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欧洲杯中,法国队里的黑人身影让浪漫的“高卢雄鸡”硬朗了不少,但软绵绵的法国队却依然难逃小组垫底、被淘汰的厄运,是不是黑人球员还不够多呢?
巴黎黑人说唱乐歌手尤索非哈,当被问到在想什么时,他咧嘴笑了。“巴拉克·奥巴马,”他说,“他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黑人自豪感”在法国再次兴起,这种意识也因为黑人奥巴马战胜了白人希拉里而更加盛行。法国报纸更尊称奥巴马为“奥巴马先生”,并讲述了他是如何在巴黎黑人心中“激起了伟大的理想”。但此前,法国报纸连“nior”(法语中的“黑人”)这个词都不会提。
一向以“自由、平等、博爱”自我标榜的法国,却一直因为种族问题而头疼。几周前,法国西北部马恩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民区,50多名年轻人跟警察、消防员对峙,他们烧毁了60辆汽车,并打伤了数名警察。
在开国之初就考虑到种族和平相处的美国人,恐怕难以理解为什么在法国,种族和信仰至今依然还是受到限制的话题。在奥巴马先生号召大家打赢一场超越种族的战役时,更多的法国黑人发现自己被逼到了这场战役的对立面。
萨科齐为何对黑人前倨后恭?
这种黑人觉醒不仅反映在日常的对话中,也出现在了文化中。尤索非哈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一个爱笑、暴牙、10岁就从刚果移民法国的28岁小伙子。他是由在贫民区餐厅里干活的伯母抚养大,他的前辈告诫他不要野心太大,刷刷盘子就不错了。但是,他还是在巴黎大学取得了研究生学位。然后,像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一样,他撞上了冰冷的现实之墙。“我只能在快餐店和相当于15岁教育水平的人一起工作。”他回答说。
为了逃避挫折,他开始寻找灵感创作说唱音乐,从“桑戈尔黑人精神”——那是世界黑人自豪感理论的源头,由法国诗人和政治家塞采尓和塞内加尔首任总统桑戈尔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巴黎创立。
塞采尔和桑戈尔都是黑人。今年4月,享寿94岁的塞采尔的葬礼在法国要塞马提尼岛举行的时候,法国电视台进行了直播,当时还在竞选总统的萨科齐和他的对手罗亚尔夫人都曾出席。
而3年前,还未做总统的萨科齐,就曾叫嚣着支持过一项法案,要全法国的中小学都来宣扬殖民主义的正面意义,结果引来骂声一片,法案最终被废止。此后,气愤的塞采尔一直拒见萨科齐。
可萨科齐为了获得黑人的更多选票,又不得不飞往法国的前殖民地(现为法国海外领土)马提尼岛,为这位黑人精神的桂冠诗人献上赞美之辞。
然而在国家层面,法国传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黑人精神主义是一个他们根本不想听到的概念”,尤索非哈在他的新歌“塞采尔之回应”中这样唱道。法国公共电视台由女演员娅·赫兹主持的一档日常短节目“公民视野”,盛赞了这位出身外国的法国黑人艺术家,但该节目却因此违反了政府的规定。因为法国政府统一口径说,不知道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少黑人公民。估计在6100万的总人口中大概有300万~500万。
法国幼稚的黑人政策
“能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居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人口,你相信吗?”黑人组织代表帕特里克带着恼怒的口气说,“真是自欺欺人。”
