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指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敏感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和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以读促情,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惟有多读、多品、多悟,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时要运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时而个别读,时而集体读,时而范读,时而赛读,时而自由读,恰当的朗读形式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如教师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常常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借鉴,并欣赏着,让学生再读的时候,不仅语气、语调,连老师的表情、动作也模仿得很像。这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感的引发是有帮助的;赛读,可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因为孩子是渴望表现自我的,只要你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赛读活动中读出了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气的轻重。在教学中只有多读多练,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才能使学生拥有敏锐的语感,纯熟的语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得到提高。
二.换词练习,培养语感
在范文中,有许多语言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认真琢磨后才运用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换词的形式,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性。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替换“倍”字,如“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倍”字所表达的思念之意较“更”字更浓更切。教师又提出:诗人思亲之情为何是“加倍”呢?引导学生结合“每逢”的意思进行理解,学生逐步品味出诗人离家愈久,思念之情愈浓;越是佳节到来之际,怀乡思亲之情越强烈。这种感情已非“倍”字不足以表达。这样,学生已进入诗人想念亲人的情感之中了。
三.想象创新,培养语感
语感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准确性、逻辑性,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性、趣味性。在进行语感的训练时,要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句子的象征意义或言外之意,让学生带着探究心理读课文,从而领会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作者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如《台湾的蝴蝶谷中》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逢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来聚会。”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思理解“色彩斑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
四.扎实实践,培养语感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语言运用的能力,它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
另外,课余时间也应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时常自觉鉴别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畅通、完美;在生活中纠正父母、长辈语言中的错词、习惯用语;坚持收听广播,写日记,抄名人名言,搞小记者采访等。这些活动既增长了知识才干,又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陈雪梅,教师,现居甘肃武威。
一.以读促情,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惟有多读、多品、多悟,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时要运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时而个别读,时而集体读,时而范读,时而赛读,时而自由读,恰当的朗读形式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如教师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常常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借鉴,并欣赏着,让学生再读的时候,不仅语气、语调,连老师的表情、动作也模仿得很像。这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感的引发是有帮助的;赛读,可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因为孩子是渴望表现自我的,只要你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赛读活动中读出了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气的轻重。在教学中只有多读多练,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才能使学生拥有敏锐的语感,纯熟的语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得到提高。
二.换词练习,培养语感
在范文中,有许多语言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认真琢磨后才运用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换词的形式,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性。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替换“倍”字,如“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倍”字所表达的思念之意较“更”字更浓更切。教师又提出:诗人思亲之情为何是“加倍”呢?引导学生结合“每逢”的意思进行理解,学生逐步品味出诗人离家愈久,思念之情愈浓;越是佳节到来之际,怀乡思亲之情越强烈。这种感情已非“倍”字不足以表达。这样,学生已进入诗人想念亲人的情感之中了。
三.想象创新,培养语感
语感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准确性、逻辑性,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性、趣味性。在进行语感的训练时,要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句子的象征意义或言外之意,让学生带着探究心理读课文,从而领会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作者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如《台湾的蝴蝶谷中》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逢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来聚会。”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思理解“色彩斑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
四.扎实实践,培养语感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语言运用的能力,它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
另外,课余时间也应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时常自觉鉴别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畅通、完美;在生活中纠正父母、长辈语言中的错词、习惯用语;坚持收听广播,写日记,抄名人名言,搞小记者采访等。这些活动既增长了知识才干,又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陈雪梅,教师,现居甘肃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