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其实就是一段充满风险的旅程,在我们周围随时有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灾难。即使只是行走在路上,你也可能会遇到致命的伤害。突发事件统计数据表明,在路上行走发生事故的概率是1/279,虽然其中死亡的概率仅为1/40000。
2004年12月26日早上,泰国普济岛风光绮丽,景色诱人。海水碧蓝碧蓝,水天一色,望不到边际。阳光照耀在海面上银光闪闪。海滩上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海面上更是热闹非凡:游泳的、戏水的、玩水球的、潜水捞蛤蜊的,人们都在尽情地玩耍、嬉闹,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英国女孩蒂莉正和家人在泰国普吉岛的麦考沙滩上度假。蒂莉穿着泳装在海水中捡贝壳,突然,她发现海水的颜色变深了,海浪突然急速后退,发出“咝咝”的响声,并且“突突”直冒泡。这时候她的脑子一闪,想到老师在科学课上说过海啸来到之前发生的景象,她吓坏了,连忙扔下手中的花贝壳,连滚带爬,边跑边冲着父母尖叫,告诉即将有海啸来袭。但是,蒂莉的父母根本不听她的,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海啸是什么!蒂莉绝望地尖叫着,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听到“海啸”一词,日本的一名游客忽然想起,他好像在广播里听到苏门答腊岛刚刚发生了地震,他意识到在这里很有可能引发海啸。海边救生员立刻催促游客离开沙滩。在短短几分钟内,大家全都撤离了海滩,附近饭店、商店的人也都撤离了海岛。
10分钟后,排山倒海的海啸淹没了小岛,吞没了一切。这次海啸共造成23万人死亡,但在普吉岛的麦考海滩,死亡人数为O,这多亏了蒂莉。蒂莉创造了生命奇迹,挽救了很多人,大家都称蒂莉是“海滩天使”。大难不死并非偶然,正确的“求生反应”值得我们学习。
习惯于危险
1994年9月27日至28日的夜间,保尔正在“爱沙尼亚”号客轮上,这是一艘横渡波罗的海连接挪威与爱沙尼亚的渡轮。那晚狂风大作,但若不是船员疏忽,忘记将车辆所在的车舱舱门吊起,想要安全渡过这片海域绝对没有问题。凌晨1时,正在酒吧长凳上睡袋里做着美梦的保尔被一声巨响惊醒。他并不知道位于船尾的车舱舱门已在巨浪的攻击下折断,海水已经汹涌灌入内甲板。但是他发现酒吧里的桌椅开始滑动,地板也开始倾斜。酒瓶的破碎声把他彻底唤醒。保尔心想这下要完蛋了。
当时保尔以为人们会像电影里那样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或是尖叫着四处逃跑,或是为争夺救生艇上的一个位子而拳脚相加。然而事实上,他所遇见的大部分乘客一动不动,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保尔看到人们大都愣在那里,也许在等待别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船员们却陷入了静默。
保尔此时却显示出奇地冷静,他从包里找出御寒的衣服,脱掉鞋子以免落水时增加质量,然后开始寻找出口。船体在这个时候已经侧翻了过来,酒吧外部休闲区域的天花板成了垂直的墙壁。在错综复杂管道中,保尔发现了一把梯子,于是利用它一直爬到船体外。此时在船体另一侧,一组乘客刚刚打开一艘充气救生艇。他连忙冒着猛烈的风浪向他们走去,一路上小心翼翼地避开脚下开启着的舷窗。还好,他赶上了他们,搭上救生艇离开了渡轮。半小时后,汹涌的海浪就将“爱沙尼亚”号吞没了。船上989人,生还者仅137人。
面对灾难,保尔没有像其他乘客那样手足无措,而是马上采取了行动。这倒不是因为他生来就与众不同,具备“幸存者”的特殊素质。事实上,人们在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如果他们经历过相同或类似的事,记忆会立即启动,告知他们该如何应对。
难道保尔在“爱沙尼亚”号事件之前曾经经历过海难吗?其实并没有。但是他平时经常登山,在高山地区远足。对他来说,早已习惯了在岩壁上攀爬,也习惯了低温。正是这些经验让他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从而逃出了“爱沙尼亚”号。
应激状大脑
通过对多起空难、海难、火灾和地震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根据人们的反应通常可以把他们分为几类:其中10%的人像保尔那样立即开始自救,尽其全力逃离灾难:10%入神经质地上蹿下跳,乱来一气,变得充满攻击性。而所有人乱作一团的场面只有在电影中才可以看到。因为在现实中,80%的人要么呆若木鸡,要么继续平静地做他们平时做的事,就像根本没有看到灾难发生一样。
