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观察。方法:36例可摘局部义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局部可摘义齿36例均恢复了牙列缺损的牙体形态与功能临床满意效果。结论:患者能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由于它对患者基牙的要求不如固定义齿严格,因而适用于绝大多数牙列缺损患者。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应用;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41-01
可摘局部义齿又称为活动义齿,是利用天然牙、黏膜和牙槽骨作支持,借助固位体和基托等部件取得固位和稳定,恢复咀嚼功能,改善美观和发音,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牙列缺损修复方法[1]。选取临床2011年6月~2013年6月修复牙缺失36例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临床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修复牙缺失患者,男27例,女9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5岁。前牙缺失修复:单个13例,连续2个以上7例;后牙缺失修复:单个11例,连续2个以上3例,牙列间隔缺损2例。
1.2方法:根据检查情况,拔除对患者口腔健康及义齿修复不利的牙齿,保留有价值余留牙并作相应治疗。修复前还应对余留牙进行牙周洁治,去除牙结石,改善口腔环境。预备基牙为可摘局部义齿提供有利的固位、支持和稳定。可摘局部义齿安放在天然牙上的金属部分,起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放置固位体的天然牙称为基牙。固位体对基牙应无侧向压力,不损伤软硬组织,显露的金属要少,以免影响美观。按固位体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固位体和间接固位体。基牙的选择牙周健康,牙冠固位形好的余留牙做基牙;虽有牙体疾病,但已经治疗或修复的余留牙;虽有牙周疾病,但已经治疗并得到控制的余留牙;牙槽骨吸收到根长1/2或松动达Ⅱ度的牙不宜单独做基牙。前牙的选择应以美观原则为主,后牙的选择应以恢复咀嚼功能为主。可摘局部义齿卡环的数目一般为2~4个,不宜过多。卡环数目过多时,固位力过大,使义齿摘戴困难,并使基牙受力过大。可通过调整义齿就位道和调改基牙形态,来调节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和制锁角度的大小[2]。卡臂尖进入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铸造卡臂尖进入倒凹的深度为0.25mm,弯制钢丝卡臂尖进入倒凹深度为0.75mm。也可通过选择卡环的材料和类型来调节固位力。铸造卡臂弹性小,固位力较大。而钢丝卡臂的弹性大,固位力相对较小。还可以通过改变卡环的形态,调整卡臂的长度、直径和截面形态来调节固位力。义齿保持稳固、安定的性质,即抵抗功能性、水平或旋转作用力的作用。义齿初戴时,应教会患者正确的摘戴、使用和维护义齿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摘戴义齿应沿一定的方向,不宜用大力摘戴义齿,或用牙咬着使义齿就位,以免卡环变形,无法戴入或松动。如义齿出现裂纹或发生折断时,应及时复诊修理。
2结果
局部可摘义齿36例均恢复了牙列缺损的牙体形态与功能临床满意效果。
3讨论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范围广,制作时磨除的牙体组织较少,便于患者清洁和洗刷,损坏后容易修补和添加。夜间摘除后可让基牙及支持组织解除压力,得到适当的休息。此外,对于缺失牙伴软组织和牙槽嵴硬组织缺损的病例,其可以填塞缺损区,恢复适当的外形,修复效果好[3]。但义齿有一定大小的基托,体积较大,初戴时异物感明显,需要一段的适应时间;其稳定性较差,咀嚼效率低。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范围较广,适应于各类牙列缺损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牙的患者;凡是适合制作固定义齿者均可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即刻义齿通常选用可摘局部义齿形式。其他适应证为:缺失牙伴有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需要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可摘式夹板兼作义齿修复和松牙固定者;腭裂患者需要以腭护板基托关闭裂隙;可摘食物嵌塞矫治器;以及患者不能耐受制作固定义齿需要磨除牙体组织而改做可摘局部义齿者。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咀嚼不便、恶心甚至呕吐等不良反应。一般经练习1~2周后即可改善。摘戴义齿不熟练。需要耐心练习。