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在美术教学中人们往往较注重技能的传授,欣赏部分基本略过,甚少注重学生的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精神的渗透。农村中学应注重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美术教学中加强欣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发展自身的人文意识,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欣赏课 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
一、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
1.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然而在应试制度下,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较注重技能的传授,欣赏部分基本略过,甚少注重学生的情感,审美,社会合作等人文精神的渗透。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教学中加强欣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发展自身的人文意识,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农村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1.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以往的初中美术课中欣赏部分往往被简单略过,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美术教师认为欣赏部分枯燥,难懂,学生不爱学。确实,欣赏课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涵各个学科的渗透,美术教师想要上好欣赏课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美术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平时还应广泛关注各门类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
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关注学生内在的需求。在课堂上,应淡化教师权威,不要以为欣赏课就是教师满堂灌,这样教师上课很辛苦,学生听的也会索然无味。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创设人文情景,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尽情享受美术活动的空间。
2.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鉴赏家,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具有审美眼光的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心感受,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观点。美源自生活,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例如,从生活中窗帘上的纹饰欣赏到《多变的纹样》,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学生学来有一种亲切的情感,也就能轻松自如的接受并学习了。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欣赏美,评价美。好的作品是有内涵的,是能引起人们精神上共鸣的,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来有可能成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可能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审美水平,如果没有最起码的审美判断力,决策出来的城市作品非但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反而是大众的吐槽对象,那将情何以堪。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艺术流派作品中美的形式法则的运用,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了解其中的社会因素,并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感受,陶冶情操,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
3.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传统文化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传统中国水墨画、传统榫卯工艺的木结构建筑、纯天然的蓝印花布,精美的手工竹编、四大名绣等等,琳琅满目,令人神往。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搜集一些图片,通过欣赏,讲解,那样学生的认识会片面而不深刻。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传统艺术的图文资料,每个人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再集中交流讨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艺术部分,例如,具有泉州特色的闽南古建筑,德化陶瓷,泉州花灯,刻纸等等,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了解。在精湛的传统艺术面前,学生们从不了解到熟悉再到叹息并致敬传统艺术,那种由衷的喜爱跟叹服是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发扬并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精神。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多元文化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面具欣赏部分,学生们平常接触的大多是商业气息浓厚的如威尼斯面具这样唯美的假面,传统的京剧脸谱,民族面具,傩面具,因为造型,社会因素等原因很少出现在大众的生活视觉中,美术教科书中也无法全部体现,学生的了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甚至在欣赏传统的民族面具时,有学生会认为:“这样的面具好恐怖,很难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面具的文化功能,色彩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面具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片面的用好看不好看来评判。在欣赏东西方不同色彩差异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白色、红色在东西方运用的不同表意,让学生明白这主要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的,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并接受。由此在发展到其他的差异上,由浅入深,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
总之,美术教育也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审美,社会合作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葛剑雄.人文精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10.01
【关键词】欣赏课 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
一、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
1.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然而在应试制度下,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较注重技能的传授,欣赏部分基本略过,甚少注重学生的情感,审美,社会合作等人文精神的渗透。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教学中加强欣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发展自身的人文意识,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农村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1.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以往的初中美术课中欣赏部分往往被简单略过,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美术教师认为欣赏部分枯燥,难懂,学生不爱学。确实,欣赏课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涵各个学科的渗透,美术教师想要上好欣赏课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美术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平时还应广泛关注各门类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
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关注学生内在的需求。在课堂上,应淡化教师权威,不要以为欣赏课就是教师满堂灌,这样教师上课很辛苦,学生听的也会索然无味。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创设人文情景,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尽情享受美术活动的空间。
2.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鉴赏家,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具有审美眼光的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心感受,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观点。美源自生活,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例如,从生活中窗帘上的纹饰欣赏到《多变的纹样》,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学生学来有一种亲切的情感,也就能轻松自如的接受并学习了。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欣赏美,评价美。好的作品是有内涵的,是能引起人们精神上共鸣的,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来有可能成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可能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审美水平,如果没有最起码的审美判断力,决策出来的城市作品非但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反而是大众的吐槽对象,那将情何以堪。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艺术流派作品中美的形式法则的运用,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了解其中的社会因素,并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感受,陶冶情操,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
3.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传统文化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传统中国水墨画、传统榫卯工艺的木结构建筑、纯天然的蓝印花布,精美的手工竹编、四大名绣等等,琳琅满目,令人神往。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搜集一些图片,通过欣赏,讲解,那样学生的认识会片面而不深刻。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传统艺术的图文资料,每个人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再集中交流讨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艺术部分,例如,具有泉州特色的闽南古建筑,德化陶瓷,泉州花灯,刻纸等等,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了解。在精湛的传统艺术面前,学生们从不了解到熟悉再到叹息并致敬传统艺术,那种由衷的喜爱跟叹服是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发扬并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精神。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多元文化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面具欣赏部分,学生们平常接触的大多是商业气息浓厚的如威尼斯面具这样唯美的假面,传统的京剧脸谱,民族面具,傩面具,因为造型,社会因素等原因很少出现在大众的生活视觉中,美术教科书中也无法全部体现,学生的了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甚至在欣赏传统的民族面具时,有学生会认为:“这样的面具好恐怖,很难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面具的文化功能,色彩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面具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片面的用好看不好看来评判。在欣赏东西方不同色彩差异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白色、红色在东西方运用的不同表意,让学生明白这主要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的,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并接受。由此在发展到其他的差异上,由浅入深,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
总之,美术教育也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审美,社会合作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葛剑雄.人文精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