代表整个法国的众议院中,555名议员里只有一名黑人,300名参议员里一个黑人都没有。3600名市长中黑人的数目屈指可数,也没有哪个来自贫困的巴黎郊外。
但是法国政府却说,法国黑人大学入学率为55%,高于国家平均的37%。
法国人所信奉的法兰西主义认为,如果你认同法国价值观、法语和法国文化,那么种族歧视就不存在了,黑人也一样。但是,现实显然并非如此。法国在对待黑人问题上的支支吾吾,似乎在逃避面对种族问题,更显示出了某种幼稚。
奥巴马先生在法国黑人中刮起的流行狂潮,部分来源于黑人们希望“法国也能出个奥巴马”,历史学家里丹耶说:“法国现在的种族差异就像40年前一样明显。”
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法国的非殖民化运动,曾是世界黑人精神运动的发源地。这个政策吸引了大批从加勒比海地区来的、从事低级工作的移民。他们在获得稳定的生计后,又把家人接来团聚。移民大多缺乏教育,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较差,在法国经济转型后他们沦为社会的最底层。持续贫困导致黑人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从而遭到变相的排斥和歧视。
而分水岭就是3年前的“骚乱事件”。在那次席卷全法国的骚乱中。骚乱者不仅纵火焚烧汽车,还点燃了政府机构、警察局、法院、学校、商店、仓库和一些公共设施。这次骚乱的文化根源是:愤怒的年青人把自己的失业归结为社会歧视,从而发现了“黑人精神主义”。
法国黑人不甘寂寞
尤索非哈现在巴黎附近的一家墨西哥餐厅打工。附近,两位戴圆顶小帽的犹太男子正在看电视上的纳达尔在拉斯维加斯红土场上打网球。一群阿拉伯年轻人在外面吸烟。在这样谦虚的邻里关系中,法国看起来非常和睦美好。
法国的黑人们不再甘于寂寞,雄起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电视台的两位黑人主播。2003年,法国电视三台雇用了第一位黑人女主播——来自马提尼岛的普瓦——播报严肃新闻,她获得了400万法国电视观众的支持。2006年,法国TF1台启用了首位黑人男主播——光头先生罗塞尔马克,立刻引起了730万法国观众的关注,这仅仅是法国黑人崛起的第一步。
2007年,代表法国冲击奥斯卡的电影《光荣日》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该片真实地反映出了32.5万名黑人士兵在解放法国的战争中所受的不平等待遇,希拉克抵不住压力,不得不出面道歉,并表示要向8万名健在的殖民地黑人士兵发放全额退休金。
退休金可以解决黑人老兵们的生机,但是内心的隔膜,恐怕只有通过时间来愈合了。
巴黎黑人说唱乐歌手尤索非哈,当被问到在想什么时,他咧嘴笑了。“巴拉克·奥巴马,”他说,“他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黑人自豪感”在法国再次兴起,这种意识也因为黑人奥巴马战胜了白人希拉里而更加盛行。法国报纸更尊称奥巴马为“奥巴马先生”,并讲述了他是如何在巴黎黑人心中“激起了伟大的理想”。但此前,法国报纸连“nior”(法语中的“黑人”)这个词都不会提。
一向以“自由、平等、博爱”自我标榜的法国,却一直因为种族问题而头疼。几周前,法国西北部马恩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民区,50多名年轻人跟警察、消防员对峙,他们烧毁了60辆汽车,并打伤了数名警察。
在开国之初就考虑到种族和平相处的美国人,恐怕难以理解为什么在法国,种族和信仰至今依然还是受到限制的话题。在奥巴马先生号召大家打赢一场超越种族的战役时,更多的法国黑人发现自己被逼到了这场战役的对立面。
萨科齐为何对黑人前倨后恭?
