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半音节 先抑后扬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定《郑伯克段于鄢》为首篇,将选文以音节发“毒声”与“哀音”为界分为两部分。金评批判借鉴南宋吕祖谦的观点,认为前半部分以姜氏之愚陋衬托庄公之阴险,后半部分以庄公之折节衬托颍考叔之纯孝,文章先抑后扬,卒章显志,对后世作文具有深刻影响。
  关键词:金圣叹;郑伯克段于鄢;结构;音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1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讲述了公元前722年郑国一次聚焦王位的政权斗争,金圣叹编选《天下才子必读书》将其定为首篇。左氏著文时已叙其事,定其旨,金氏的点评更多集中于人物形象和全文结构,十分精当。
  一、选文的内容与思想
  《郑伯克段于鄢》浓墨重彩地记叙了这次政治斗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斗争的始作俑者是郑武公之妻、郑庄公之母姜氏。姜氏因为生庄公时难产,故迁怒于他,而宠爱幼子共叔段,多次向武公请求让幼子继承王位,未果。这是故事的背景,姜氏因愤怒而偏爱,所作所为自然引起庄公长年蓄怨。后者即位后,姜氏又妄图通过强化共叔段的实力与国君抗衡。
  继位之争是略写,之后的封地之争和大都之争是详写。一开始姜氏为共叔段要求的封地是制邑,因为制邑险峻,占据地利,易守难攻;而庄公也是基于这个考虑而加以否决。后来共叔段被封在京邑,郑国的第二大都。共叔段被封后就开始全力加强京邑的建设,接着从边远地区入手,逐步扩大地盘,不断威胁着庄公的统治。矛盾日趋激烈,郑臣祭仲等人一再请求对共叔段加以限制,而庄公虽然视弓影之疑都为明火执仗,但蓄意纵容,张大其名,张大其地,以达到张大其心的目的。
  等到共叔段有所行动时,庄公抓住时机,对姜氏和共叔段同时使用雷霆手段,伐京伐鄢,逐弟于共,幽母于颍,取得了武装斗争的胜利。故事的最后,庄公后悔与母亲发誓决裂,颍考叔适时献计,让母子得以团聚,体现出《左传》“母慈子孝”等传统伦理。选文中庄姜斗部分虽极为精彩,但卒章处以颍考叔的“纯孝”感化庄公才是真正之志。对姜氏不慈、庄公失教、共叔段不悌的批评,也都是统一在封建伦理的观照下的。
  二、金评关于选文结构的分析
  金圣叹认为通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狱在庄公,姜氏只是率性偏爱妇人,叔段只是娇养失教子弟。后半,功在颍考叔,庄公只是恶人,到贯满后,却有自悔改过之时。”从庄公幽母于颍、“既而悔之”处断开,此处金氏评曰:“已上一篇地狱文字,已下一篇天堂文字。”
  依照金氏点评,前半庄姜斗正面刻画庄公,“俱是含毒声,其辞音节甚短”。背景部分围绕立长还是立幼的继位之争,是写庄公积怨日久,图谋报复。发展部分封共叔段于何处的封地之争,是写庄公为“养其骄而灭除之”,封弟于京,精心布局。高潮部分共叔段一味固城收邑,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妄图超过国都的势力。大都之争以庄公处心积虑一朝获胜告终,表现出庄公的老奸巨猾,心狠手辣。金氏所云“含毒”,乃着眼于庄公言辞短阴谋长而言,批判意味强烈。
  后半庄姜和这一部分侧重表现颍考叔对庄公的道德感化,庄公的言语充满“哀哀之音,宛然孺子失乳而啼,非复已前毒声短节”。之前庄公发声,句句都似谋定而言,充满不容置喙的权威,如对祭仲言“多行不義,必自毙”,对公子吕说“无庸,将自及”,对姜氏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而这时庄公言辞姿态很低,一句“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的感叹,恰是其无计可施、顿生悔意的真实写照。金氏末论曰:“一篇郑庄公文字,却以颍考叔作结,是以颍考叔为孝子,而以郑庄公为尔类也。”金圣叹虽极为厌恶庄公,但对全文以扬善道收束依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体现出文艺批评家的精到眼光和直道操守。
  金氏将选文分为两半,主要依据的是主人公庄公的辞色,以“音节”为名加以断开。而实际上,庄公言辞由“毒声”向“哀音”的转化,也正是情节发展的突转。前半以姜氏之愚陋衬托庄公之阴险,后半用庄公之折节衬托颍考叔之纯孝。圣叹在《唱经堂左传释》中称这种围绕人物品质先抑后扬的作法为“文人之予夺”,彰显了创作主体思想情感对行文布局的主动性。
  三、金评对吕祖谦观点的借鉴与发展
  金圣叹之前,系统梳理和阐释《左传》的肇始人当属南宋吕祖谦。从金评《郑伯克段于鄢》中可见出吕著《左氏博义》的深刻影响。
  金氏以音节殊异将《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划为两半,其实吕祖谦有草创之功。吕氏将该文断为两篇,分别是《郑庄公共叔段》和《颍考叔还武姜》。前一篇,吕氏极力论证郑庄公放纵共叔段的险恶用心,认为庄公对共叔段不仅仅是左氏所讥的“失教”,更是故意“匿其机而使之狎,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之成”,“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也”。吕氏对庄公性格的分析为金氏所继承,故金氏点评《郑伯克段于鄢》,特别以庄公言辞“毒声短节”的形成与消失为由,断开选文。但是《左氏博義》同时还认为庄公又是“天下之至拙”,因为“庄公徒喜人之受吾欺者多,而不知吾自欺其心者亦多”,“本欲陷人而卒自陷”,这种观点未被金氏所取。
  《颍考叔还武姜》一篇,吕氏坚持孝悌乃天性的观点,对庄公能痛改前非表示认同,但他认为颍考叔“曲为之说,俾庄公阙地及泉,陷于文过饰非之地,庄公天理方开,而考叔遽以人欲蔽之”,算不上左氏所言“纯孝”。这种观点是对左氏定论的别解,体现了理学家的执着追求,亦未被金圣叹采纳。
  《天下才子必读书》虽然选《左传》文辑为二卷,但结构方面的点评多是关注人物言辞,而非作者文章。金评《郑伯克段于鄢》分析行文结构以言辞立论而通及全篇,较好地体现了金圣叹古文结构论的部分特点。
其他文献
