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对该教学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价值所在。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法》网络课程的建设,阐述了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应用,为网络教育资源的协作开发和共享应用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0-0078-04
网络课程是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的支撑环境。[1]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对该教学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价值所在。
一、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课程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等特点,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2]为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突现网络教学的优势,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设计时力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1)界面友好
整个教学网站的风格统一,色彩搭配淡雅,动静适宜,尽量避免无益信息的干扰;画面简洁,布局突出重点,保证学生能充分感知对象;文字排版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对较长的文章采用分页处理;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设置了可改变显示区域窗口大小的功能,并能对其中的文字进行放大、缩小,操作简便、灵活,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有效地突破了屏幕显示的局限;配图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符合本课程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从而使画面和内容达到和谐统一,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本网络课程的艺术感染力。
(2)功能便捷
由于网络课程中的内容、资源丰富,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导航系统,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时容易迷航。为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网络课程设计了布局清晰、合理的导航系统(见图1):页面上方是课程主要模块的菜单栏式导航,下方左窗框是模块内容层级折叠导航,下方右窗框(正文框)则显示当前链接的具体内容,同时正文框的上方会显示当前位置,并有相关上级目录的链接。此外,我们设置的搜索功能(需登录后使用)可以使用户能在站内快速查阅同一内容的文章,只要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相关内容的文章便会列出,并且关键词会在页面上高亮显示。这些设计使整个网络课程的导航清晰、内容跳转方便快捷。
2.交互性原则
根据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协作性特点,我们在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上,设置有“点评探究”、“综合实践”、“资源共享”、“教学沙龙”等师生互动模块,使学习活动多样化,而“教学沙龙”模块的设计就为教师与学生构建了一个可直接对话的平台,师生可就小学语文教学法中的有关问题展开在线讨论。[3]
3.开放性原则
我们设计的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滞后、不可扩充的缺陷,我们在各章教案中设置有在线设计教案和上传教案的功能,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创设全新的、个性化教案,使教学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2)学习环境是开放的
为了给学习者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我们在“综合实践”模块中,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全方位实践活动空间;模块组织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在“资源共享”、“热点网站”模块中设置了允许用户上传、推荐的功能,让所有学习者都可以成为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使学习者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学习活动过程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课堂,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的开放性使本课程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充满时代气息。
二、网络课程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实现其教学功能的重要保障,下面笔者将结合网络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4]本课程的学习者是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方向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不少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能够在宿舍上网,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习者特征及专业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学习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个性化自主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使学习者具备搜集、判断和组织信息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个人与其他成员合作探究的能力,评价同伴学习过程和创作过程的能力,参考评价反馈并修订方案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等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及媒体使用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科,是一种“应用性的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语文教学知识(包括语文教学的事实和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增强语文教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具有初步的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生发展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5]教学内容分析是资源组织和开发的基础,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后续开发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
本网络课程分成“课程指南”、“各章教案”、“点评探究”、“综合实践”、“配套练习”、“资源共享”、“热点网站”、“教学沙龙”八个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在“各章教案”模块中根据具体的知识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阅读材料、教学片段、小学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热点网站等链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方便地调出相关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学习者可依据个人需求,通过超文本链接任意选择学习路径,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使相关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逻辑结构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学习环境设计
(1)自主学习环境设计
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我们在网络课程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内容完整、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课程指南”模块中,我们提供了课程简介、目录及各章节目标,“各章教案”模块中包含了本课程52个课时的系列完整教案,既方便教师了解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计划,又便于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覆盖本课程各章教学的文字教学案例、教师的推荐阅读论文、各章节的参考阅读文献以及与小学语文教学法相关的热点网站链接,这样,使学生既能了解小学语文教改动态,获取当前新的教改信息,又能学到各种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在“资源共享”模块中,收录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彩视频片段、一线教师的文字教学案例,还有我们原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CAI课件,这些具有师范性、模拟性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极大的空间,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实现的直观展示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使学生在直观的学习中掌握理论,领会知识,实现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2)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本网络课程通过“点评探究”、“综合实践”、“资源共享”、“教学沙龙”等师生互动模块,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让不同时空的学习者在该环境中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如何安排教的问题,包括内容的顺序安排和组织,尤其指学习活动的顺序和安排以及决定用什么方式传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等方面。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是构成网络课程的两大核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活动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如何应用网络课程中的八个模块开展本课程的教与学活动,我们的设计如图2所示:
(1)“课程指南”是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各章教案”进行知识精讲,并通过“配套练习”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各章教案”进行自主性学习,按需求对相关知识选择接受,并通过“配套练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教学内容在网络课程中除了满足学习所需,还可以给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材料,通过学习者的不断提取及教师的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形成螺旋上升循环趋势,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对教学内容结构层次的把握,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而学习者通过接受活动任务,回归到教学内容再次学习。[2]
(2)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有选择地对“点评探究”中正反兼顾、形式多样的文字教学案例进行示范性的点评,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尝试性点评,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案例的点评进行模仿尝试后,教师通过任务设计,将教学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利用“综合实践”中与各章节教学法内容密切相关、有启发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参与创作,通过发表评议、在线设计、推荐、上传更好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中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能力。
(4)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每一位学习者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大家用集体的智慧推动整个学习过程,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精华。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研究任务,学习者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到的新知识内化,并养成了独立思考、富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品质,使学生个性特长有了展示的空间。[2]
(5)此外,“资源共享”、“热点网站”为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学沙龙”则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引导,拓展学生的视野。[6]教师通过本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能随时为学习者解答各种疑问,了解学习者的研究动态,把握学习活动中各阶段的发展,以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这样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互动的对话平台,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方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6.教学评价系统设计
通过本网络课程的师生互动模块,教师可详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并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富成效;通过“配套练习”模块,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学习者可检测自己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套练习题都配有参考答案,我们在配套练习中还设置有出题系统,教师在其中可设置题型、设置分值、上传图片、提供答案,并能方便地编辑及删除题目,凸现了本网络课程的实用性,增强其智能化。
本网络课程自2003年6月起获得广西师范学院第二届教学软件立项后便开始设计开发,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但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理念下设计出来的网络课程将给学习者带来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Z].北京,2000.
[2]赵旻.网络课程中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0,(6).
[3]欧启忠.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资源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3-85,88.
[4]王靖,刘志文.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9):31.
[5]冯榕灿.Photoshop CS平面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170.
[6]欧启忠.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编辑:鲁利瑞)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0-0078-04
网络课程是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的支撑环境。[1]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对该教学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价值所在。
一、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课程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等特点,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2]为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突现网络教学的优势,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设计时力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1)界面友好
整个教学网站的风格统一,色彩搭配淡雅,动静适宜,尽量避免无益信息的干扰;画面简洁,布局突出重点,保证学生能充分感知对象;文字排版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对较长的文章采用分页处理;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设置了可改变显示区域窗口大小的功能,并能对其中的文字进行放大、缩小,操作简便、灵活,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有效地突破了屏幕显示的局限;配图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符合本课程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从而使画面和内容达到和谐统一,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本网络课程的艺术感染力。
(2)功能便捷
由于网络课程中的内容、资源丰富,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导航系统,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时容易迷航。为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网络课程设计了布局清晰、合理的导航系统(见图1):页面上方是课程主要模块的菜单栏式导航,下方左窗框是模块内容层级折叠导航,下方右窗框(正文框)则显示当前链接的具体内容,同时正文框的上方会显示当前位置,并有相关上级目录的链接。此外,我们设置的搜索功能(需登录后使用)可以使用户能在站内快速查阅同一内容的文章,只要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相关内容的文章便会列出,并且关键词会在页面上高亮显示。这些设计使整个网络课程的导航清晰、内容跳转方便快捷。
2.交互性原则
根据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协作性特点,我们在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上,设置有“点评探究”、“综合实践”、“资源共享”、“教学沙龙”等师生互动模块,使学习活动多样化,而“教学沙龙”模块的设计就为教师与学生构建了一个可直接对话的平台,师生可就小学语文教学法中的有关问题展开在线讨论。[3]
3.开放性原则
我们设计的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滞后、不可扩充的缺陷,我们在各章教案中设置有在线设计教案和上传教案的功能,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创设全新的、个性化教案,使教学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2)学习环境是开放的
为了给学习者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我们在“综合实践”模块中,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全方位实践活动空间;模块组织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在“资源共享”、“热点网站”模块中设置了允许用户上传、推荐的功能,让所有学习者都可以成为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使学习者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学习活动过程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课堂,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的开放性使本课程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充满时代气息。
