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论读小说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c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 品析《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2 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2 比较中西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之异同。
  
  三、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的传统篇目,有很多优秀教师对本课进行过探索和研究,有关这一课的教学建议和教案可谓汗牛充栋,这更增加了备课的难度。如何在力避重复出新意的同时又能够突出重点?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决定将《林黛玉进贾府》处理为文学作品鉴赏课,同时将文学与绘画打通,寻找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与中国古典人物绘画之间的共同点。曹雪芹本人是很出色的画家,从《红楼梦》“宝钗论画”等处即可看出他对于绘画的心得,将“画论”与“文法”结合,当不谬矣。
  
  四、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时间为40分钟,《林黛玉进贾府》安排在必修三,突然面对这么长篇幅的文本,学生会有一种恐慌感,于是,在设计时将文本集中于几个“点”。一方面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一方面也尽量在课堂上做到“小开口、深挖掘”。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红楼选秀”轰轰烈烈落幕,也同样引发了潮水般的批评,同学们请谈谈:如果你是导演,你认为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外形上应该有什么要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心目中的林黛玉形象也是复杂的。其实,“意态由来画不成”。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东晋,画祖顾恺之就说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魏晋胜流画赞》)因此,他在作画的时候有这样的故事:“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巧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也有同样的见解:“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诗画同源”,今天,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就尝试用“画论”来读“人物”。
  
  (二)鉴赏方法指导
  由浅入深来看,绘画技法有这样三个层次,它们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如下:
  1 以形写神:“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三国演义》)
  2 遗貌得神:“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容止篇》)
  3 迁想妙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入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书·外戚传》)
  (三)初见黛玉——“以形写神”:整体感知黛玉三次外貌描写中所体现的人物风神及个性特征。
  学生依据文本评述鉴赏,教师补充。
  众人见黛玉、熙凤见黛玉、宝玉见黛玉三处不同描写可见黛玉之美的不同部分:
  1 众人眼中:娇弱、书卷气、有风姿、气血不足——体弱多病,让人怜爱。
  身份:长辈亲人。
  态度分析:关心晚辈健康,怜惜黛玉失母,又不由得被黛玉之美吸引。
  2 熙凤眼中:标致——完美的外表与风度。
  身份:美人、贾母红人、贾府“总理”。
  态度分析:以见多识广自负,却不由得真心承认黛玉之美超凡脱俗。又粗通文墨,因而说出“标致”二字,但由“天下”“真”“今儿才见”想来,这已经是熙凤的最高评价。由熙凤之客观,见黛玉之摄入心魄的美。
  3 宝玉眼中: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聪明灵慧,极富神韵。
  身份:贵公子。
  态度分析:以宝玉之眼完黛玉之“神”。
  以上每段外貌描写都附脂砚斋评点以补充学生鉴赏。(略)
  (四)再读黛玉——“遗貌得神”、由脂评本的疑点进入黛玉形象内核:眉目。从《红楼梦》不同版本的黛玉外貌描写中提炼、探寻黛玉之“神”。
  1 疑点一:脂砚斋作为了解作者并辅助作者写作的“知音人”,为何有意回避对黛玉眉目的评价?
  解读:因为曹雪芹在描摹黛玉之“眉目”上所体现的精妙之处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脂砚斋也只能用赞叹来代替评价。
  2 疑点二:“增删五次”的《红楼梦》为何出现了多达十个版本的“黛玉眉目”?
  解读:版本变化大,一方面说明曹雪芹做多次的增删,对于“黛玉眉目”的雕刻很下工夫,随着时间的流逝,曹雪芹始终在调整对黛玉形象的描述。另一方面说明在传抄的过程中,不同的读者对黛玉的外貌特点有不同的想象。这_情况说明,高明的作家和高品位的读者都关注到了黛玉的“眉目”对于人物外貌描写的重要作用。
  3 “眉目分明画木如”——多达十个版本的“黛玉眉目”之谜:
  《闲情偶记》李渔:“眉之秀与不秀,亦复关系性情,当与眼目同视。然眉眼二物,其势往往相因。眼细者眉必长,眉粗者眼必巨……”
  分析版本:鉴赏“冒烟眉”与“笼烟眉”“鹅(娥)眉”“似喜非喜含情目”“多情杏眼”“似飘非飘含露目”“似泣非泣含露目”的不同,在与学生的探讨中进一步抓住黛玉之“神”——
  甲戌本:“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庚辰本:“两弯半蹙鹅(娥)眉,一对多情杏眼。”
  卞藏本:“两弯似蹙非蹙霄烟眉,一双似飘非飘含露目。”
  列宁格勒本:“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人教版(人民文学出版社92年):“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五)掩卷沉吟—一“迁想妙得”:由对鲁迅《红楼梦》评价的质疑展开,通过对西方小说名著开篇部分女主人公形象与黛玉形象的比较,简谈中西方小说人物塑造之不同。
  1 质疑:“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先生用的“都”字准确吗?是否可以商榷呢?
  解读:通过“眉目”的描写激发产生了读者与作者共同创作的新的黛玉,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中独有的迁想妙得。眉目传情古来有之,《红楼梦》集其大成。
  (眉目自能语——《诗经·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白《上元夫人》诗:“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2 比较阅读:中西小说作品中女主人公外貌描写比较。学生讨论,简谈中西小说人物塑造之不同。
  《飘》中郝思嘉的首次出场:
  郝思嘉·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她脸上有着两种特征,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来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这两种特征混在一起显得不太协调,但这张脸上尖尖的下巴和四方的牙床骨,是很引人注意的,她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丝褐色,配上乌黑的睫毛和翘起的眼角,显得韵味十足,上面是两条墨黑的浓眉斜在那里,给她木兰花般白皙的肌肤划上十分分明的斜线,这样白皙的皮肤对南方妇女是极其珍贵的。
  一写实,一写意。写实的文学给人以真实感,但是也因为逼近真实,对于读者而言,相对少了几分再创造的空间;写意的文学用虚笔来激发读者的想象。这两种文学形态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发展。
  
