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意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效地积极投入的意愿,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积极的参与行动,才会有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靠教师来培养,下而谈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启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讲课之前,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具体完成几件事:(1)明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同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例题是否看得懂,在不懂的地方注上记号;(3)做一两道题试试,看哪里有困难,经常这样要求,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扫除学习例题的障碍,还会主动探索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计算法则怎样归纳、公式怎样推导等,学生在预习时钻得越深,收获就越大,参与意识也就越强。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名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引人入胜的起始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只有言简意赅、精练生动地开讲,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有位教师教“年、月、日”时,手拿两本年历画,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年、月、口”(板书),并提出:同学们想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知识?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是怎么回事;有的说,我经常听天气预报,但不知上旬、中旬、下旬究竟是怎么回事,很想找到这方面的答案;还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只过了三个生口……这样的开讲,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义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揭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的质疑问难,是他们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当学生的求知欲很强烈时,课堂上碰到的疑难问题就急于解决,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他们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其参与能力的具体表现,讲授新课时可设置一些疑点,鼓励学生去探求新知,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采用了三种方法精心设疑先“布谜”设疑,在黑板上写出“111”让学生计算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检验”设疑,让学生说一些三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老师把这些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位置,如315→351,153,135,531,513,让学生“检验”这些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这时,老师又用“激将法”设疑:“现在老师和你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出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让几名同学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老师正确、迅速地判断,这时学生更惊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不等老师提问,同学们参与的热情便激发起来了,迫不及待地想找出答案,另外,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探讨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老师的讲解、演算,对书本的“例题解法、叙述”等提出不同看法。
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启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讲课之前,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具体完成几件事:(1)明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同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例题是否看得懂,在不懂的地方注上记号;(3)做一两道题试试,看哪里有困难,经常这样要求,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扫除学习例题的障碍,还会主动探索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计算法则怎样归纳、公式怎样推导等,学生在预习时钻得越深,收获就越大,参与意识也就越强。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名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引人入胜的起始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只有言简意赅、精练生动地开讲,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有位教师教“年、月、日”时,手拿两本年历画,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年、月、口”(板书),并提出:同学们想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知识?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是怎么回事;有的说,我经常听天气预报,但不知上旬、中旬、下旬究竟是怎么回事,很想找到这方面的答案;还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只过了三个生口……这样的开讲,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义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揭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的质疑问难,是他们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当学生的求知欲很强烈时,课堂上碰到的疑难问题就急于解决,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他们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其参与能力的具体表现,讲授新课时可设置一些疑点,鼓励学生去探求新知,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采用了三种方法精心设疑先“布谜”设疑,在黑板上写出“111”让学生计算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检验”设疑,让学生说一些三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老师把这些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位置,如315→351,153,135,531,513,让学生“检验”这些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这时,老师又用“激将法”设疑:“现在老师和你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出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让几名同学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老师正确、迅速地判断,这时学生更惊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不等老师提问,同学们参与的热情便激发起来了,迫不及待地想找出答案,另外,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探讨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老师的讲解、演算,对书本的“例题解法、叙述”等提出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