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匠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循着银器的光泽,找到那位手艺人的。在街道的角落,又老又旧的小木箱子,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佝偻在小马扎上,低头在称一副旧镯子,秤杆只有麦秆那么细,他的手太粗糙,几乎捏不住,翘着兰花指,像一只飞翔的蜻蜓。
  旁边是两节柜台,隔着玻璃,可以看到他制作的镯子、戒指、银锁、簪子、耳坠等,还有一朵朵银色的花,这些银饰静静地躺在小匣子的方格里,闪耀着温暖的光。老汉言语寡,他一般不看来人,只端详递上的物件,听顾客细细碎碎地说道,末了回一句:“只要是真银子,想打啥样,都成。”小摊围了一圈人,有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还有小伙子,稀罕地看个热闹,刚过完年,年气还未消,地里的活儿少,村里有的是闲人。
  现在呢,老头戴着老花镜,右手食指勾着秤的提绳,秤杆稳稳地撑成一个水平,那双被岁月磨砺的旧镯子委屈地缩在比茶杯底还小的秤盘里。
  他眯着老眼,瞅着秤杆上的星。那些刻度几乎磨平了,细小得看不清。秤其实在他的心里,镯子的花样也在他的心里,他将那个有前朝心事的镯子,用火,融化成一汪水。目光温润成一泓清澈的水,他用手慢慢摩挲着,目不转睛地盯着,似乎和镯子对话,镯子听得见;他也听得见镯子的叹息,他用温和的眼神安抚着这对旧镯子,半晌后,他蹙着的眉毛舒展了,攥着的拳头伸直了,他的手会再次赋予它们润泽的质感和耀眼的光泽——
  钉锤举起来,錾子伸进镯子的骨缝,叮叮当当锻打,似乎是犁铧豁开泥土的胸膛,种子散播在春天的心脏。他的额头沁着细密的汗珠,用钳尖剥掉锈得发黑的污迹,而老花镜后蕴藏的深邃,似乎穿透了时空。
  他知道老银上留着旧光阴的烙印,最美的就是附在镯子上的花纹,有着它的阅历和生活沉积,自然,沧桑。但是大多人不懂,只喜欢别致的花样和崭新的光泽。
  旧镯子噘着嘴巴,蜷着身体,任凭老银匠翻来覆去端详。旧木桌是他的操作台,下面的小抽屉里装着他的各种工具:小羊角锤、小锉刀、小锯子、小钳子、簪子、秤,还有一块满身斑驳坑洼陪他风雨几十年的枕木。他的心里想的啥,它们都懂,他不说话,它们就静悄悄的;可他一皱眉,它们都会打个哆嗦,赶紧一个激灵。虽然有时它们也偶尔调皮,欺负他老眼昏花,议论他的满脸皱纹,甚至嫌弃他的黑手指太过粗笨,故意将别人送来的银器装作不小心挤在地上,让他撅着屁股瞪眼找半天,而它们几个在案上开心地挤眉弄眼,可惜别人看不到,这些都是它们和他的秘密。
  老银匠从事手工打银几十年了,从还是个小孩子就围着师傅,看他怎样把那些磨损变形的旧银饰,在蓝色的氧火火苗舔舐下熔化成一汪银水,又被慢慢地倒进模子里变为一个银条,一个银片。顾客要求錾出花样,弯成个圈,一个银模子在大家的围观中一点点地现出雏形,又变成惊喜。
  这些银模子就像他的孩子。老银匠小心地用小镊子钳住它,轻了,怕它不老实地配合;重了,又怕它疼,左右上下打量着,想着哪是它的眉眼,哪是它的胳膊和腿,怎样再镶嵌个花样,让它精美无与伦比。老花镜塌到了鼻梁上,他听见了银条在冲他咯咯地樂,那眉眼儿像他家小子小时候的样子,不,更像他的闺女。不,像他的初恋——那个贾村的大闺女,娇羞、妩媚,用眼神偷偷地瞄着他,那次她拿个旧银饰让他打个戒指,还有个簪子,边干活他脸上个烧啊,好像呼呼的火焰下熔化的不是银饰,而是他自己的心。
  粗磨、细磨、制形、清洗、打磨、抛光,再次清洗出来,那个银镯子就跟姑娘的脸蛋一样明媚光亮了,姑娘的眼神直了,嘴里嘶嘶地轻轻吸着气,她拿着那银镯子小心地套到光滑细嫩的手腕上,左右翻看着,脸蛋红得像旁边的红桃花。老银匠——不,不,那会儿应该叫小银匠,他憨厚地笑着,像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姑娘,姑娘满意,他的心里比喝了二两蜜还甜。