在地震或火灾时,摇晃的地面,坍塌的墙壁,弥漫的烟雾,或是将要把你吞噬的火焰,周围到处都传来警报信号。面对众多紧急信息在同一时间的集中来袭,难以招架的大脑会“短路”频频,或是无法反应。那80%的人之所以会在灾难面前无动于衷,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死机”了,无法理解发生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呆若木鸡,要么机械性地继续B常的琐事。
“9·11”事件世贸中心幸存者们的讲述中就充斥着这类事例,有些职员在逃离办公室时甚至还仔细地把电脑关掉,全不想它们注定要葬身火海。甚至有一名妇女居然在逃向救生楼梯之前还要更衣一番!同样,火灾中某些即将离开火海的人也总是企图重返火海取回值钱的东西。
幸存者素质
如果可以在飞机上自行选择自己的位置,你觉得坐在哪里会比较安全呢?机舱前方?中间?后方?飞机上最安全的座位在机舱后方!这是2007年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一项调查获得的结果。杂志研究分析了美国过去36年的空难,并统计了每次空难幸存者所处的座位。结果表明坐在后排的平均存活率为69%,靠近机翼的存活率为56%,而前排的存活率只有49%。当然了,能坐在靠近走廊或者紧急出口的座位更好,因为飞机爆炸前平均只有90秒的逃生时间。
远足途中,你遇到了森林大火。你还没有看到火焰,但是看见空中升起的黑烟。要赶紧跑!可是往哪里跑呢?迎风?顺风?还是背风斜向跑?如果你迎风跑,火势会顺风蔓延,你就会直接跑进火海。如果顺风跑,虽然暂时可以逃脱,但是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被火焰追上。最佳策略就是背风斜向跑。
资料显示,在美国1983年至2009年的重大坠机事件中,有55.8%的乘客能够幸免于难。1974年,在一起发生在美国的坠机事件中,机上101名乘客中,只有5名认真阅读了安全指南,并仔细听从空姐讲解的乘客生还!
研究发现,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灾难中,死里逃生的关键全在于拥有的逃生知识和经验。空姐在飞机起飞前的安全指示,或是企业组织民防演习,这些机械式训练都能帮助我们在遇到危险时,本能地启动记忆中正确的反应机制,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擦桌子或是整理行李上,从而造成致命的后果。
2004年12月26日早上,泰国普济岛风光绮丽,景色诱人。海水碧蓝碧蓝,水天一色,望不到边际。阳光照耀在海面上银光闪闪。海滩上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海面上更是热闹非凡:游泳的、戏水的、玩水球的、潜水捞蛤蜊的,人们都在尽情地玩耍、嬉闹,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英国女孩蒂莉正和家人在泰国普吉岛的麦考沙滩上度假。蒂莉穿着泳装在海水中捡贝壳,突然,她发现海水的颜色变深了,海浪突然急速后退,发出“咝咝”的响声,并且“突突”直冒泡。这时候她的脑子一闪,想到老师在科学课上说过海啸来到之前发生的景象,她吓坏了,连忙扔下手中的花贝壳,连滚带爬,边跑边冲着父母尖叫,告诉即将有海啸来袭。但是,蒂莉的父母根本不听她的,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海啸是什么!蒂莉绝望地尖叫着,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听到“海啸”一词,日本的一名游客忽然想起,他好像在广播里听到苏门答腊岛刚刚发生了地震,他意识到在这里很有可能引发海啸。海边救生员立刻催促游客离开沙滩。在短短几分钟内,大家全都撤离了海滩,附近饭店、商店的人也都撤离了海岛。
10分钟后,排山倒海的海啸淹没了小岛,吞没了一切。这次海啸共造成23万人死亡,但在普吉岛的麦考海滩,死亡人数为O,这多亏了蒂莉。蒂莉创造了生命奇迹,挽救了很多人,大家都称蒂莉是“海滩天使”。大难不死并非偶然,正确的“求生反应”值得我们学习。
习惯于危险
1994年9月27日至28日的夜间,保尔正在“爱沙尼亚”号客轮上,这是一艘横渡波罗的海连接挪威与爱沙尼亚的渡轮。那晚狂风大作,但若不是船员疏忽,忘记将车辆所在的车舱舱门吊起,想要安全渡过这片海域绝对没有问题。凌晨1时,正在酒吧长凳上睡袋里做着美梦的保尔被一声巨响惊醒。他并不知道位于船尾的车舱舱门已在巨浪的攻击下折断,海水已经汹涌灌入内甲板。但是他发现酒吧里的桌椅开始滑动,地板也开始倾斜。酒瓶的破碎声把他彻底唤醒。保尔心想这下要完蛋了。
