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作为郑州市综合客运体系的建设平台,布局时充分考虑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客运站场布局相衔接,以减少旅客的换乘次数,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同时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市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郑州市东接南京、连云港,西邻西安,北靠石家庄,南毗武汉,贯穿境内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和京港澳、连霍两条国家高速公路交汇郑州所形成的“井”字形干线路网,使郑州市成为沟通华北、中南、华东、西北地区综合运输网的中心,在全国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居于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重要地位。
公路客运枢纽是形势所迫
1992年,郑州曾经做过一个公路主枢纽规划的客运站场布局方案,该方案当时基本符合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随着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原布局方案已经很难适应郑州市公路运输市场新发展的客观需求。
目前,郑州市的市中心城区现有正规公路客运站9个,绝大多数都分布在三环以内,其中东部主要分布有客运东站、郑汴路站和豫安快运客运站三个客运站,北部有客运北站,西部有客运西站,南部有客运总站,郑州火车站周边有客运中心站和客运南站。
现有的客运站场大部分建设时间较早,这些站场在设施配备、功能设计方面都已无法适应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心城区现有的9个客运站中,有3个客运站是临时站点或非正规营运站点,但是这三个站的日均旅客发送量却达到了1.5万人。作为旅客发送量最大的客运中心站,站场规模严重不足,旅客候车环境拥挤,服务水平大大降低。
就客运站点的分布来看,中心城区现有的客运站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周边、中心城区繁华地段,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火车站附近聚集了过多的客运站,使得周边地段的交通越来越拥挤,交通堵塞经常发生。
而在站场管理上,目前郑州市的大部分客运站仍以传统方式为主,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造成不规范运营现象普遍存在,许多运营车辆仍在站外或沿线区域等客、兜客。
此外,现有客运站场也缺乏与公路网络的合理衔接、与铁路站场、公共交通系统也没有完全实现统一规划,使得客流集散不够顺畅,部分车站站内外客流、车流组织较乱,乘车环境和乘车秩序较差。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郑州市规划建设一个科学的公路客运枢纽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8个客运站组成客运枢纽
2009年5月,由郑州市交通局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的郑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出炉。据主编人员胡希元、陈建华介绍,郑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环保节约”的指导思想,立足“中原城市群”核心的战略定位,注重强化郑州市与洛阳、开封等“中原城市群”及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截止2007年底的资料显示,郑州市共有公路客运站1192个(含简易站及招呼站1069个),其中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27个,三级客运站6个,其余为四级及以下客运站。从客运站的空间分布来看,全市1192个客运站中市辖区有528个,荥阳市有115个,新郑市有108个,登封市有111个,新密市有113个,巩义市有119个,中牟县有98个。
因此,客运枢纽依照“均匀布局”的总体思路,兼顾不同方向客流的服务需求,最终确定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系统由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等8个客运站组成,总占地面积为63万平方米,设计总发送能力为17.2万人次/日。
根据预测,郑州市2020年公路客运站场旅客日发送量约18.6万人次,其中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站场的日旅客发送量17万人次左右。加上,河南省是我国的第一人口大省,郑州市也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客流量明显高于一般的枢纽城市,因此,为发挥客运站场的规模效益,郑州市适宜于规划一级站的客运枢纽站场,平均单个客运站的日旅客发送能力取1—2.5万人次为宜。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规划目标年郑州市公路客运站场旅客发送量预测结果,同时综合考虑各规划站场的实际用地条件等站场建设规模影响因素,规划推算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占地面积应该在60万平方米—69万平方米之间。
于是,便有了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郑州客运中心站、郑州客运南站、郑州客运西站、郑州客运北站、郑州客运西北站、郑州客运西南站、荥阳客运站等的规划和布局。
综合运输方式客运站场布局
客运枢纽是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在交通网络中起到汇集和分配客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就是对客流进行有效的“疏”、“导”。与其它运输方式站场相比,公路站场布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便于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因此,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作为郑州市综合客运体系的建设平台,布局时充分考虑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客运站场布局相衔接,以减少旅客的换乘次数,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据调查,郑州市作为我国中部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主要依靠公路、铁路这两种陆路交通方式来开展对外社会经济联系,因此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时重点考虑了与铁路客运站的有机衔接。
从郑州市的铁路客运站组织现状来看,目前郑州市铁路客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是由现郑州铁路客运站进行组织的。根据铁路部门的先期预测,2010年郑州铁路枢纽的日旅客发送量将超过10万人。
此外,根据铁道部门的相关规划,郑州市在“十一五”期间新建郑西(徐兰)、郑石(京广)、郑武(京广)客运专线,并在郑东新区新建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建成后的客运专线分担现有陇海铁路、京广铁路的大部分中长途客流。