戴义齿时不要用力过大或用牙咬合就位,以防止卡环变形或义齿折断。摘义齿时。最好沿就位道相反方向取出。义齿后。常有疼痛现象,可暂时取下义齿泡在冷水中,复诊前2~3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地找到痛点进行修改。饭后和睡前应取下义齿刷洗干净(可用牙膏)。并对口内余留天然牙进行正确地刷牙和使用牙线。夜间不戴义齿,将义齿洗刷干净后浸泡在冷水中。切忌放在开水和酒精以及其他的消毒液中[4]。如感觉戴义齿后有不适的地方,应及时到医院复诊。不要自己动手修改。若义齿发生折断或损坏时,应及时修理。并同时将折断的部分带来复诊。最好半年至一年复诊一次,不仅对义齿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对余留天然牙进行护理及治疗。
告诉患者保护余留基牙。戴用局部义齿后,余留牙更易储藏食物残渣。余留牙对龋病、牙周病更易感染,同时患者更应了解基牙对义齿的使用期限和发挥功能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地维护口腔卫生,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患者必须清楚,口内有冠修复体的牙或无冠修复体的牙均存在龋坏的可能,但也应让患者明白,只要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口腔保健、护理,是可以使余留牙保持健康而持久的保存。当患者使用游离端义齿时,应让患者了解自己义齿的特点,由于牙槽骨的吸收是缓慢而渐进的,不会被患者自己察觉;而且一旦牙槽骨发生吸收,义齿的翘动会损坏基牙支持组织,甚至导致基牙丧失。因此。必须定期复诊、检查,进行重衬。患者往往认为新戴用的义齿是一劳永逸的,医生必须让患者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不是永久性的修复体;而且必须了解所戴用的义齿在以后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修理和重做,这样也可促使患者爱护自己的义齿、做好口腔保健和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 实用口腔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1149-1150.
[2]马轩祥,赵铱民. 口腔修复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72-375.
[3]张福瑞,汪丽娟,王雪英,等.无卡环式可摘局部义齿力学性能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9(2):295297.
[4] 王伟.前牙局部可摘义齿56例临床观察[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11:9.11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应用;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41-01
可摘局部义齿又称为活动义齿,是利用天然牙、黏膜和牙槽骨作支持,借助固位体和基托等部件取得固位和稳定,恢复咀嚼功能,改善美观和发音,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牙列缺损修复方法[1]。选取临床2011年6月~2013年6月修复牙缺失36例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临床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修复牙缺失患者,男27例,女9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5岁。前牙缺失修复:单个13例,连续2个以上7例;后牙缺失修复:单个11例,连续2个以上3例,牙列间隔缺损2例。
1.2方法:根据检查情况,拔除对患者口腔健康及义齿修复不利的牙齿,保留有价值余留牙并作相应治疗。修复前还应对余留牙进行牙周洁治,去除牙结石,改善口腔环境。预备基牙为可摘局部义齿提供有利的固位、支持和稳定。可摘局部义齿安放在天然牙上的金属部分,起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放置固位体的天然牙称为基牙。固位体对基牙应无侧向压力,不损伤软硬组织,显露的金属要少,以免影响美观。按固位体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固位体和间接固位体。基牙的选择牙周健康,牙冠固位形好的余留牙做基牙;虽有牙体疾病,但已经治疗或修复的余留牙;虽有牙周疾病,但已经治疗并得到控制的余留牙;牙槽骨吸收到根长1/2或松动达Ⅱ度的牙不宜单独做基牙。前牙的选择应以美观原则为主,后牙的选择应以恢复咀嚼功能为主。可摘局部义齿卡环的数目一般为2~4个,不宜过多。卡环数目过多时,固位力过大,使义齿摘戴困难,并使基牙受力过大。可通过调整义齿就位道和调改基牙形态,来调节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和制锁角度的大小[2]。卡臂尖进入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铸造卡臂尖进入倒凹的深度为0.25mm,弯制钢丝卡臂尖进入倒凹深度为0.75mm。也可通过选择卡环的材料和类型来调节固位力。铸造卡臂弹性小,固位力较大。而钢丝卡臂的弹性大,固位力相对较小。还可以通过改变卡环的形态,调整卡臂的长度、直径和截面形态来调节固位力。义齿保持稳固、安定的性质,即抵抗功能性、水平或旋转作用力的作用。义齿初戴时,应教会患者正确的摘戴、使用和维护义齿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摘戴义齿应沿一定的方向,不宜用大力摘戴义齿,或用牙咬着使义齿就位,以免卡环变形,无法戴入或松动。如义齿出现裂纹或发生折断时,应及时复诊修理。