  老银匠打量着手里的银饰,花样也渐渐现出雏形。围观的人群都在用惊叹的眼神看着这副镯子。它被老银匠雕成了一朵舒展的荷花,还有半合半开的半片荷叶,叶片的脉络清晰自然,荷花初绽,风姿绰约,最妙的是还有一尾躲在荷叶下半露头的小鱼,调皮地露着惊喜。老银匠量了量做银饰的女人的胖手腕,得意地细磨着最后的轮廓,周围的人都在惊叹着新首饰的美丽,还有几个妇人已经咿呀叫出了声。
  老银匠耐心地打磨,抛光,像在时光里雕刻着自己的孩子,一个最珍爱的孩子。
  他托了托老花镜,老腰也有点撑不住了。银饰掏空了他的身体,也腐蚀了他的面容和肌肤,他老了,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像他那样热爱银饰,愿意跟他耐着性子学手艺,他真怕哪一天他会像老院子里的那堵风化了的土墙,轰的一声倒下。然后,手艺也随着他被埋到地底下。
  最后一步结束,银饰变得丰润晶莹,漂亮的花式,开始了新生。他满意地把成品放到桌子上。斑驳的旧桌子衬得新手镯更新更美丽了,那晶亮的光泽几乎扎人的眼。
  女人拿着新手镯子高兴地走了。老银匠坐下来点上烟,吸了一口,吐了一个烟圈,白色的烟雾后面,他感觉很累,他忽然想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旧银饰,渴望有人将自己也在呼呼的氧火下熔化成一汪银光闪闪的水,然后回炉,再打成一个新的自己。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路上的人走来走去,老银匠看了会儿,有点倦意,眼睛轻闭,坐在马扎上睡着了。
  责任编辑:子 非
  美术插图:段 明
其他文献
鸾山系湘东地区的一座独耸之山,如鸾起舞,故名鸾山。北宋彭天益曾以诗句“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形容此地。它位于湖南株洲市攸县一个山区小鎮,与江西省莲花县相毗邻,距井冈山约170公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鸾山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反“围剿”的前沿阵地之一。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彭德怀、滕代远、谭震林、萧克、谭余保等红军将领,曾带领红军战士翻越罗霄山来到鸾山一带,领导地方革
期刊
白露一过,和高山的核桃一样,老家的花生也开始采挖了。  那时,没有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概念,右手能够摸到左耳朵了,便可以读小学一年级了。刚记事时,我只能偏着头摸耳朵时,父母便让我背着花书包,装上自制的算数教具——苞谷杆“小棒”,接过母亲从灶台火炕上抓出的带着烟味的干花生,一路哭着去了学校。还记得,星期六不读书时,跟着母亲下地,母亲会刨开泥土,看看土里白胖胖的花生长大没有,顺便摘下一两颗给我们解馋;还
期刊
提起沙土裤,我家乡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都会眼睛一亮,欲说不止。所谓裤,其实并没裤腿。  那天,在公园散步时,与老父亲聊起来,父亲混浊的眸子一下子亮了,嗓门也高了,说:“你姊妹仨都是穿沙土裤长大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这样,穿沙土裤主要是在冬夜里,穿上它,孩子拉屎、尿床,都不要紧,也弄不脏被褥。”  时光要回转到上世纪70年代。  那年,我七八岁的样子,是家里的老大。记得弟弟出生不久,
