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增强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作过一些尝试与摸索。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的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庖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2.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做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3.丰富各样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3.1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前3分钟活动
语文课前3分钟,由学生轮流主持,开展成语接龙、名人介绍、名著推荐、绕口令、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即兴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3.2举办征文比赛
学校每年都举行各种各样的征文比赛,比如:庆国庆、迎奥运等作文赛、科普征文赛等,征文比赛的结果会及时公布,同时择优发表在校报上。
3.3.举办作文擂台赛
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围绕一个话题组织3~5篇学生习作,分别以“擂主”和“挑战者”的身份开展作文的“友谊赛”。这个活动能增强作文的趣味性、挑战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在初中生中引发一场文字与思维的大比拼。
3.4举行演讲和辩论比赛
充分利用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演讲活动,在班内开展演讲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演说与辩论的能力。
4.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作文创新
城市的学生有见识,是因为他们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农村没有摩天大楼,没有雄伟开阔的广场,可是农村有的是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秀色可餐的庄稼;郁郁葱葱清幽雅致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飞鸟;纵横交错轻柔粗犷的河流。这些都是可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如,可以利用春游来体会大自然的美;可以利用假期直接参加劳动来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对生活的珍爱;可以通过帮助孤寡老人以体会社会主义人情美;可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多渠道收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来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5.命题要有较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到不可随意为之,增强写作的使命感
如,一位盲姑娘从未看到过春天的色彩,请你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既有描写又有说明的文章,如果读给盲姑娘听,能使她有真切的感受,看谁写得真切动人。再如针对XX同学中途辍学一事写一封信,劝劝其父母或本人,看谁能把他劝回。又如针对班级管理提几点建议,并说明理由,设置题目为《我的建议》,都是写作目的非常明确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这些,最终学生会写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文章。
6.形成朴实的文风,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在这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坚决清除“假、大、空”的口号式语言,要求学生以朴实的文风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因为作文除了传播信息、说明事理、描述形象之外,还要以情动人。初学写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抒发感情,他们常常借用一些带情感的名词,如“愁苦、悲伤、欢乐、愉悦”之类,贴抒情的标签;另一种则“啊啊呀呀”、“哼哼唧唧”、“哇噻”、“酷”、“牛”等,故作姿态,无病呻吟,这些都不是抒发感情的正确方式。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动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作者把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与感动如实地写出来,读者看了这类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与感动。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即文章达到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只有这样长期砥砺,才会领悟生活,陶冶性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7.鼓励作文个性化
新课标多次强调“有创意地表达”,在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说:“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求学生用独特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在“实施建议”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既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创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现生活、抒写人生表现自我的过程。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就是要求作文应富有个性,避免“千篇一律”“千文一面”,写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看法。刘锡庆先生认为:作文,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活动,文章要以人为本,以个性为灵魂,作文个性化应渗透在构思、取材、主题、结构、语言等方方面面和过程始终。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的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庖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2.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做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3.丰富各样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3.1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前3分钟活动
语文课前3分钟,由学生轮流主持,开展成语接龙、名人介绍、名著推荐、绕口令、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即兴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3.2举办征文比赛
学校每年都举行各种各样的征文比赛,比如:庆国庆、迎奥运等作文赛、科普征文赛等,征文比赛的结果会及时公布,同时择优发表在校报上。
3.3.举办作文擂台赛
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围绕一个话题组织3~5篇学生习作,分别以“擂主”和“挑战者”的身份开展作文的“友谊赛”。这个活动能增强作文的趣味性、挑战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在初中生中引发一场文字与思维的大比拼。
3.4举行演讲和辩论比赛
充分利用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演讲活动,在班内开展演讲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演说与辩论的能力。
4.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作文创新
城市的学生有见识,是因为他们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农村没有摩天大楼,没有雄伟开阔的广场,可是农村有的是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秀色可餐的庄稼;郁郁葱葱清幽雅致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飞鸟;纵横交错轻柔粗犷的河流。这些都是可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如,可以利用春游来体会大自然的美;可以利用假期直接参加劳动来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对生活的珍爱;可以通过帮助孤寡老人以体会社会主义人情美;可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多渠道收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来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5.命题要有较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到不可随意为之,增强写作的使命感
如,一位盲姑娘从未看到过春天的色彩,请你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既有描写又有说明的文章,如果读给盲姑娘听,能使她有真切的感受,看谁写得真切动人。再如针对XX同学中途辍学一事写一封信,劝劝其父母或本人,看谁能把他劝回。又如针对班级管理提几点建议,并说明理由,设置题目为《我的建议》,都是写作目的非常明确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这些,最终学生会写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文章。
6.形成朴实的文风,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在这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坚决清除“假、大、空”的口号式语言,要求学生以朴实的文风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因为作文除了传播信息、说明事理、描述形象之外,还要以情动人。初学写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抒发感情,他们常常借用一些带情感的名词,如“愁苦、悲伤、欢乐、愉悦”之类,贴抒情的标签;另一种则“啊啊呀呀”、“哼哼唧唧”、“哇噻”、“酷”、“牛”等,故作姿态,无病呻吟,这些都不是抒发感情的正确方式。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动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作者把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与感动如实地写出来,读者看了这类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与感动。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即文章达到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只有这样长期砥砺,才会领悟生活,陶冶性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7.鼓励作文个性化
新课标多次强调“有创意地表达”,在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说:“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求学生用独特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在“实施建议”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既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创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现生活、抒写人生表现自我的过程。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就是要求作文应富有个性,避免“千篇一律”“千文一面”,写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看法。刘锡庆先生认为:作文,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活动,文章要以人为本,以个性为灵魂,作文个性化应渗透在构思、取材、主题、结构、语言等方方面面和过程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