  (六)结语
  “白”的作用:绘画中的留白、书法中的飞白——读者想象的激发。小说的鉴赏也同样如此,《林黛玉进贾府》还有更多的“白”留给读者不断去挖掘,去创造……
其他文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肩负着国家意志的落实,也承载着太多的期待,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现奉上写作教材编写中的思考以及努力构建的写作教学体例特征及方式、写作教材使用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编写面临的挑战  2012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现名为教材局)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组织了50人参加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25人参与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其中20人负责
书名: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发展研究  作者:白文霞,张小燕  出版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18031627  定价:62元  由于科技的腾飞、交通的便利以及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自古以来从未停止过的不同民族、国家以及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愈加频繁与深入。文学,作为不同文化的重要载体及表现形式,对它的解读与理解也越来越呼唤着与时俱进的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作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精神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养料。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使得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了新的曙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保证文化繁荣昌盛,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而且包含着对事物是非曲直的评价标准,这些道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
从大量的课堂观察看,作文教学指导课一般有三个“缺少”:一是缺少教师提炼整合的精致优美的范文;二是缺少学生对范文的研读感受;三是缺少教师的精要讲析。  作文指导教学资源,主要是“范文”“范式”方面的资源。作文课一定要有合理数量的范文,没有范文的作文指导课是务虚的课。这样的课往往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悟一悟,谈谈对生活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作文。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激趣”,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进
总感觉现在有些语文课堂太闹腾了,太过喧嚣。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热闹并不都是坏事,至少说明了学生的参与度高,投入有热情,但有时候课堂上的热闹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更不能以表象的热闹掩盖内在的空虚。很多时候,课堂上的“静”不仅不是死水一潭,反而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时候,语文教学需要“闹中取静”,需要营造一种“静”界。  静心默读是
书名:中西文化比较  作者:陈坤林 何强  出版社:國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ISBN:9787118078336  定价:34元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而要达成平等和谐的交流与对话,首要的前提就是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中西文化的内涵阐释和比较研究,是值得学者努力的方向;而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求同存异、借鉴融合,则是需要每一个现代人学习
【摘要】近40年来,小说阅读教学方法出现了从“寻找主人公”向“寻找叙述者”转变的倾向。具体来说,操作程序上体现为从激趣设疑向身份转换转变,教学内容上体现为从“写什么”“为什么写”向“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转变,教学目标上体现为从注重主题向注重语用转变。转变表明:语文教学正致力于追求方法、内容、目标的适配与适切,走向语用实践,从而彰显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专业性。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说教学
课程知识既来自课程标准的统一规定,也来自师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生成。正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的:“设计学习经验(此处可视为与课程内容同义)的过程,并不是用一种机械的方法为每一个特定目标制定明确规定的学习经验。相反,它是一种比较富有创造性的过程。”[1]  语文课程知识,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宽泛的概念;“言语—思维”方式,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
【关键词】逻辑教学,总体原则,优化知识,师资培养  2020年9 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在部分地区投入教学使用,其中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标志着逻辑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正式回归。这一回归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学科之内,它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维度在教学中的直接体现;在语文学科之外,它将和其他若干举措一起为提升我国全民逻辑能力素养作出贡献,满足国家和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篇紧密贴合诗题而作,题目之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各自独立而又环环相扣。就整体而言,五者有机合成了一个有独特美感的整体——春江花月夜;而就个体意象而言,五者之间可以随意搭配,写的是春江、春花、春月、春夜,写的是夜江、夜花、夜月……它们之间互为彼此的修饰和陪衬。对其中的任一意象而言,其他四个意象都是叠加在自身的限定和修饰词,这便使得其中的每个意象都在这种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