期刊
参加这样的会,我能看到很多文友,特别是些老朋友,特别高兴。  静霆我们是邻居,多少年也很少见面,他很忙,刚才他的一番讲话对我挺有启发的,他对生活的那种激情,那种热爱,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不一定比得上他。到上海看的那些东西,发出的那些感慨,我是很受感动的,一个80岁的老人,我缺少他的精神。你看晓声老师,他知道那么多的事,我每次听他发言都挺受感动的,他的脑子里面装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你说一个作家如果不这样,
期刊
我妈小的时候,有一年开春就来个掐脖旱,一直旱到7月底。进八月第三天,一块云彩上来,下起了雨。这雨,一下就没完没了,沟满壕平不说,一捆干柴火也没有,不上仓房抽下根檩子,就得烧大腿了。  雨不停,也不能干等着。傍晌一阵风,天还是漫阴着,看着是没时候放晴了。太奶奶喊着两个小丫到近前,说:“跟弟儿,老丫,你们俩披上麻袋片,去大壕南下点青棒子,摸点土豆回来吧。”大人们都出工修坝去了,太奶奶在家主事。跟弟儿和
期刊
叫花,却非花。  鄂西北的保南乡下,都把玉米叫做苞谷。俗谚的“五谷丰登”,苞谷是其中的重要一种。山上都是旱地,种不了稻谷,就种苞谷。苞谷是粗粮,粒大,坚硬,粗糙,还附着厚厚的表皮,需要一遍遍地磨。磨碎了,去了皮,才能煮了吃。远不如稻米,去了壳就能煮出白花花的米饭,又香又细腻。苞谷米吃时间长了,一闻到大米饭的味道,那个香,还有那个馋啊,真的无法形容。少了它,地就少了生气,农人就丢了魂。  小时候,我
期刊
下班回家,已是暮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了老公、儿子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爭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
期刊
“麦黄草枯,麦黄草枯”,随着麦黄草枯鸟声声不断的提醒和督促,抢收麦子、抢收菜籽,赶插秧苗、赶播玉米,整个苏北农村便生动起来,大人们虽然起早摸黑忙得不可开交,但那份被收获浸润的喜悦,情不自禁地挂上了每个人的眉梢。  米圈是麦熟时节特有的一种菌菇,生长在成熟麦子的根部。要找到它,必须赶在麦子未收割之前,否则会被割麦的大人们抢了先。说来奇怪,这种圈子明明出自麦丛,不叫麦圈,偏叫米圈,大约是这种菌菇的色泽
期刊
小时候,家乡的麻雀特别多。春三四月间,也就成了我们最开心的时节,因为等上几天,我们便可又用小竹笼来养麻雀了。  要说养麻雀,必须掌握好掏麻雀的火候。掏得早了,麻雀身上还没长毛,很难养活;掏得迟了,等麻雀的羽毛全长齐了,它往往就野性十足,常常会远走高飞,弃主人而去。因此,在掏麻雀时,我们常常根据它的叫声来把握最佳战机。一般情况下,只要从听到它叫声的10天左右,就动手掏取。因为这时,它们刚长出了羽毛,
期刊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梦回故园了。  院中那夕阳一同飘荡的花香,那娇艳的美人花,那挂满了红彤彤果实的山楂树、李子树。还有,门两旁的水曲柳……  爸爸和亲友以及乡亲们盖房子的场面,我还记得,爸爸辛苦地喜悦着,妈妈和姑姑婶婶们用很大的锅做饭菜,然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团团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看着房子一天天长高,孩提时的我,有说不出的快乐,就像看见童话中的城堡,奇迹般地在我的眼前呈现。  姐姐就像打扮我们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