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画亦有诗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评语家喻户晓。王维兼具诗人与画家的身份,所以才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合境界。这种诗与画的融合不仅在其诗中有所体现,在其散文中也是如此。他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就体现了文中有画亦有诗的意境。
  裴迪是王维的朋友,与王维在终南山、蓝田辋川隐居,交情甚深。《新唐书》本传说王维“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吟诗唱和。王维《辋川集并序》中说:“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王维《赠裴迪》写道:“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由此可见两人友谊之深。裴迪有一次写了一首《辋口遇雨忆终南山》给王维。诗云:“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王维很高兴,和了一首作答,诗云:“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向白云外。”可见两人志趣相投。清人宋荦在《漫堂说诗》中说:“王维、裴迪辋川倡和,开后来门径。”生活旨趣、审美情趣相投才会有诗酬唱,久别才会有思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就是在辋川闲居时写的这样一篇书信散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这是王维一次夜中独坐时写给裴迪的书信。文一开头说现在已是腊月了,但是山中的景象气候和畅舒心。这山中真值得住下呢!这时王维很想裴迪这位朋友,向他说道:也许你正在案前温习诗书经典,不便烦扰。我就到了山中,在感配寺休憩,刚刚跟山僧吃过饭离开。后来我向北渡过了青幽的灞水,看见天上月色那么清朗,映照着城郭。我趁着夜色登上了华子冈,俯瞰辋水泛起阵阵涟漪,月光映射着水波,忽上忽下。更远看树林外,远处寒山中的灯火隐隐约约。空中传来深巷中狗的叫声,犹如豹声一般。又听见,寂静的夜里,村子里舂米声与稀疏的钟声交错传来。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也安静不说话了,我想起从前你与我一起走过狭窄的小路,坐在清澈的水边,一起携手赋诗的情景。最后王维说希望来年的春天裴迪能来这里:等到了春天,那时草木都蔓延生长出新绿了,那时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可以看到轻盈的鲦鱼会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飞起,早晨的露水打湿了青青的草地,可以听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你能和我一起再游览吗?如果老兄不是天性清妙的话,难道我会邀请你来游玩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意味和乐趣啊!千万不要忽略了喔。正巧今天有运送黄檗的人要出山,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其他就不一一详述了。
  读着这篇娓娓道来的书信散文,眼前就会浮现一幅明净空灵的山水画。你可以看到,那夜的沉静,山的沉静。山中的月那么静谧,连远处传来的犬吠声、舂米声和隐隐约约的稀疏的钟声都是那么幽静,这段文字传达出安详静谧的氛围。这分明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月”“远火”,隐含了视觉的色彩,与文中的景致和谐交融。后段“白鸥”“青皋”也包含了明净的色彩。这种用色彩的方式与王维诗中用色彩的手法如出一辙,都是用简单的几种明净的原色轻轻点染画面。而且王维将山水诗中以动衬静的手法也自然用到这篇散文中。“沦涟”“吠声”“疏钟”,是诉诸听觉的动态的有声之景,衬托了山间的宁静。而且文中虚实结合。前面实写眼前景,后段虚写未来畅想之景。实景虚生,虚景实出,虚实相生,融合无间。最后“是中有深趣矣”点出两人具有共同的生活旨趣,将对裴迪的君子情谊侵染出笔间。
  人们将遇到的美景称赞为“如诗如画”。这篇书信散文描摹的情景不仅仅像一幅画,也像是一首诗。文中几乎全是诗语。诗语要简洁凝练。王维在此文中,多用四字句,简洁明快,宛如清泉。而且意象多是诗的意象用法,比如: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文中“清月”“寒山”“深巷”“疏钟”这些偏正结构的意象与诗的用法很接近。王维诗中就有很多这类意象。譬如“清月”的意象,就有《泛前陂》:“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冬夜书怀》:“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寒山”的意象也多次用,譬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深巷”的意象也是如此,《过李揖宅》有“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又如“疏钟”,《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惟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归辋川作》:“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等等,这类意象都是王维在诗中频繁用的。结构上往往主谓、动宾、并列结构交互,有时省略掉动词,用意象并列,像“寒山远火”“深巷寒犬”,增添了含蓄蕴藉之美。这样就使得在这篇书信散文里具有了与其诗相同的诗语的特征。我们读到这一段时就感受到了诗的韵味、诗的情境。这一段如果稍作调整就是一首很有禅意的古诗:
  北涉玄灞上,清月映郭边。夜登华子冈,辋水月沦涟。寒山观远火,明灭林外前。深巷闻寒犬,吠声如豹传。村墟夜舂声,复与疏钟间。
  这样一首诗与王维在其他诗中传达出来的静谧禅意之美完全一样。这样看来,《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确是具有有画意也有诗意的书信佳作。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学林纪事  程千帆先生为我改作业徐有富(一·3)  国学讲堂  国学研究与科学方法谢桃坊(一·9)  重读名家  李审言的《世说新语》研究刘强(二·3)  夏承焘先生治词业绩及其成就平议陈水云(五·3)  名家治学  罗根泽开山采铜徐有富(三·3)  我的古典文学研究之路李少雍口述李心灵整理(四·3)  治学门径  一份音韵学初学笔记(上)王小盾阎莎莎(五·11)  一份音韵学初学笔记(中)王小盾
