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阅读,就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让学生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组合”。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读说结合,有声的组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習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 《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木偶后来会变得怎么样?又会发生什么是呢?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并滔滔不绝。有的说,小木偶那么善良,而且也具有了人的表情了,不会再被人误会了的。有的说、、、、、、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想象力也很丰富,认为好人有好报,善良的小木偶会被人们所喜欢的。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二、读看结合,有色的组合。
小学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江面上人怎么样?江面上刚开始是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自然情境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由于就这样由图像,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读思结合,有情的组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蚕姑娘是怎样慢慢变成蛾姑娘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蚕姑娘的变化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盖间新房”、“开了窗”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蚕姑娘的变化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四、读演结合,有趣的组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 《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演《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陶罐和铁罐面具,椅子等各种道具,还把陶罐和铁罐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铁罐的骄傲不可一世的态度、令人讨厌,要向铁罐一样做个言行谦虚的人,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五、读画结合,有意的组合。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学画》一课时,我就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荷花”。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如果让他们去画湖中千姿百态荷花,效果可能差了一点。于是我干脆绘制了一幅荷花图,复制后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第二段后为画面添加色彩,补充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阳光照得满湖通红”表现出来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画出来了;“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也栩栩如生了……看着一幅幅色彩缤纷的荷花图,我真为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叫好。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六、读写结合、有形的组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从低年级起就要重点培养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习作《家》 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用“……是……的家”写法,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六个”方面的组合,还有更多。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读说结合,有声的组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習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 《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木偶后来会变得怎么样?又会发生什么是呢?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并滔滔不绝。有的说,小木偶那么善良,而且也具有了人的表情了,不会再被人误会了的。有的说、、、、、、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想象力也很丰富,认为好人有好报,善良的小木偶会被人们所喜欢的。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二、读看结合,有色的组合。
小学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江面上人怎么样?江面上刚开始是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自然情境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由于就这样由图像,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读思结合,有情的组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蚕姑娘是怎样慢慢变成蛾姑娘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蚕姑娘的变化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盖间新房”、“开了窗”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蚕姑娘的变化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四、读演结合,有趣的组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 《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演《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陶罐和铁罐面具,椅子等各种道具,还把陶罐和铁罐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铁罐的骄傲不可一世的态度、令人讨厌,要向铁罐一样做个言行谦虚的人,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五、读画结合,有意的组合。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学画》一课时,我就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荷花”。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如果让他们去画湖中千姿百态荷花,效果可能差了一点。于是我干脆绘制了一幅荷花图,复制后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第二段后为画面添加色彩,补充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阳光照得满湖通红”表现出来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画出来了;“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也栩栩如生了……看着一幅幅色彩缤纷的荷花图,我真为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叫好。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六、读写结合、有形的组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从低年级起就要重点培养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习作《家》 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用“……是……的家”写法,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六个”方面的组合,还有更多。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