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ho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二、课标解读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从课标要求看,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对各功能区进行区位分析;②能够运用实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图,以指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各功能区空间布局,并进行合理化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形成及区位条件。
  (2)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各功能区布局位置及区位条件。
  (2)通过小的拍卖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社会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原则。
  2.影响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列表对比、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教师:(图片导入)用课件展示西安市景观图,感受西安市这座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国际化大都市。
  学生:判读图片是西安市的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利用西安市的例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
  教师:展示“西安市主城区用地规划图(2008年-2020年)”。
  学生:读出西安市土地利用状况及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居住用地。
  设计意图:用事实说话,增加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理解,为功能区的提出做铺垫。
  2.城市功能区
  教师:展示“北京市地图”,并显示四个不同的功能区,指出除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基本功能区外,还存在其他功能区,如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
  学生:判断功能区的类型,并指出城市基本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教师:以西安市为例,选取商业区(钟楼东大街、西大街附近的商厦)、工业区(城市外围的三星、高新、西郊庆安集团、东郊西光集团)、住宅区(中高级的万科和曲江公馆、低级的棚户区)。
  学生:体会西安三个基本功能区分布的位置,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北京和西安的土地利用体会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分布的位置,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教师:展示假设情况:“假如10年后你是一名公司的老板,决定进军西安市发展,现有三种合理方案可供选择:投资商场、木材加工厂、房地产,思考这些活动在城市分布的合适位置,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分析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原则。
  学生:(小组讨论)情景体验:分为三个大组,每组讨论一个方案。
  设计意图: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当老板的情境中体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布局原则。
  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知识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教师:展示假设情况:“某城市市中心附近有小块废地,现在政府打算将该片地出售,起价300万”,引导进行简单的拍卖活动,让学生思考导致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提出“地租”一词。
  学生:角色体验:三个大组分别以商场老板、木材加工厂老板、房地产老板进行简单拍卖活动,从活动中思考导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现场小型拍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地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地租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通达度。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教师:展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市中心为O点,向外辐射依次为A、B,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以外为工业区),引导学生思考距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如何影响各功能区的分布。
  学生:读图分析:
  a.商业、住宅、工业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关系?
  b.如果由各类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A点内部区域最有可能为哪一类功能区?AB之间呢?B以外区域呢?
  教师:展示“地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图”,形象展示交通的通达度如何影响地租的水平,并引导学生得出地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
  学生:读图分析:交通通达度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市中心——地租最高峰,道路交汇处——地租次高峰。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图形的阅读展示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通过动画的方式一层层向学生展示,训练学生读图和理解能力。
  (2)其他因素
  师生:共同分析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如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
  七、课后作业
  充当“小小城市建设者”,周末去西安城走走,了解西安城市功能区,并写一篇感想论文或总结报告,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能力在高考和素质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及其原因以探讨培养阅读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式  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会发现这样一个变化:历史高考题的材料阅读在增加,这是因为把材料作为命题的依托和背景,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设计试题已经是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考生的阅读能力不足,成为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
高效课堂是2016年龙亭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学生互动的课堂。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就要看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是否学到最多,教师是否教得巧妙。这一标准,从不同层面细化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明确而清楚地阐释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和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摘 要: 中小学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将来无论是创造生活,还是享受生活,都必须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由此可知,通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将来所教学生的素质。在师范教育中有意识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保证。上乘的科学素养不仅表现在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对科学持续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感,拥有用科学的思维方
摘 要: “探究型”教学模式指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师生根据经验,针对相关地理对象进行推测和探究,然后用教材知识对推测结果进行检验,形成一种反思(反馈),这种反思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从“探究型”教学模式出发,利用具体案例对师生互动地理反思关系建立进行剖析,以期为广大从事地理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探究型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 地理教学  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是一种合作的
摘 要: 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能培养学生对历史价值观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将枯燥的历史知识与趣味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起学生对历史辩证观的理解能力。为了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创设表演情景,再现历史上发生的情景;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可以利用语言情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关键词: 初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在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高中课程中,物理算是难度很大的一门课程,一些同学无法灵活思维应用,学好这门课程。而且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学习能力也不一样。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物理的理解力及学习进度都不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老师需要制订分层教学方案,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学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