约束,没有了约束就会“无依无附”,从而可以推出: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与约束的辨证关系;如何看待自由等。“引力”也可以理解成“价值”“精神”,那么“流星”的状态不正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状态么?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没有了精神依托的人生会是什么状态呢?当然也有人愿意做颗自由自在的“流星”,哪怕短暂,却曾经有过辉煌;在宇宙中无依附,来去自由,更可以看到其他人无法看到的美丽风景。
  “树根”角度,“深深地扎进地层”是为了不“无依无附”,可以引申出:脚踏实地,成就梦想,成就美好生活;想要成功必须把根扎得深,才能汲取到需要的营养等。同样扎根地层也可以看做是对价值和精神的呼唤,无根的浮萍,总在飘荡;空中的楼阁,只是虚幻。
  诗意型材料作文审题关键在诗歌的主旨。因诗歌本身的特殊性,主旨一般具有隐秘性,需要联想和想象,去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主旨具有多向性,需要发散思维,在众多角度中寻找最适合自己写的角度。当然有了正确的审题,好的立意,稳稳走出第一步后,还要有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新颖的材料,富有哲理……作文实在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要]主要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论述。提出的情境创设方式主要包括:活动情境、生活情境及游戏情境等。上述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方式均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活动生活游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48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本土教学方法,它最先由南通一名小学教师李吉林提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阅读教育为主要的手段,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学段层层递进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学阶段;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
[摘 要]体育教学中,一些被传统观念所认可的东西往往以一种稳定的“常规现象”传承于现实中。但是,当我们对这些“理所当然”的传承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科学而仔细的分析时,一些疑惑自然也就得到新的消解。基于这个观点,通过列举体育教学实践中三个一直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规现象”展开新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践现象;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大数据有助于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针对性,满足学习个性化需求;有助于由“总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历史;个性化;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7102  200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比如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语言与个性化思维得不到充分展现等。探究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建立阅读机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积累素材。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困难予以引导,指导学生模仿名篇,学以致用,以便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