2结果
局部可摘义齿36例均恢复了牙列缺损的牙体形态与功能临床满意效果。
3讨论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范围广,制作时磨除的牙体组织较少,便于患者清洁和洗刷,损坏后容易修补和添加。夜间摘除后可让基牙及支持组织解除压力,得到适当的休息。此外,对于缺失牙伴软组织和牙槽嵴硬组织缺损的病例,其可以填塞缺损区,恢复适当的外形,修复效果好[3]。但义齿有一定大小的基托,体积较大,初戴时异物感明显,需要一段的适应时间;其稳定性较差,咀嚼效率低。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范围较广,适应于各类牙列缺损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牙的患者;凡是适合制作固定义齿者均可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即刻义齿通常选用可摘局部义齿形式。其他适应证为:缺失牙伴有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需要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可摘式夹板兼作义齿修复和松牙固定者;腭裂患者需要以腭护板基托关闭裂隙;可摘食物嵌塞矫治器;以及患者不能耐受制作固定义齿需要磨除牙体组织而改做可摘局部义齿者。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咀嚼不便、恶心甚至呕吐等不良反应。一般经练习1~2周后即可改善。摘戴义齿不熟练。需要耐心练习。戴义齿时不要用力过大或用牙咬合就位,以防止卡环变形或义齿折断。摘义齿时。最好沿就位道相反方向取出。义齿后。常有疼痛现象,可暂时取下义齿泡在冷水中,复诊前2~3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地找到痛点进行修改。饭后和睡前应取下义齿刷洗干净(可用牙膏)。并对口内余留天然牙进行正确地刷牙和使用牙线。夜间不戴义齿,将义齿洗刷干净后浸泡在冷水中。切忌放在开水和酒精以及其他的消毒液中[4]。如感觉戴义齿后有不适的地方,应及时到医院复诊。不要自己动手修改。若义齿发生折断或损坏时,应及时修理。并同时将折断的部分带来复诊。最好半年至一年复诊一次,不仅对义齿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对余留天然牙进行护理及治疗。
告诉患者保护余留基牙。戴用局部义齿后,余留牙更易储藏食物残渣。余留牙对龋病、牙周病更易感染,同时患者更应了解基牙对义齿的使用期限和发挥功能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地维护口腔卫生,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患者必须清楚,口内有冠修复体的牙或无冠修复体的牙均存在龋坏的可能,但也应让患者明白,只要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口腔保健、护理,是可以使余留牙保持健康而持久的保存。当患者使用游离端义齿时,应让患者了解自己义齿的特点,由于牙槽骨的吸收是缓慢而渐进的,不会被患者自己察觉;而且一旦牙槽骨发生吸收,义齿的翘动会损坏基牙支持组织,甚至导致基牙丧失。因此。必须定期复诊、检查,进行重衬。患者往往认为新戴用的义齿是一劳永逸的,医生必须让患者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不是永久性的修复体;而且必须了解所戴用的义齿在以后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修理和重做,这样也可促使患者爱护自己的义齿、做好口腔保健和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 实用口腔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1149-1150.
[2]马轩祥,赵铱民. 口腔修复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72-375.
[3]张福瑞,汪丽娟,王雪英,等.无卡环式可摘局部义齿力学性能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9(2):295297.
[4] 王伟.前牙局部可摘义齿56例临床观察[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