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公路路基施工过程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地质条件、路基填料、施工机械配置、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以及科学的组织管理等问题。只有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一道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保证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 U2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路基是公路的基础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的好坏, 在公路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路基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难度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也比较长,工程造价占总造价的比例相对较少,因此路基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所以做好公路的路基施工非常重要。
1路基填筑与压实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当今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1.1路基填筑施工
路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其指定的料场的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试验等,必要时应作颗粒分析、相对密度、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根据交通部发布的《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路基填料施工必须符合下面要求:
(1)含有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液限<50%、塑限指数<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和淤泥、冻土、强膨胀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确需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基,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堤及冰冻地区的路床。
(4)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规范》给出了量化的标准,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二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0.3m的上路床填料CBR值应>6,路面底以下0.3~0.8m的下路床填料CBR值应>4。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
(5)原地表处理:根据规范规定,清理后的地面及其基底压实度、地面横坡等均应符合规范要求,除特殊要求要保留的植被和保留物外,在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所有树木,树根、灌木和垃圾均应予清除运走。地表清理完毕后再进行基底压实,直至满足规范要求。原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堤和路基拓宽的填方路段,要将原地面及旧路边坡挖成台阶。
(6)填料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路基的填筑厚度应不超过30 cm,每层填料的铺设宽度,每侧均应较设计路基宽填30 cm。
(7)碾压检测:根据试验段提供的资料,按标准碾压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碾压、检测。
(8)路基整修:整修路基要符合表层平整度、坡度、宽度的规定要求。
(9)边坡修整:修整必须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平直,曲线圆顺。
1.2路基压实施工
通过上述的准备工作,在确定了所采用的压实机械、需要的压实遍数、最佳含水最后,即可对路基进行压实施工。
(1)过湿地区的填压: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于下路床及下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2)黄土路基的压实分为两类:①冲击压实:冲击压实处理地基的原理是用一定的冲击能量使土体里的水分扩散固结并挤密压实土体而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冲击压实技术只适合于浅层湿陷性及湿软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且其有效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80 cm,冲压遍数以30遍左右为宜。②强夯施工: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8~40 t夯锤起吊到6~25 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
2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施工排水先行。水是形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同水有密切关系。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即使设计未做出具体方案,承包人也要提出疏导、堵截、隔离等降低地下水位或引导到路基范围之外的工程措施,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实施。
2.1地下排水
可以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 cm厚的稳定层等,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2.2路表排水
(1)可以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2)采用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3)采用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4)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2.3路面渗水
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设计中应在每10 m左右设置一道Ф5 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3路基防护施工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因此需要进行路基防护施工,施工主要有三个方面。
3.1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由于西部干旱缺水,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很重要,现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
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3.2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3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4软土地基处理
(1)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 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 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3。
(2)对于较深的软基挖除换填工程量太大,资料显示,施工方采用了粉喷桩。施工前先进行成桩试验,数量不少于5根,以掌握对该区段的成桩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其内容如下:
①满足设计要求的喷粉量和施工工艺参数,即: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和均勻度、气体流量、空气压力等。
②掌握各种土质下钻进下沉和钻杆提升的困难程度及喷粉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技术措施。
③成桩7d后进行开挖检查,用目测法、轻便触探、取芯试检查桩体成型情况,搅拌均匀程度,检查深度1.0 m,28 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取样深度在桩顶下0.5m、1.5m处截取。
(3)抛石挤淤用于存在多处鱼塘和常年积水的洼地。
对于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 m的软土,采用抛石挤淤法效果最佳。抛石挤淤时,由于各处沉降不一致,从而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则会产生不利的不均匀沉降,因而必须注意垫层铺筑后的压实,以使淤泥挤出,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5结束语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做好个环节控制,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吕长东.公路扩建工程路基施工对策的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
[2] CJJ 44-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
[3] 衷金明.公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M].四川:四川出版社,2006.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 U2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路基是公路的基础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的好坏, 在公路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路基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难度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也比较长,工程造价占总造价的比例相对较少,因此路基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所以做好公路的路基施工非常重要。
1路基填筑与压实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当今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1.1路基填筑施工
路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其指定的料场的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试验等,必要时应作颗粒分析、相对密度、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根据交通部发布的《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路基填料施工必须符合下面要求:
(1)含有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液限<50%、塑限指数<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和淤泥、冻土、强膨胀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确需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基,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堤及冰冻地区的路床。
(4)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规范》给出了量化的标准,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二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0.3m的上路床填料CBR值应>6,路面底以下0.3~0.8m的下路床填料CBR值应>4。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
(5)原地表处理:根据规范规定,清理后的地面及其基底压实度、地面横坡等均应符合规范要求,除特殊要求要保留的植被和保留物外,在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所有树木,树根、灌木和垃圾均应予清除运走。地表清理完毕后再进行基底压实,直至满足规范要求。原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堤和路基拓宽的填方路段,要将原地面及旧路边坡挖成台阶。
(6)填料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路基的填筑厚度应不超过30 cm,每层填料的铺设宽度,每侧均应较设计路基宽填30 cm。
(7)碾压检测:根据试验段提供的资料,按标准碾压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碾压、检测。
(8)路基整修:整修路基要符合表层平整度、坡度、宽度的规定要求。
(9)边坡修整:修整必须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平直,曲线圆顺。
1.2路基压实施工
通过上述的准备工作,在确定了所采用的压实机械、需要的压实遍数、最佳含水最后,即可对路基进行压实施工。
(1)过湿地区的填压: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于下路床及下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2)黄土路基的压实分为两类:①冲击压实:冲击压实处理地基的原理是用一定的冲击能量使土体里的水分扩散固结并挤密压实土体而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冲击压实技术只适合于浅层湿陷性及湿软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且其有效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80 cm,冲压遍数以30遍左右为宜。②强夯施工: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8~40 t夯锤起吊到6~25 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
2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施工排水先行。水是形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同水有密切关系。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即使设计未做出具体方案,承包人也要提出疏导、堵截、隔离等降低地下水位或引导到路基范围之外的工程措施,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实施。
2.1地下排水
可以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 cm厚的稳定层等,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2.2路表排水
(1)可以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2)采用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3)采用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4)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2.3路面渗水
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设计中应在每10 m左右设置一道Ф5 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3路基防护施工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因此需要进行路基防护施工,施工主要有三个方面。
3.1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由于西部干旱缺水,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很重要,现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
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3.2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3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4软土地基处理
(1)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 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 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3。
(2)对于较深的软基挖除换填工程量太大,资料显示,施工方采用了粉喷桩。施工前先进行成桩试验,数量不少于5根,以掌握对该区段的成桩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其内容如下:
①满足设计要求的喷粉量和施工工艺参数,即: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和均勻度、气体流量、空气压力等。
②掌握各种土质下钻进下沉和钻杆提升的困难程度及喷粉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技术措施。
③成桩7d后进行开挖检查,用目测法、轻便触探、取芯试检查桩体成型情况,搅拌均匀程度,检查深度1.0 m,28 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取样深度在桩顶下0.5m、1.5m处截取。
(3)抛石挤淤用于存在多处鱼塘和常年积水的洼地。
对于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 m的软土,采用抛石挤淤法效果最佳。抛石挤淤时,由于各处沉降不一致,从而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则会产生不利的不均匀沉降,因而必须注意垫层铺筑后的压实,以使淤泥挤出,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5结束语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做好个环节控制,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吕长东.公路扩建工程路基施工对策的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
[2] CJJ 44-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
[3] 衷金明.公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M].四川:四川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