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制约教学发展的外部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些外部因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保证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 学生 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为各地区及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中初级管理、技能及服务人员,各校的办学目标更清晰,专业设置更切市场实际,办学条件更加改善,社会认可增强,辐射社会功能加大。但仍然存在制约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招生困难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尤其高等教育的扩招,掀起“高考热”、“普高热”,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再加之传统的文化意识使百姓把职业教育当做二流教育,中职生源面临严峻挑战,导致生源不足,质量也不如从前。
二、社会环境及百姓认识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培养更多的是中初级的操作及服务人员,人们把操作工种看做是低级的劳动,把服务业看做是伺候人的工作,受到人们的鄙视,所以,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三、教材建设滞后
教材建设滞后是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实训教材缺乏;有的教材脱离社会需求及经济发展实际;有的教材是从高校教材照搬过来再经压缩而成的,知识结构也体现为理论偏深,内容偏多,偏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的教材的教学内容上不能及时吸收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教学内容陈旧、重复、交叉,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很突出。
四、教学用书与资格考核用书不统一
目前,我校多数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统编教材。由于部分专业学生毕业时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因此学生毕业前要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核,获取中级资格证书。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用书不统一、要求不衔接,其中,多数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与现行中职学校的专业所用教材不相符,缺乏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整合,出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内容相脱节的问题。
针对上述影响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解决的对策有:
一、行政部门调控和投入相结合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布局及专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重组。对一些辦学条件不好,质量不高的中职学校要进行适当整合;调整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拉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施劳动准入制度,如就业不仅需要资格证书,还包括学历及岗位实习年限等系列内容,这也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增加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训条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设定中职教师进入的标准,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理论教学应满足专业(技术)课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课要把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岗位上进行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到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是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系统的实习方案,实习方案要做到岗位安排合理,实习内容全面,考核标准明确,管理制度严格;由优秀教师组织实施。在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及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双证制”,即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为学生毕业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同时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四、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
一方面学校自身要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设与实践教学配套的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同时,要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舞台。
五、教材的更新与改革相结合
教材建设和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其实质是要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和市场的变化。教材一要适合中职学生;二要适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自编教材;三要增加实训教材;四是增加多媒体教材如:VCD、录像带、幻灯片、图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电化教材的编制,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于社会发展。
六、内培与外引相结合
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学习深造,从多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专业教师真正到达走进教室是一个好老师,走进车间是一个好师傅的双师型标准。同时,聘请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做客座教授并引进行业专家充实、加强专业教师队伍。
总之,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脚踏实地,全面分析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环节办好职业教育,实现育人才、兴产业、富四方的良性循环,为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 学生 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为各地区及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中初级管理、技能及服务人员,各校的办学目标更清晰,专业设置更切市场实际,办学条件更加改善,社会认可增强,辐射社会功能加大。但仍然存在制约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招生困难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尤其高等教育的扩招,掀起“高考热”、“普高热”,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再加之传统的文化意识使百姓把职业教育当做二流教育,中职生源面临严峻挑战,导致生源不足,质量也不如从前。
二、社会环境及百姓认识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培养更多的是中初级的操作及服务人员,人们把操作工种看做是低级的劳动,把服务业看做是伺候人的工作,受到人们的鄙视,所以,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三、教材建设滞后
教材建设滞后是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实训教材缺乏;有的教材脱离社会需求及经济发展实际;有的教材是从高校教材照搬过来再经压缩而成的,知识结构也体现为理论偏深,内容偏多,偏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的教材的教学内容上不能及时吸收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教学内容陈旧、重复、交叉,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很突出。
四、教学用书与资格考核用书不统一
目前,我校多数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统编教材。由于部分专业学生毕业时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因此学生毕业前要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核,获取中级资格证书。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用书不统一、要求不衔接,其中,多数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与现行中职学校的专业所用教材不相符,缺乏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整合,出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内容相脱节的问题。
针对上述影响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解决的对策有:
一、行政部门调控和投入相结合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布局及专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重组。对一些辦学条件不好,质量不高的中职学校要进行适当整合;调整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拉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施劳动准入制度,如就业不仅需要资格证书,还包括学历及岗位实习年限等系列内容,这也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增加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训条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设定中职教师进入的标准,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理论教学应满足专业(技术)课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课要把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岗位上进行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到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是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系统的实习方案,实习方案要做到岗位安排合理,实习内容全面,考核标准明确,管理制度严格;由优秀教师组织实施。在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及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双证制”,即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为学生毕业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同时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四、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
一方面学校自身要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设与实践教学配套的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同时,要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舞台。
五、教材的更新与改革相结合
教材建设和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其实质是要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和市场的变化。教材一要适合中职学生;二要适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自编教材;三要增加实训教材;四是增加多媒体教材如:VCD、录像带、幻灯片、图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电化教材的编制,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于社会发展。
六、内培与外引相结合
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学习深造,从多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专业教师真正到达走进教室是一个好老师,走进车间是一个好师傅的双师型标准。同时,聘请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做客座教授并引进行业专家充实、加强专业教师队伍。
总之,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脚踏实地,全面分析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环节办好职业教育,实现育人才、兴产业、富四方的良性循环,为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