为适应郑州市铁路运输网络格局变化的客观需要,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重点考虑了铁路运输网线功能布局的调整,有机衔接规划建设的郑东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
而在跟民航的衔接上,规划期内,郑州市将完成新郑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并预留第二跑道,继续加强新郑国际机场的区域辐射能力,提升新郑国际机场的区域服务水平,力争把新郑机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港。
此外,为了加强新郑国际机场与城市的联系,规划新建郑少高速与机场高速联络线,同时规划建设市区与机场联系的轨道线和快速路。
客运枢纽规划符合市场需求
国家公路客运枢纽作为最高层次的公路客运枢纽,主要为跨省、跨地市的中长途客流提供运输组织服务。
鉴于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枢纽中心,在过境交通的组织中作用明显。依托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国道107、国道310等公路干线,郑州市在河南省的交通组织中又发挥着核心作用。
根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郑州市将规划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因此,郑州市的城市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与周边省、市的人员、物资交流也将日趋频繁。
体现在交通运输上:一方面城市群内更多的人员、物资交流需要通过郑州市实现中转,另外一个方面,以郑州市为中心,联系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型人员、物资交流将逐步增多。
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作为郑州市公路交通运输服务网络重要的基础设施载体和客运生产组织平台,规划建议,应该依托国家高速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充分发挥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的公路旅客运输组织功能,为郑州市或经由郑州市中转的跨省、跨地市的中长途客流提供运输组织服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为中原城市群的对外人员沟通交流和郑州市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人员交流提供运输组织服务。
另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未来郑州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大力推进以城带乡、统筹协调,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发展。
因此,可以预计未来郑州市与下辖的市域内其他县市之间的经济社会交流将日渐增多。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在承担跨省、跨地市中长途客流运输组织任务的同时,还将兼顾运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为市域内的短途客流提供服务,支持郑州市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作者单位:刘常平,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罗昭鸿,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华荣,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陆静,《运输经理世界》杂志记者)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同时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市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郑州市东接南京、连云港,西邻西安,北靠石家庄,南毗武汉,贯穿境内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和京港澳、连霍两条国家高速公路交汇郑州所形成的“井”字形干线路网,使郑州市成为沟通华北、中南、华东、西北地区综合运输网的中心,在全国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居于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重要地位。
公路客运枢纽是形势所迫
1992年,郑州曾经做过一个公路主枢纽规划的客运站场布局方案,该方案当时基本符合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随着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原布局方案已经很难适应郑州市公路运输市场新发展的客观需求。
目前,郑州市的市中心城区现有正规公路客运站9个,绝大多数都分布在三环以内,其中东部主要分布有客运东站、郑汴路站和豫安快运客运站三个客运站,北部有客运北站,西部有客运西站,南部有客运总站,郑州火车站周边有客运中心站和客运南站。
现有的客运站场大部分建设时间较早,这些站场在设施配备、功能设计方面都已无法适应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心城区现有的9个客运站中,有3个客运站是临时站点或非正规营运站点,但是这三个站的日均旅客发送量却达到了1.5万人。作为旅客发送量最大的客运中心站,站场规模严重不足,旅客候车环境拥挤,服务水平大大降低。
就客运站点的分布来看,中心城区现有的客运站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周边、中心城区繁华地段,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火车站附近聚集了过多的客运站,使得周边地段的交通越来越拥挤,交通堵塞经常发生。
而在站场管理上,目前郑州市的大部分客运站仍以传统方式为主,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造成不规范运营现象普遍存在,许多运营车辆仍在站外或沿线区域等客、兜客。
此外,现有客运站场也缺乏与公路网络的合理衔接、与铁路站场、公共交通系统也没有完全实现统一规划,使得客流集散不够顺畅,部分车站站内外客流、车流组织较乱,乘车环境和乘车秩序较差。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郑州市规划建设一个科学的公路客运枢纽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8个客运站组成客运枢纽
2009年5月,由郑州市交通局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的郑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出炉。据主编人员胡希元、陈建华介绍,郑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环保节约”的指导思想,立足“中原城市群”核心的战略定位,注重强化郑州市与洛阳、开封等“中原城市群”及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截止2007年底的资料显示,郑州市共有公路客运站1192个(含简易站及招呼站1069个),其中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27个,三级客运站6个,其余为四级及以下客运站。从客运站的空间分布来看,全市1192个客运站中市辖区有528个,荥阳市有115个,新郑市有108个,登封市有111个,新密市有113个,巩义市有119个,中牟县有98个。
