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参与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搭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其方法:1、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2、明确目标,教师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搭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我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感知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在预习中学生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铺垫。如《再别康桥》一课,学生提出:“诗人只身悄悄到康桥与之告别,他用许多色彩绚丽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幅流动着的画面,各有何用意?”“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第7节连用两个‘悄悄的’,在文中有何作用”?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石缝间的生命》上课之时,我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学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通过石缝间的生命现象感悟它们生命意义,体会由此生发的精神魅力”。我抓住时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看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標与方法。有的说:“学习野草冲破压力,不断进取的精神”;有的说:“学习蒲公英柔韧而坚固的品行”;还有的说:“学习松柏盘根错节,倔强生长的品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在学习方法上,五花八门。有的说喜欢默读沉思;有的说喜欢熟读成诵,在意境中去感悟;有的说喜欢小组讨论……,我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在新课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语文教学要注重精神引领,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阅读的竞争,要真正把学校办成读书的地方,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指导,教师要狠抓阅读教学,让学生具有诗意情怀。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搭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我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感知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在预习中学生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铺垫。如《再别康桥》一课,学生提出:“诗人只身悄悄到康桥与之告别,他用许多色彩绚丽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幅流动着的画面,各有何用意?”“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第7节连用两个‘悄悄的’,在文中有何作用”?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石缝间的生命》上课之时,我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学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通过石缝间的生命现象感悟它们生命意义,体会由此生发的精神魅力”。我抓住时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看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標与方法。有的说:“学习野草冲破压力,不断进取的精神”;有的说:“学习蒲公英柔韧而坚固的品行”;还有的说:“学习松柏盘根错节,倔强生长的品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在学习方法上,五花八门。有的说喜欢默读沉思;有的说喜欢熟读成诵,在意境中去感悟;有的说喜欢小组讨论……,我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在新课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语文教学要注重精神引领,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阅读的竞争,要真正把学校办成读书的地方,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指导,教师要狠抓阅读教学,让学生具有诗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