【摘要】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外贸体制的理论主要沿袭了前苏联计划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理论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外贸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已高度发达,并日益与国际接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关键词】外贸体制 改革 理论 演进    前 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就改革而论,理论超前,实践滞后;就开放而言,理论滞
俞士玲(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今天(2019年8月22日)我们聚集在这里参加《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的新书分享会。我们知道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材料。我们张老师以一人之力,搜得日本《世说新语》注三十种(这套《集成》里面编成二十六种)、仿《世说》八种,编成这套《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他用新的材料,将1939年吉川幸次郎先生将日本江户时期“《世说》热”归结到荻生徂徕的说法向前推
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你叫维特,在《人间失格》里你叫大庭叶藏,在《冬日笔记》里你就叫你。  你人生最初的记忆是不着纤云的青空。九岁那年,你俯瞰着那片摇颤的碧蓝。你趴在巨大的荷花缸边缘,踮起脚尖,将右臂尽力伸向青空深处,伸向那些闪闪发亮的硬币。阳光将缸沿晒得滚烫,灼痛了你腋下的皮肤。缸中之水却寒彻骨髓,一指长的红鱼环绕着白色手臂,你渐渐失去了手的知觉,看着它仿佛是由他人操作的机械臂,一次次挖入淤泥,
“我很清楚,我是一个不断尝试新事物的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个生手。我觉得生手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我想应该是罗兰·巴特说过一句关于生手的话,他说:生手的妙处在于,它与情窦初开类似。而我就在书写着我所热爱的事物。”  杰夫·戴尔 英国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作品包括《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此刻》《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懒人瑜伽》《寻找马洛里》《一怒之下:与D.H.劳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毫无疑问是陶诗中最受称赏的经典名句。不过,就“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读音,却时见争议。目前通行的由今人校注的陶渊明诗文集以及今人编写的各类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和教材,对此字均不注音。我们通常读作“jiàn”,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时常听到学生将此字读作“xiàn”,就连个别电视台在播放产品广告时引用此诗也读为“xiàn”。事实上,不少读者在私下交流时就
中晚唐时代,江南地区活跃着一群水墨山水画家,他们上承张璪、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下启五代荆浩、关仝水墨山水画的新局面。这个画家群体,在画史上缺乏记载,或则语焉不详,而唐代诗人却将他们的行踪、画艺特征,用优美的诗歌语言,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充分展示出诗画融通的历史贡献。  五代著名山水画家荆浩说过:“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将两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语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
我在找一种对比,从这些作家、作品中挖掘具备“反衬”质感的东西  《相爱相亲》的剧本雏形是游晓颖大三时的课堂作业。  游晓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有门课叫“电视剧创作”,课程作业是每人交一个剧本。她想起了“大奶奶”。大奶奶是游晓颖爷爷的原配,生活在乡下。游晓颖从不知道这位“大奶奶”的存在,直到要回乡给爷爷迁坟,大奶奶才被提及。爷爷一辈子没回乡,大奶奶就一直未改嫁,等了他一辈子。  “我特别好奇,
【摘要】社会规范和“会”论是“聚和堂”最为重要的理念,其实践是中国古代社会进行理想社会实验的先例。这些理念和实践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社会福利的态度,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社会福利的本土化发展给予了启示。  【关键词】聚和堂 社会福利 “会”论    16世纪,与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名著《乌托邦》的发表几乎同时,中国明代嘉庆年间就出现过一次以宗族为单位的乌托邦实验——“聚和堂”。而“聚和
他喋喋不休,说着从分裂的地中海海岛北部移民过来的悲惨传奇,我一边听一边哼,在独立大街不停地走,他像英俊的牵线木偶被我的脚步牵扯着。午夜前的伊斯坦布尔,你无法在昏黄的灯光里看到月亮。  我让塞浦路斯男孩失去了兴趣,一声告别,忽然消失在那些通往海峡的幽暗巷子里。大街渐渐沉寂,我也转入巷子, 1912年开业的旅店灯火璀璨,对面摆着满满当当橙子和血红色石榴的果汁店老板,盯着两位异装尤物招摇而过。  我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