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程标准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从学生语感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三个层面分析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
一、从小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出发,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方面,充分把握好学生语感锻炼的最佳时间节点。根据新课改实践理论思想,人的语感是通过大脑皮层内部神经系统来实现的,教学应该和科学符合,加强科学的实践。在方式上,可以选择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让学生们自由阅读的方式,通常来讲阅读的速度要慢、声音要大,这样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细致地体味文章用字、用词、修辞等的精妙所在,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
另一方面,把握好语感锻炼的方式方法。结合新课改思想中核心素养培养应该有重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选取重点内容让学生们以精读的方式进行感悟。在《怀念母亲》一文的阅读中,作者日記部分是其中尤为精彩的部分。笔者选取这一部分作为学生们语感练习和提升的对象,在领读中有意识地降低语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们对文章细细品味、慢慢咀嚼,通过品读学生们读出了文章的主旨和精髓,读出了作者当时的感悟和情怀。同时,结合新课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辅助手段的方法提升学生们的语感能力。
二、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着眼,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学成为一种师生平等的双边活动,课堂提问是实现学生思维锻炼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而且有助于带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学习上,笔者提问学生:文中哪些人是作者的亲人?“亲人”们是从哪些方面提供帮助的?作者为什么对亲人依依不舍?文章结尾部分的哪一句话最能展现作者对这种“离别”情怀的表达?通过层层提问,能够将学生们带入到思考的情境中,也引发了学生们的共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更透彻,这样就更加符合新课改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要求。
结合当前比较有实践意义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方式——分组活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分组学习探讨也是提升学生们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难忘的一课》一文的学习中,在组织学生们对文章进行通读之后,笔者让学生们围绕这么几个问题进行分组学习探讨:“文章中提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次数?每一次分别是如何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分组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思考,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入手,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合新课改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阅读理解,更在于写作表达和感情的抒发。可以说写作能力也是学生语文核心表达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就在于让他们笔下有可写之物、可寓之意、可抒之情。
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一些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的叙事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议论文、语言优美修辞丰富的散文等作为范文,并进行认真的剖析讲解,让学生们弄清楚语言表达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每一段与每一段是什么关系,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修辞手法如何运用,如何选择有力的论据等。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新课改推行的情境教学模式的优点,教师应当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体验情境。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收获》之前,笔者为同学们设置了“秋日之收获”这一作文题目,但并不要求学生们立即写,而是带领他们到田间中去,首先进行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看到秋天棉花雪白、谷穗摇曳、玉米翘头,特别是农民们忙着秋收等场景,然后再要求他们完成写作。结果,学生们写作过程中充分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秋天丰收的景象,写得非常贴切和到位,写出的作文内容丰富、色彩浓厚、意味深长。在《我心目中的五星红旗》这篇命题作文写作开始之前,笔者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们观看升国旗的过程和国旗迎风飘荡的姿态,让学生们在观察的同时大胆联想,最后学生们写出的作文非常丰满,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在新课改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不容回避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语感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手段,以写作能力的锻炼为载体,充分领悟新课改指导性思想,利用新课改时期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张锦华.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6(23).
[2]刘睿.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小作家专刊,2016(1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
一、从小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出发,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方面,充分把握好学生语感锻炼的最佳时间节点。根据新课改实践理论思想,人的语感是通过大脑皮层内部神经系统来实现的,教学应该和科学符合,加强科学的实践。在方式上,可以选择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让学生们自由阅读的方式,通常来讲阅读的速度要慢、声音要大,这样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细致地体味文章用字、用词、修辞等的精妙所在,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
另一方面,把握好语感锻炼的方式方法。结合新课改思想中核心素养培养应该有重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选取重点内容让学生们以精读的方式进行感悟。在《怀念母亲》一文的阅读中,作者日記部分是其中尤为精彩的部分。笔者选取这一部分作为学生们语感练习和提升的对象,在领读中有意识地降低语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们对文章细细品味、慢慢咀嚼,通过品读学生们读出了文章的主旨和精髓,读出了作者当时的感悟和情怀。同时,结合新课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辅助手段的方法提升学生们的语感能力。
二、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着眼,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学成为一种师生平等的双边活动,课堂提问是实现学生思维锻炼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而且有助于带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学习上,笔者提问学生:文中哪些人是作者的亲人?“亲人”们是从哪些方面提供帮助的?作者为什么对亲人依依不舍?文章结尾部分的哪一句话最能展现作者对这种“离别”情怀的表达?通过层层提问,能够将学生们带入到思考的情境中,也引发了学生们的共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更透彻,这样就更加符合新课改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要求。
结合当前比较有实践意义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方式——分组活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分组学习探讨也是提升学生们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难忘的一课》一文的学习中,在组织学生们对文章进行通读之后,笔者让学生们围绕这么几个问题进行分组学习探讨:“文章中提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次数?每一次分别是如何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分组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思考,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入手,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合新课改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阅读理解,更在于写作表达和感情的抒发。可以说写作能力也是学生语文核心表达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就在于让他们笔下有可写之物、可寓之意、可抒之情。
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一些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的叙事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议论文、语言优美修辞丰富的散文等作为范文,并进行认真的剖析讲解,让学生们弄清楚语言表达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每一段与每一段是什么关系,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修辞手法如何运用,如何选择有力的论据等。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新课改推行的情境教学模式的优点,教师应当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体验情境。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收获》之前,笔者为同学们设置了“秋日之收获”这一作文题目,但并不要求学生们立即写,而是带领他们到田间中去,首先进行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看到秋天棉花雪白、谷穗摇曳、玉米翘头,特别是农民们忙着秋收等场景,然后再要求他们完成写作。结果,学生们写作过程中充分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秋天丰收的景象,写得非常贴切和到位,写出的作文内容丰富、色彩浓厚、意味深长。在《我心目中的五星红旗》这篇命题作文写作开始之前,笔者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们观看升国旗的过程和国旗迎风飘荡的姿态,让学生们在观察的同时大胆联想,最后学生们写出的作文非常丰满,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在新课改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不容回避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语感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手段,以写作能力的锻炼为载体,充分领悟新课改指导性思想,利用新课改时期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张锦华.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6(23).
[2]刘睿.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小作家专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