二、网络课程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实现其教学功能的重要保障,下面笔者将结合网络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4]本课程的学习者是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方向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不少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能够在宿舍上网,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习者特征及专业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学习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个性化自主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使学习者具备搜集、判断和组织信息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个人与其他成员合作探究的能力,评价同伴学习过程和创作过程的能力,参考评价反馈并修订方案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等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及媒体使用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科,是一种“应用性的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语文教学知识(包括语文教学的事实和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增强语文教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具有初步的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生发展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5]教学内容分析是资源组织和开发的基础,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后续开发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
本网络课程分成“课程指南”、“各章教案”、“点评探究”、“综合实践”、“配套练习”、“资源共享”、“热点网站”、“教学沙龙”八个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在“各章教案”模块中根据具体的知识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阅读材料、教学片段、小学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热点网站等链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方便地调出相关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学习者可依据个人需求,通过超文本链接任意选择学习路径,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使相关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逻辑结构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学习环境设计
(1)自主学习环境设计
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我们在网络课程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内容完整、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课程指南”模块中,我们提供了课程简介、目录及各章节目标,“各章教案”模块中包含了本课程52个课时的系列完整教案,既方便教师了解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计划,又便于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覆盖本课程各章教学的文字教学案例、教师的推荐阅读论文、各章节的参考阅读文献以及与小学语文教学法相关的热点网站链接,这样,使学生既能了解小学语文教改动态,获取当前新的教改信息,又能学到各种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在“资源共享”模块中,收录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彩视频片段、一线教师的文字教学案例,还有我们原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CAI课件,这些具有师范性、模拟性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极大的空间,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实现的直观展示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使学生在直观的学习中掌握理论,领会知识,实现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2)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本网络课程通过“点评探究”、“综合实践”、“资源共享”、“教学沙龙”等师生互动模块,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让不同时空的学习者在该环境中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如何安排教的问题,包括内容的顺序安排和组织,尤其指学习活动的顺序和安排以及决定用什么方式传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等方面。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是构成网络课程的两大核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活动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如何应用网络课程中的八个模块开展本课程的教与学活动,我们的设计如图2所示:
(1)“课程指南”是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各章教案”进行知识精讲,并通过“配套练习”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各章教案”进行自主性学习,按需求对相关知识选择接受,并通过“配套练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教学内容在网络课程中除了满足学习所需,还可以给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材料,通过学习者的不断提取及教师的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形成螺旋上升循环趋势,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对教学内容结构层次的把握,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而学习者通过接受活动任务,回归到教学内容再次学习。[2]
(2)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有选择地对“点评探究”中正反兼顾、形式多样的文字教学案例进行示范性的点评,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尝试性点评,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案例的点评进行模仿尝试后,教师通过任务设计,将教学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利用“综合实践”中与各章节教学法内容密切相关、有启发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参与创作,通过发表评议、在线设计、推荐、上传更好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中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能力。
(4)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每一位学习者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大家用集体的智慧推动整个学习过程,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精华。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研究任务,学习者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到的新知识内化,并养成了独立思考、富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品质,使学生个性特长有了展示的空间。[2]
(5)此外,“资源共享”、“热点网站”为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学沙龙”则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引导,拓展学生的视野。[6]教师通过本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能随时为学习者解答各种疑问,了解学习者的研究动态,把握学习活动中各阶段的发展,以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这样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互动的对话平台,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方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6.教学评价系统设计
通过本网络课程的师生互动模块,教师可详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并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富成效;通过“配套练习”模块,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学习者可检测自己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套练习题都配有参考答案,我们在配套练习中还设置有出题系统,教师在其中可设置题型、设置分值、上传图片、提供答案,并能方便地编辑及删除题目,凸现了本网络课程的实用性,增强其智能化。
本网络课程自2003年6月起获得广西师范学院第二届教学软件立项后便开始设计开发,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但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理念下设计出来的网络课程将给学习者带来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Z].北京,2000.
[2]赵旻.网络课程中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0,(6).
[3]欧启忠.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资源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3-85,88.
[4]王靖,刘志文.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9):31.
[5]冯榕灿.Photoshop CS平面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170.
[6]欧启忠.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