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四变,多维学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这样一篇西部大开发的课文,引发笔者的三点思考:第一,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教师怎样在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中架设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学习?第二,这篇课文中5次出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但是出现的方式却不一样,有单独出现的,有重复出现的,还有和其他句子联合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让学生做到真学、会学、乐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理念】
  基于文本解读的三点思考,笔者建构了四个学习活动: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把课文读成一个表格、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把课文读成一个丰碑。通过四个学习活动的组织,把一篇课文作四次改变,让学生在自学、群学、讨论、质疑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妖娆”“隧道”等词语,能理解“银装素裹”“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 能借助表格梳理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铁路修筑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3. 能用质疑、解疑的方法,了解反复写法在不同呈现形式下的不同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1. 检查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师:同学们,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了解了扎根边疆的白杨,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条通往美丽圣城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出示课题,齐读)
  出示词语,检查落实。
  第一组(检查字音):妖娆 隧道 机械 青藏
  第二组(检查意思):银装素裹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头盖脸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学生自读、齐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
  2. 了解起点,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学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伟大、困难、壮观……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就能够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浓缩成这样几个词语,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预习感受,这种归纳的阅读方法值得赞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问题“你觉得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让学生畅谈预习感受,尝试把预习的成果提炼成一个词语。学生学习不是零起点,教师通过检查预习情况,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既有效节约课堂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学习活动二:把课文读成一个表格。
  1. 借助表格,自学课文。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青藏铁路是伟大的,修筑是艰难的,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修建这条铁路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出示表格)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学习建议。(课件出示,学生自学)
  2. 互动交流,完成表格。
  (1)师生互动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2)阅读表格,赞美修筑者。
  师:同学们通过15分钟的学习,把这篇课文由几个词语又读成了一个表格,真不错!看着这样的表格,你想对铁路的修筑者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正是如此,所以作者带着敬佩、赞美之情,热情洋溢地写下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成一个表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的转化,用多种角度、多种思维去思考文本的内容和内涵,可以为学生开拓思维提供另一种方法。独学、群学、修改的学习活动展开充分,做到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活动三:把课文读成一句话。
  1. 聚焦关键句。
  师: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5次)请把这5句话都找出来,画上横线。
  课件出示:
  第①处第1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②处第5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③处第7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④⑤处第10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 提出疑问。
  师:看着这样五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生提问)
  3. 合作解疑。
  师: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要出现5次?
  这是反复的写法,强调作者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②为什么第2处和其他4处不一样?
  因为后面文章要讲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句话起到过渡作用,而且句子读起来有节奏变化。
  ③为什么第4、5次要放在一起出现?
  这句话在文章结尾重复出现两次,更能准确抒发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师要通过组织学习这个例子,来教给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在这个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根据针对反复出现的五句话的质疑,让学生对反复的写法进行思考,了解不同形式的反复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从而达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学习活动四:把课文读成一座丰碑。
  1. 观看青藏铁路开发的视频。
  2. 练笔,把课文读成一座丰碑。
  师: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纪念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自由写作)
  3. 汇报交流。
  4.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笔设计,通过给纪念碑题词,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最后把课文变成一丰碑,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325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汉语拼音方案》错用汉字“喔”为o韵注音字,模糊混淆o韵与uo韵,否认普通话语音里“玻、坡、摸、佛”等汉字的对应基础音节是“buo、puo、muo、fuo”,几十年来造成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编写及教学错误。针对《汉语拼音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之关联的教材编写问题,学界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及时纠错。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 o韵母 问题分析  《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
【摘 要】要充分发挥古诗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立足单元目标,深入分析教材,巧妙组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古诗意象,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引导他们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学习,让古诗教学既能观照单元整体目标,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单元目标;意象  古诗文体特殊,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其在落实单元目标时固有的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古诗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执教统编教材三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教学时间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需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而且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低年级阅读教学微型课,面对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两百字的文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领悟主旨,难度的确很大。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浸润文本、打开词语,通过对几个关
【摘 要】识字和阅读是水乳交融的关系。鉴于这种关系,识字教学可采取“缘文识字,因字施教”这一教学策略。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另一方面抓住汉字的构形特点和演变规律,联系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观察、联想等手段记住字形。识字教学应课内外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低段;识字教学;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安排八个单元,其中最后一个单元都围绕“科学”这一主题编排,体裁有科学童话、科技小品文、科普说明文,让学生丰富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思维品质。科学相关内容的单元占据了语文课本八分之一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要有科学担当,注重启发、引导、涵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
【摘 要】“部编本”语文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新增了部分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坚持以识字为核心,同时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依托文本特点,挖掘隐含的知识内容,触发语言的魅力,以在反复诵读中归类、在文化浸润中复现、在生活链接中巩固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最大限度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蒙学 识字 传统文化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一年级教材,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朗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长句朗读时,因为句子较长、成分较为复杂,学生容易出现读破句、读错字等现象,这成为一年级教学的一大难点。难题从朗读中来,也要回归到朗读中去解决。多元朗读是指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和多样手段进行朗读教学,相较于普通朗
编者按  作业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质量的作业和练习作基础。然而目前我们的作业与练习设计普遍存在着低效高耗的现状,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宁波市教研室着眼于“轻负高效”的目标,对作业和练习的设计、应用、评价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本刊特就此开辟专栏,供大家学习讨论。  将课堂练习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部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小说,通过“我”来讲述一个故事。  其实这样的小说并不少,例如《独一无二的伊凡》就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只猩猩的一生,例如《天蓝色的彼岸》就以“我”的名义讲述了一个男孩死后的经历。  但这本书里的“我”还是那么特别。  书里的“我”,就像一辆没有了刹车的汽车,在坡路上不停地往下开,根本就停不下来。  书里的“我”叫克里斯托弗。他在书里唠叨了几个章节,整整七十多页,只是讲了
【课堂实录】  一、揭题导入,了解学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指已板书的课题),一起读——(生齐读)  师:课文大家都很熟悉了,我想了解一下(屏幕出示:说说预习时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刚开始它们有点怕生,不愿意跟“我”往来,后来“我”不去管它们,渐渐地,鸟和“我”熟悉了,最后相互信赖的事。  师:主要内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