因此,客运枢纽依照“均匀布局”的总体思路,兼顾不同方向客流的服务需求,最终确定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系统由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等8个客运站组成,总占地面积为63万平方米,设计总发送能力为17.2万人次/日。
根据预测,郑州市2020年公路客运站场旅客日发送量约18.6万人次,其中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站场的日旅客发送量17万人次左右。加上,河南省是我国的第一人口大省,郑州市也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客流量明显高于一般的枢纽城市,因此,为发挥客运站场的规模效益,郑州市适宜于规划一级站的客运枢纽站场,平均单个客运站的日旅客发送能力取1—2.5万人次为宜。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规划目标年郑州市公路客运站场旅客发送量预测结果,同时综合考虑各规划站场的实际用地条件等站场建设规模影响因素,规划推算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占地面积应该在60万平方米—69万平方米之间。
于是,便有了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郑州客运中心站、郑州客运南站、郑州客运西站、郑州客运北站、郑州客运西北站、郑州客运西南站、荥阳客运站等的规划和布局。
综合运输方式客运站场布局
客运枢纽是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在交通网络中起到汇集和分配客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就是对客流进行有效的“疏”、“导”。与其它运输方式站场相比,公路站场布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便于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因此,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作为郑州市综合客运体系的建设平台,布局时充分考虑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客运站场布局相衔接,以减少旅客的换乘次数,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据调查,郑州市作为我国中部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主要依靠公路、铁路这两种陆路交通方式来开展对外社会经济联系,因此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时重点考虑了与铁路客运站的有机衔接。
从郑州市的铁路客运站组织现状来看,目前郑州市铁路客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是由现郑州铁路客运站进行组织的。根据铁路部门的先期预测,2010年郑州铁路枢纽的日旅客发送量将超过10万人。
此外,根据铁道部门的相关规划,郑州市在“十一五”期间新建郑西(徐兰)、郑石(京广)、郑武(京广)客运专线,并在郑东新区新建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建成后的客运专线分担现有陇海铁路、京广铁路的大部分中长途客流。
为适应郑州市铁路运输网络格局变化的客观需要,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重点考虑了铁路运输网线功能布局的调整,有机衔接规划建设的郑东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
而在跟民航的衔接上,规划期内,郑州市将完成新郑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并预留第二跑道,继续加强新郑国际机场的区域辐射能力,提升新郑国际机场的区域服务水平,力争把新郑机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港。
此外,为了加强新郑国际机场与城市的联系,规划新建郑少高速与机场高速联络线,同时规划建设市区与机场联系的轨道线和快速路。
客运枢纽规划符合市场需求
国家公路客运枢纽作为最高层次的公路客运枢纽,主要为跨省、跨地市的中长途客流提供运输组织服务。
鉴于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枢纽中心,在过境交通的组织中作用明显。依托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国道107、国道310等公路干线,郑州市在河南省的交通组织中又发挥着核心作用。
根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郑州市将规划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因此,郑州市的城市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与周边省、市的人员、物资交流也将日趋频繁。
体现在交通运输上:一方面城市群内更多的人员、物资交流需要通过郑州市实现中转,另外一个方面,以郑州市为中心,联系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型人员、物资交流将逐步增多。
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作为郑州市公路交通运输服务网络重要的基础设施载体和客运生产组织平台,规划建议,应该依托国家高速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充分发挥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的公路旅客运输组织功能,为郑州市或经由郑州市中转的跨省、跨地市的中长途客流提供运输组织服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为中原城市群的对外人员沟通交流和郑州市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人员交流提供运输组织服务。
另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未来郑州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大力推进以城带乡、统筹协调,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发展。
因此,可以预计未来郑州市与下辖的市域内其他县市之间的经济社会交流将日渐增多。郑州国家公路客运枢纽在承担跨省、跨地市中长途客流运输组织任务的同时,还将兼顾运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为市域内的短途客流提供服务,支持郑州市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作者单位:刘常平,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罗昭鸿,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华荣,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陆静,《运输经理世界》杂志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