在松嫩平原的北岸,  碧水清清的嫩江东岸,  乌裕尔河逶迤蜿蜒,  这里矗立着我的家乡——富裕。  我的家乡富裕是一个  令人向往的地方,  是著名的酒城乳乡,  它不但环境优美、四季分明。  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  尤其是冬天给人以无限遐想。  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如同天女散花,  肥沃的黑土地盖上了  一层厚厚的棉被,  树上、房子上、车上  也铺了一层厚厚的雪,  整个世界都是银色的
张艺人的二儿子晃着脑袋,一喇叭鼓下去,秧歌队顿时沸腾了:披花被面儿的,裹褥单儿的,摇扇子的……都仨一群儿,俩一伙儿地扭逗了起来……  这是今年春节前,几个活跃分子组织家乡人扭秧歌的排练场面。  如今农民们腰包鼓了,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总觉得生活里缺少点什么。  于是,几个秧歌头张罗村民们扭秧歌,让大家到户外活动。拿出几十年前祖、父辈们的那种乐观的劲头和“潇洒”的风度。那时虽然物质
我爱我的家乡,  美丽的富裕县。  家乡虽然很小,  却让我感到幸福。  我爱我的家乡,  愛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  爱家乡的高楼大厦,  更爱家乡的母亲河——  我的乌裕尔河。  我爱我的家乡,  爱家乡的新鲜空气。  爱家乡的物美人灵,  更爱家乡的美好环境。  美丽的家乡,  是你让我茁壮成长,  是你让我快乐学习。  家乡,谢谢你!  我的富裕——  我的家!
有一句老话,老得查不到出处,这句老话应该是在那些久远的年代时常挂在中原人的嘴边。他们说:“那是圣人走不到的地方。”这是当有人提起瘴气弥漫的南疆、天寒地冻的北国和寸草不生的大漠时,他们就这样说,语气中带着夸张了的恐惧和一点轻蔑,以至于百年后、千年后,他们的后代子孙也会这样说,凡是他们心目中的蛮荒之地,都被认为是文明和教化所不及的。  当然,圣人不可能走遍世界,但是,圣人的教化却抵达了人世间的每一个角
摘 要:金庸、梁羽生同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小说产生的背景大致相似,都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共同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并且有意识地与现代都市的大众文化进行接轨,但是最终却呈现出了鲜明的异质性,体现出了新武侠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选择。  关键词:新武侠;侠文化;大众文化;金庸;梁羽生  作者简介:刘敏(1983-),女,汉族,四川遂宁人,硕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 要:北美殖民地独特的思想和文化深深影响了源于欧洲的一位神教,促使一位神教美国化,进而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梳理1865年后美国一位神教发展概况,分析其不足,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一位神教。  关键词:美国;一位神教;评价  作者简介:杨天虎(1978-),男,汉族,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美国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B98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风俗画包含的情节性意义不只局限于笼统叙事概括或单纯情节演绎,本文着眼于图像如何叙事,以形制为线索将五代两宋情节性风俗画的图像风貌、叙事题材及文化背景串联起来,分析各叙事形制与题材叙述方式之间相互借势,寻求匹配的关系特点。  关键词:风俗画;五代两宋;叙事形制;题材叙述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2  东坡有疑“若言
摘 要:《罗生门》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破败的城墙存在,更重要的是芥川让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充满了关于善恶、生死的抉择,从“罗生门”自身的意蕴讲起,贯穿文本中重要人物家将的心态变化,分析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文本中关于以恶治恶、悲剧性等多重思想意蕴,试图探求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关键词:罗生门;家将;人性恶;善念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
摘 要:美国小说家丹·布朗从《达·芬奇密码》开始到《地狱》创作的“罗伯特·兰登”系列小说将通俗悬疑小说热潮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本文就以《天使与魔鬼》和《地狱》为例,论述丹·布朗在其小说中探讨宗教与科学这一二元对立统一的主题,表达作者对后现代社会人类所遭遇的生存和信仰危机的思考及其人文主义关怀思想。  关键词:天使与魔鬼;地狱;宗教;科学  作者简介:鄢恩露,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近
摘 要:《东坡志林》是苏轼的代表笔记。本文旨在以《东坡志林》为文本出发点,从笔记小品的角度深度探讨苏轼自元丰至元符近二十年间的心境变化及心路历程。  关键词:苏轼;《东坡志林》;心路历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3  一、引言  《东坡志林》[1]作为学界基本公认的苏轼所作笔记的代表,其间收录了苏轼自元丰至元符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