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信息技术学科打基础的时期,学生对于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会感到非常新奇而导致有时专注于计算机而忽略老师的讲课。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采用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任务驱动法就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66-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社会,掌握电脑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是打下良好基础的时期,但这期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刚刚接触电脑的时候,学生非常有可能会出现专注于电脑而不认真听讲的可能。因此,老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以任务的方式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去使用电脑。这样,学生在高度集中用电脑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这种方式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很难接受到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的注意力远远高于对新知识的接受。因此,任务驱动法将以往的再现式教学方法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在钻研的同时掌握知识,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老师将任务和解决方法讲给学生,再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运用自己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有效的办法,从而真正地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非常有效果,学生学会了自己归纳知识,举一反三,能够更好地起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老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任务驱动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对于其他的科目也可以进行应用。
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1.任务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要与时代接轨。上课所用的教材有的时间比较长,内容不新,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就可以将现在流行的内容融合到任务中,加强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如word一课的教学中,对于插入图片和图片的改变等问题,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无味,无法集中精神。因此老师就可以设计有趣的任务,增加任务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将现在流行的“爸爸去哪儿”应用到这个任务中。让学生将爸爸和孩子们安排到自己喜欢的景色中,或者老师将爸爸和孩子们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排好顺序等。这样学生对这个任务充满了兴趣,自然就会非常顺利地完成任务,同时还掌握了知识。可见,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同时也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任务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完成任务,掌握知识。老师还要注意的是,设计的任务要有可操作性。毕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而且任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最好要上机实践,如果不能上机操作,那任务的设定就没有了意义。
2.内容的驱动。
在给学生安排任务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没有事情。班级的学生水平不一,他们对任务的完成和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任务安排之后要帮助一些理解能力较差或者对计算机运用不强的学生,单个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与其他学生达成一致,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一些优等生对于一些课本的任务不能够满足,老师也可以单独给这些学生一些其他的任务来扩展优等生的能力需要,给学生一些有挑战的来满足其更多的需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3.方法的驱动。
安排了任务,但仍需要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讲授知识点。如powerpoint的创作,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10页的幻灯片。但是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任务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都运用了什么创作方法,如幻灯片链接,设置幻灯片背景等。这样,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堂上可以了解很多有关powerpoint的知识,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小学生好出风头,喜欢优越感,而这种方法驱动能够给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生为了得到这种机会自然会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学习热情上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自然就提高了。
4.合作的驱动。
信息技术很多时候不仅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也需要小组合作。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合作练习。如用Flash制造动画的时候,要自己一个人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是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还有想法的。对于一个人完成来说是有点困难的,而小组合作完成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优秀完整的作品。老师要合理地分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同时既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学习自己能力较差的一方面;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小组协调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一定的铺垫。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66-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社会,掌握电脑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是打下良好基础的时期,但这期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刚刚接触电脑的时候,学生非常有可能会出现专注于电脑而不认真听讲的可能。因此,老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以任务的方式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去使用电脑。这样,学生在高度集中用电脑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这种方式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很难接受到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的注意力远远高于对新知识的接受。因此,任务驱动法将以往的再现式教学方法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在钻研的同时掌握知识,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老师将任务和解决方法讲给学生,再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运用自己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有效的办法,从而真正地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非常有效果,学生学会了自己归纳知识,举一反三,能够更好地起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老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任务驱动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对于其他的科目也可以进行应用。
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1.任务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要与时代接轨。上课所用的教材有的时间比较长,内容不新,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就可以将现在流行的内容融合到任务中,加强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如word一课的教学中,对于插入图片和图片的改变等问题,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无味,无法集中精神。因此老师就可以设计有趣的任务,增加任务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将现在流行的“爸爸去哪儿”应用到这个任务中。让学生将爸爸和孩子们安排到自己喜欢的景色中,或者老师将爸爸和孩子们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排好顺序等。这样学生对这个任务充满了兴趣,自然就会非常顺利地完成任务,同时还掌握了知识。可见,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同时也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任务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完成任务,掌握知识。老师还要注意的是,设计的任务要有可操作性。毕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而且任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最好要上机实践,如果不能上机操作,那任务的设定就没有了意义。
2.内容的驱动。
在给学生安排任务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没有事情。班级的学生水平不一,他们对任务的完成和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任务安排之后要帮助一些理解能力较差或者对计算机运用不强的学生,单个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与其他学生达成一致,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一些优等生对于一些课本的任务不能够满足,老师也可以单独给这些学生一些其他的任务来扩展优等生的能力需要,给学生一些有挑战的来满足其更多的需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3.方法的驱动。
安排了任务,但仍需要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讲授知识点。如powerpoint的创作,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10页的幻灯片。但是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任务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都运用了什么创作方法,如幻灯片链接,设置幻灯片背景等。这样,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堂上可以了解很多有关powerpoint的知识,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小学生好出风头,喜欢优越感,而这种方法驱动能够给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生为了得到这种机会自然会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学习热情上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自然就提高了。
4.合作的驱动。
信息技术很多时候不仅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也需要小组合作。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合作练习。如用Flash制造动画的时候,要自己一个人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是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还有想法的。对于一个人完成来说是有点困难的,而小组合作完成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优秀完整的作品。老师要合理地分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同时既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学习自己能力较差的一方面;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小组协调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一定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