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贯彻落实需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掌握自主教学的策略,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策略
在新课改提出后,师生间的地位有所调整,学生成了课堂中的主体。如今,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学生展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不再适用于课堂中,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为目标,探索出更为人性化的教学策略。
一、 引导学生小学语文兴趣之花
(一) 重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下产生兴趣,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析语文中的“未知事物”,从而提升自学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各种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也存在着探索的心思,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尤其是课堂导入阶段,或者是让学生“预习”新课前,提出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节时候,为了让学生主动预习课文,可以告诉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是不会把水往他人以及自己身上泼的,但是有一个地方在某个节日中却不同……”这样学生必然会好奇“是什么地方”“是什么节日”等等,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极有可能去主动预习课文,同时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二) 注意观察学生发展动态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地增加,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看法也有不同,对教材的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简洁,这时候教师便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心情与各种看法等,从而由“兴趣”转为“理想”,再由“理想”来带动“兴趣”。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节时候,学生在学习之后发现了动植物与科技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也想探析其中的关系,希望成为一名“科学家”,教师要及时把握这些学生的心思,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意识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有极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最终使他们兴趣加深,主动去学习搜索有关“科技与动植物”相关的文章来学习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 注重学生小学语文基础之花
(一)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这四种能力其实便是学生掌握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只有学生这四种能力较强,他们才能不觉得阅读以及学习新知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内容是由易到难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的“容易”的知识,这些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究更难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学能力。
(二)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自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在不断地积累中学会思考,学会主动探究知识,这方是自学的最终目标。语文中的知识虽然繁杂,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在较为牢固的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方能从这些知识中探寻到规律,从而触类旁通,主动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 加强学生小学语文方法之花
(一) 让学生掌握更多自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自学”,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学习,漫无目的的看书,语文教师必须要教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自学方法以及自学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其自学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初步教学作文之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多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素材;接着在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等,让学生较为轻松地写出一篇作文来;最后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看看该篇作文还可以从哪方面出发写作,从而提升学生写作的兴趣,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 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还应当时常将这种学习方法应用于学习之中,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养成了自学习惯之后,学生会主动进行预习,主动探究自己未知的事物,从而使自己活得提高。不过在学生自学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及时纠正学生某些不良的习惯,推广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熟练地应用这种学习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 创设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会不住地问“为什么”,这一特点也可以被教师充分利用,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悬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一种渴望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使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疑的创设可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多媒体设备等,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更好地感知、体会。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教师可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文中图片,并配上萨克斯名曲《回家》,然后提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回答:“图上有树有房子,像是一个村庄;图上画了一个老人,背着包,好像从外面回来:图上还画了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他们看到了这个老人等等。”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配合乐曲激情叙述:“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图上画的这位老人叫贺知章,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乡,贺知章80岁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写下了著名的古诗《回乡偶书》,全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配乐观察幻灯片及对古诗作者及背景的了解,一下子进入了古诗的情境之中,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 结语
本文是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策略的探究,文章从三大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及注意点,希望能予以一线教师一定的参考,从而使其采用更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时抛砖引玉,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梅.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03):70.
[2]倪香贤.浅议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7(10):164.
作者简介:
杨海燕,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固初级中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策略
在新课改提出后,师生间的地位有所调整,学生成了课堂中的主体。如今,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学生展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不再适用于课堂中,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为目标,探索出更为人性化的教学策略。
一、 引导学生小学语文兴趣之花
(一) 重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下产生兴趣,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析语文中的“未知事物”,从而提升自学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各种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也存在着探索的心思,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尤其是课堂导入阶段,或者是让学生“预习”新课前,提出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节时候,为了让学生主动预习课文,可以告诉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是不会把水往他人以及自己身上泼的,但是有一个地方在某个节日中却不同……”这样学生必然会好奇“是什么地方”“是什么节日”等等,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极有可能去主动预习课文,同时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二) 注意观察学生发展动态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地增加,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看法也有不同,对教材的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简洁,这时候教师便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心情与各种看法等,从而由“兴趣”转为“理想”,再由“理想”来带动“兴趣”。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节时候,学生在学习之后发现了动植物与科技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也想探析其中的关系,希望成为一名“科学家”,教师要及时把握这些学生的心思,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意识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有极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最终使他们兴趣加深,主动去学习搜索有关“科技与动植物”相关的文章来学习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 注重学生小学语文基础之花
(一)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这四种能力其实便是学生掌握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只有学生这四种能力较强,他们才能不觉得阅读以及学习新知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内容是由易到难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的“容易”的知识,这些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究更难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学能力。
(二)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自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在不断地积累中学会思考,学会主动探究知识,这方是自学的最终目标。语文中的知识虽然繁杂,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在较为牢固的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方能从这些知识中探寻到规律,从而触类旁通,主动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 加强学生小学语文方法之花
(一) 让学生掌握更多自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自学”,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学习,漫无目的的看书,语文教师必须要教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自学方法以及自学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其自学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初步教学作文之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多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素材;接着在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等,让学生较为轻松地写出一篇作文来;最后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看看该篇作文还可以从哪方面出发写作,从而提升学生写作的兴趣,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 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还应当时常将这种学习方法应用于学习之中,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养成了自学习惯之后,学生会主动进行预习,主动探究自己未知的事物,从而使自己活得提高。不过在学生自学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及时纠正学生某些不良的习惯,推广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熟练地应用这种学习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 创设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会不住地问“为什么”,这一特点也可以被教师充分利用,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悬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一种渴望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使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疑的创设可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多媒体设备等,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更好地感知、体会。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教师可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文中图片,并配上萨克斯名曲《回家》,然后提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回答:“图上有树有房子,像是一个村庄;图上画了一个老人,背着包,好像从外面回来:图上还画了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他们看到了这个老人等等。”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配合乐曲激情叙述:“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图上画的这位老人叫贺知章,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乡,贺知章80岁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写下了著名的古诗《回乡偶书》,全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配乐观察幻灯片及对古诗作者及背景的了解,一下子进入了古诗的情境之中,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 结语
本文是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策略的探究,文章从三大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及注意点,希望能予以一线教师一定的参考,从而使其采用更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时抛砖引玉,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梅.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03):70.
[2]倪香贤.浅议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7(10):164.
作者简介:
杨海燕,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固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