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让学生视作文为乐趣,最终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得到升华。
【关键词】作文 训练 好书 即兴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那么关于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具体操作,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进行培养呢?
一、训练学生主动读书并推荐好书的能力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让学生编写并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体现出了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搜集资料,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比如,学生在学完《太阳》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中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不利的方面等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人类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可以组织学生评选“精彩之页”和“最佳制卡人”。
二、训练学生口头作文、即兴作文的能力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抓住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两分钟演讲。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
2、即兴作文的安排。口头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
三、训练学生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判、互评的原则。
四、培养学生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的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即为仿写。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并有所创造。
除了仿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简单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进行续写。
总之,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让学生视作文为乐趣,最终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得到升华。
【关键词】作文 训练 好书 即兴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那么关于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具体操作,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进行培养呢?
一、训练学生主动读书并推荐好书的能力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让学生编写并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体现出了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搜集资料,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比如,学生在学完《太阳》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中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不利的方面等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人类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可以组织学生评选“精彩之页”和“最佳制卡人”。
二、训练学生口头作文、即兴作文的能力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抓住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两分钟演讲。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
2、即兴作文的安排。口头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
三、训练学生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判、互评的原则。
四、培养学生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的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即为仿写。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并有所创造。
除了仿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简单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进行续写。
总之,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让学生视作文为乐趣,最终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