这种黑人觉醒不仅反映在日常的对话中,也出现在了文化中。尤索非哈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一个爱笑、暴牙、10岁就从刚果移民法国的28岁小伙子。他是由在贫民区餐厅里干活的伯母抚养大,他的前辈告诫他不要野心太大,刷刷盘子就不错了。但是,他还是在巴黎大学取得了研究生学位。然后,像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一样,他撞上了冰冷的现实之墙。“我只能在快餐店和相当于15岁教育水平的人一起工作。”他回答说。
为了逃避挫折,他开始寻找灵感创作说唱音乐,从“桑戈尔黑人精神”——那是世界黑人自豪感理论的源头,由法国诗人和政治家塞采尓和塞内加尔首任总统桑戈尔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巴黎创立。
塞采尔和桑戈尔都是黑人。今年4月,享寿94岁的塞采尔的葬礼在法国要塞马提尼岛举行的时候,法国电视台进行了直播,当时还在竞选总统的萨科齐和他的对手罗亚尔夫人都曾出席。
而3年前,还未做总统的萨科齐,就曾叫嚣着支持过一项法案,要全法国的中小学都来宣扬殖民主义的正面意义,结果引来骂声一片,法案最终被废止。此后,气愤的塞采尔一直拒见萨科齐。
可萨科齐为了获得黑人的更多选票,又不得不飞往法国的前殖民地(现为法国海外领土)马提尼岛,为这位黑人精神的桂冠诗人献上赞美之辞。
然而在国家层面,法国传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黑人精神主义是一个他们根本不想听到的概念”,尤索非哈在他的新歌“塞采尔之回应”中这样唱道。法国公共电视台由女演员娅·赫兹主持的一档日常短节目“公民视野”,盛赞了这位出身外国的法国黑人艺术家,但该节目却因此违反了政府的规定。因为法国政府统一口径说,不知道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少黑人公民。估计在6100万的总人口中大概有300万~500万。
法国幼稚的黑人政策
“能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居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人口,你相信吗?”黑人组织代表帕特里克带着恼怒的口气说,“真是自欺欺人。”
代表整个法国的众议院中,555名议员里只有一名黑人,300名参议员里一个黑人都没有。3600名市长中黑人的数目屈指可数,也没有哪个来自贫困的巴黎郊外。
但是法国政府却说,法国黑人大学入学率为55%,高于国家平均的37%。
法国人所信奉的法兰西主义认为,如果你认同法国价值观、法语和法国文化,那么种族歧视就不存在了,黑人也一样。但是,现实显然并非如此。法国在对待黑人问题上的支支吾吾,似乎在逃避面对种族问题,更显示出了某种幼稚。
奥巴马先生在法国黑人中刮起的流行狂潮,部分来源于黑人们希望“法国也能出个奥巴马”,历史学家里丹耶说:“法国现在的种族差异就像40年前一样明显。”
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法国的非殖民化运动,曾是世界黑人精神运动的发源地。这个政策吸引了大批从加勒比海地区来的、从事低级工作的移民。他们在获得稳定的生计后,又把家人接来团聚。移民大多缺乏教育,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较差,在法国经济转型后他们沦为社会的最底层。持续贫困导致黑人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从而遭到变相的排斥和歧视。
而分水岭就是3年前的“骚乱事件”。在那次席卷全法国的骚乱中。骚乱者不仅纵火焚烧汽车,还点燃了政府机构、警察局、法院、学校、商店、仓库和一些公共设施。这次骚乱的文化根源是:愤怒的年青人把自己的失业归结为社会歧视,从而发现了“黑人精神主义”。
法国黑人不甘寂寞
尤索非哈现在巴黎附近的一家墨西哥餐厅打工。附近,两位戴圆顶小帽的犹太男子正在看电视上的纳达尔在拉斯维加斯红土场上打网球。一群阿拉伯年轻人在外面吸烟。在这样谦虚的邻里关系中,法国看起来非常和睦美好。
法国的黑人们不再甘于寂寞,雄起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电视台的两位黑人主播。2003年,法国电视三台雇用了第一位黑人女主播——来自马提尼岛的普瓦——播报严肃新闻,她获得了400万法国电视观众的支持。2006年,法国TF1台启用了首位黑人男主播——光头先生罗塞尔马克,立刻引起了730万法国观众的关注,这仅仅是法国黑人崛起的第一步。
2007年,代表法国冲击奥斯卡的电影《光荣日》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该片真实地反映出了32.5万名黑人士兵在解放法国的战争中所受的不平等待遇,希拉克抵不住压力,不得不出面道歉,并表示要向8万名健在的殖民地黑人士兵发放全额退休金。
退休金可以解决黑人老兵们的生机,但是内心的隔膜,恐怕只有通过时间来愈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