当时保尔以为人们会像电影里那样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或是尖叫着四处逃跑,或是为争夺救生艇上的一个位子而拳脚相加。然而事实上,他所遇见的大部分乘客一动不动,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保尔看到人们大都愣在那里,也许在等待别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船员们却陷入了静默。
保尔此时却显示出奇地冷静,他从包里找出御寒的衣服,脱掉鞋子以免落水时增加质量,然后开始寻找出口。船体在这个时候已经侧翻了过来,酒吧外部休闲区域的天花板成了垂直的墙壁。在错综复杂管道中,保尔发现了一把梯子,于是利用它一直爬到船体外。此时在船体另一侧,一组乘客刚刚打开一艘充气救生艇。他连忙冒着猛烈的风浪向他们走去,一路上小心翼翼地避开脚下开启着的舷窗。还好,他赶上了他们,搭上救生艇离开了渡轮。半小时后,汹涌的海浪就将“爱沙尼亚”号吞没了。船上989人,生还者仅137人。
面对灾难,保尔没有像其他乘客那样手足无措,而是马上采取了行动。这倒不是因为他生来就与众不同,具备“幸存者”的特殊素质。事实上,人们在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如果他们经历过相同或类似的事,记忆会立即启动,告知他们该如何应对。
难道保尔在“爱沙尼亚”号事件之前曾经经历过海难吗?其实并没有。但是他平时经常登山,在高山地区远足。对他来说,早已习惯了在岩壁上攀爬,也习惯了低温。正是这些经验让他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从而逃出了“爱沙尼亚”号。
应激状大脑
通过对多起空难、海难、火灾和地震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根据人们的反应通常可以把他们分为几类:其中10%的人像保尔那样立即开始自救,尽其全力逃离灾难:10%入神经质地上蹿下跳,乱来一气,变得充满攻击性。而所有人乱作一团的场面只有在电影中才可以看到。因为在现实中,80%的人要么呆若木鸡,要么继续平静地做他们平时做的事,就像根本没有看到灾难发生一样。
在地震或火灾时,摇晃的地面,坍塌的墙壁,弥漫的烟雾,或是将要把你吞噬的火焰,周围到处都传来警报信号。面对众多紧急信息在同一时间的集中来袭,难以招架的大脑会“短路”频频,或是无法反应。那80%的人之所以会在灾难面前无动于衷,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死机”了,无法理解发生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呆若木鸡,要么机械性地继续B常的琐事。
“9·11”事件世贸中心幸存者们的讲述中就充斥着这类事例,有些职员在逃离办公室时甚至还仔细地把电脑关掉,全不想它们注定要葬身火海。甚至有一名妇女居然在逃向救生楼梯之前还要更衣一番!同样,火灾中某些即将离开火海的人也总是企图重返火海取回值钱的东西。
幸存者素质
如果可以在飞机上自行选择自己的位置,你觉得坐在哪里会比较安全呢?机舱前方?中间?后方?飞机上最安全的座位在机舱后方!这是2007年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一项调查获得的结果。杂志研究分析了美国过去36年的空难,并统计了每次空难幸存者所处的座位。结果表明坐在后排的平均存活率为69%,靠近机翼的存活率为56%,而前排的存活率只有49%。当然了,能坐在靠近走廊或者紧急出口的座位更好,因为飞机爆炸前平均只有90秒的逃生时间。
远足途中,你遇到了森林大火。你还没有看到火焰,但是看见空中升起的黑烟。要赶紧跑!可是往哪里跑呢?迎风?顺风?还是背风斜向跑?如果你迎风跑,火势会顺风蔓延,你就会直接跑进火海。如果顺风跑,虽然暂时可以逃脱,但是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被火焰追上。最佳策略就是背风斜向跑。
资料显示,在美国1983年至2009年的重大坠机事件中,有55.8%的乘客能够幸免于难。1974年,在一起发生在美国的坠机事件中,机上101名乘客中,只有5名认真阅读了安全指南,并仔细听从空姐讲解的乘客生还!
研究发现,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灾难中,死里逃生的关键全在于拥有的逃生知识和经验。空姐在飞机起飞前的安全指示,或是企业组织民防演习,这些机械式训练都能帮助我们在遇到危险时,本能地启动记忆中正确的反应机制,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擦桌子或是整理行李上,从而造成致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