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生动互动主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动课堂:彰显活力之美
  语文教学,如果意态灵活,不呆板不枯燥,能感动人,课堂就会有活力之美。那么,生动课堂体现在哪里呢?
  1.生动课堂体现在教学手段生动。
  依据文本内容,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课堂就显得生动活泼:音乐,给人无限的美感与动感,语文课堂上,或是适时配乐朗诵,或是练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或是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写话,其乐融融;绘画,是最直观的艺术形式,学生喜闻乐见,根据文本特点,恰当地融入绘画,新颖别致;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寓教于趣,恰当地介入,活泼欢快;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选择适合表演的历史故事、情景话剧等让学生练一练、演一演,学生会更兴趣盎然……教学内容也就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到学生心中。
  “善教者必善喻”,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情节化,能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教师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为了让学生对生长在高原上的一株柳有更形象的感知,从儿童的认知实际出发,联系生活,把高原柳比作男人,把家乡灞河柳比作女人,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一株柳“男人”与“女人”的特征,课堂教学生动有效。
  2.生动课堂体现在教学语言生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动的语言在于长短相间,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缓时急,表情得体不失夸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津津有味,智慧萌发,思维洞开。事实说明,课堂上如果教师“萎靡不振”,学生也多半会“有气无力”,课堂必定是“波澜不惊”。
  “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课堂上,教师睿智、幽默的语言就如一缕清新的春风暖人心肺、沁人心脾,能使紧张的情绪变得放松,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窦桂梅老师在经典课例《晏子使楚》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晏子”的“子”时,有学生这样说:“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他厚爱百姓,对齐国有功,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学生回答得不准确,窦老师幽默地指出:“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学生一听,豁然开朗,迅速明白了“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互动课堂:更接近教学本质
  生动的课堂虽然能以生动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语言打动人,但它侧重的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的是教师的本质力量,遮蔽了学生的无限可能性。互动教学,是师生和生生交流、沟通、分享,情意交融、和谐共生的过程。互动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开展互动教学呢?
  1.首先是“互动点”的开掘。
  互动需要有“互动点”作为平台,“互动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互动的质量,“互动点”设计得好,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整个课堂。“互动点”来源于文本的重点、难点、矛盾点、空白点等,“互动点”的开掘应该从能否促进学生思维出发,考量其是否能够承载课堂互动交流、共同参与的特征。开掘互动点,需要教师把课前预设的目光从直接传授知识转向引发“互动”。比如,《孔繁森》一文中,“孔繁森为什么要晚上去献血”是文本的“空白点”,把这一“空白点”作为教学的“互动点”,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生生交流,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2.其次是“互动法”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会存在或发生教学。互动的方式有对话、讨论、合作、辩论、交流……互动形式有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全班互动、个人与集体互动等。教学中,互动方式与互动形式的选择要依据文本、学情而定,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有机会比较不同的见解,既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相互启发、相互协作。如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我选择了“辩论”这一互动方式,学生在“女孩子要不要读《鲁滨孙漂流记》?”这一问题的激辩中,辩出了智慧,辩出了真理,走向了深刻。
  开展互动教学,教师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师适时引领的关系。互动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也决不能“置身事外”,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做互动的引导者,通过沟通、点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努力做一个参与者,不做围观者。二是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互动课堂,同样需要课前预设,但因为在互动课堂上,学生的见解往往是个性而多元的,动态的课堂有许多不可预见之处,这就对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转化、引导、切实面对而不是视而不见,否则,互动可能只是表面热闹,而没有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
  主动课堂:激活内生的力量
  夸美纽斯指出:“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生的。”教学,只有唤醒学生内心发展的力量,使之具备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有效的。而学生一旦具备了主动性,就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不复需教”的最高境界。
  主动是一种学习状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在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具有积极的价值判断,表现出对学习由衷的喜爱,以“我要学”“我会学”的学习态度积极探究,乐于创造,生成能力,获得生命深处的欢愉。那么,怎样创造主动课堂呢?
  1.给予“主动化”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是否具有调动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以能发展学生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为价值目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主动化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指导运用恰当的“主动化”学习的方法:实验、调查、搜集处理资料、使用工具书、阅读批注等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参与讨论、激烈争辩、相互协商,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实现在独立思考和集体思维成果共享的基础上,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创造“主动化”学习的契机。
  首先,要依据文本特点,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巧妙构思,使其能够承载培育学生“主动化”的功能,能使学生在主动化的学习中激发潜能,生成能力。如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参议员“羞辱——大笑——静默——掌声”的情感变化,学生自然生发疑问:“议员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林肯讲了些什么?”这样,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巧妙融合,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的舞台,并且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还有,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课堂问题具有吸引学生“主动化”学习的力量,使其处于“我要探究”的积极状态。如学完了《金子》一课,一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五年之后,当初的淘金者听说彼得发财了,他们又来到萨文河畔,这次他们能淘到金子吗?”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探究的气氛异常浓郁,个性充分张扬,在探究中升华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在“主动性”很强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平等主体中的“首席”,也是责任的“首席”。因此,教师自己要增强主动性,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影响带动学生,激励学生,从生命深处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慧的火花。课堂是资源与思维的高度整合,学生是课堂的资源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是学生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和呵护者,处理
为了作好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非破损检验,在中国建筑科研院建筑结构研究所和北京市建筑工程局帮助下,我院和济南市五金专用设备厂共同研制成功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测定仪。该
吃过早餐,我们驱车前往桂林冠岩景区。导游告诉我们:冠岩是一个具有千年人文历史的地下溶洞,因其山外形如朝冠而得名。进洞的方式是坐电动滑道车,可好玩了,车上有个油门把手,
搞一刀切,各样工作一竿子到底,整齐划一,工作好布置、好督促、好检查、好验收、好评比。也正因为此,搞一刀切而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也屡见不鲜。我们的教育更是这样,不少人喜
摘 要:本文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三种方式:抛出悬念、结合旧知、借助教具。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70-1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建构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才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切实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如何激发学生把学习新课知识的压力转化为接受新
一、学生写字质量滑坡的成因翻阅学生的各种作业我们不难发现,在写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质量却仍然不见好转,滑坡依旧。原因何在?笔者以为主要有
近年来,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何为生命教育呢?查了资料得知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让孩子在教育中逐渐学会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
一、工程概况近年来,无锡市开展了多层工业厂房升板施工的研究工作,并选定无锡第一棉纺织厂三万平方米纺纱车间三层建筑作为试点工程,确定采取无粘结预应力井式梁板悬挂薄板
在大模板工程施工中,尚存在一些质量弊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楼梯间墙和圈梁之间出现错台和漏浆问题。这种问题在一般墙体上也会出现,只是由于楼板所隔不易察觉。出现这一问题
本刊1979年第5期登载的“单独基础速算法”一文适用条件补充如下:由冲切强度条件式Kσ_t[(C_1-h_0(B-)C_2-h_0)~2]≤0.75R_l(b+h_0)h_0 (1)即 (C_1-h_0)B=(b+h_0)h_0α+(C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