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高考,各个学校纷纷贴出了各具特色的励志标语,其中不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常规标语。而今年更为博人眼球当属一些“神标语”:“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这是一个文化兼容的时代,在各种文化争芳斗艳的今天,有这样的标语也不足为奇,更何况这样的标语更符合现在“90后”的心理特征,我们何不用更为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呢?
名人警言历来都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现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潮标语也在逐渐浮现,这些标语无不充满了或艰辛、或励志、或决绝的色彩。相较于常规标语,这些标语在风格上独树一帜,诙谐幽默,对于长期处于“极端压力舱”中的高三学子来说,更能缓解他们的紧张和压力。电影《青春派》中复读的男主人公,居然就是在班主任“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本科大楼”的轰炸中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的确,高考不相信运气,只青睐实力,但这些“神标语”却可以帮助学子们舒缓压力,用更加积极自然的状态来面对高考,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呢?
对于经历十余年寒窗苦读、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神标语”不仅是释放压力的表现,更是对自我和时代的一种解放和呼喊。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经反复论证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他看来,中国要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而立人的前提则在于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绝不人云亦云。表面上,山西某中学的学生似乎是愤懑于社会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用学生的方式呐喊着表达了出来。而实际上,“神标语”中透露出的戏谑、谦卑和张狂,道出了学生们对高考最真实的内心体验,也折射出了当今“90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敢于表达的勇气。鲁迅不仅讲求“与其抑英哲以就凡庸,曷若置众人而希英哲”的觉醒,他更希望人人都成为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而不要把看似异类的“新人”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神标语”让更多学子能自由地表达内心对时代的认知、传递勇于拼搏的正能量,这恰恰是传统教育所不能给予学生的。
在今天,张扬自我不失为个性的体现。面对“神标语”,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学生释放压力与表现自我的体现。只要学生不迷失自我,把教室黑板上方那块“空地”赠给学生,让其成为“高考压力舱”中释放压力、激励自我的一方乐土,又有何妨呢?
点评:文章从“神标语”的出现入手,结合时代特征,指出这些“神标语”正体现了当今“90后”的心理特征,并提出要宽容看待的观点。接着文章从“神标语”的风格特征入手,分析其对处于“极端压力舱”中的高三学子所起到的缓解压力、鼓舞士气的作用,从而肯定“神标语”的意义;进而又从自我延伸到时代,以鲁迅的“立人”为例,分析“神标语”的深层次意义——它是学生对自我和时代的一种解放和呼喊,表明了一种向上、拼搏的态度。文章由自我到时代、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透彻深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名人警言历来都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现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潮标语也在逐渐浮现,这些标语无不充满了或艰辛、或励志、或决绝的色彩。相较于常规标语,这些标语在风格上独树一帜,诙谐幽默,对于长期处于“极端压力舱”中的高三学子来说,更能缓解他们的紧张和压力。电影《青春派》中复读的男主人公,居然就是在班主任“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本科大楼”的轰炸中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的确,高考不相信运气,只青睐实力,但这些“神标语”却可以帮助学子们舒缓压力,用更加积极自然的状态来面对高考,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呢?
对于经历十余年寒窗苦读、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神标语”不仅是释放压力的表现,更是对自我和时代的一种解放和呼喊。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经反复论证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他看来,中国要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而立人的前提则在于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绝不人云亦云。表面上,山西某中学的学生似乎是愤懑于社会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用学生的方式呐喊着表达了出来。而实际上,“神标语”中透露出的戏谑、谦卑和张狂,道出了学生们对高考最真实的内心体验,也折射出了当今“90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敢于表达的勇气。鲁迅不仅讲求“与其抑英哲以就凡庸,曷若置众人而希英哲”的觉醒,他更希望人人都成为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而不要把看似异类的“新人”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神标语”让更多学子能自由地表达内心对时代的认知、传递勇于拼搏的正能量,这恰恰是传统教育所不能给予学生的。
在今天,张扬自我不失为个性的体现。面对“神标语”,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学生释放压力与表现自我的体现。只要学生不迷失自我,把教室黑板上方那块“空地”赠给学生,让其成为“高考压力舱”中释放压力、激励自我的一方乐土,又有何妨呢?
点评:文章从“神标语”的出现入手,结合时代特征,指出这些“神标语”正体现了当今“90后”的心理特征,并提出要宽容看待的观点。接着文章从“神标语”的风格特征入手,分析其对处于“极端压力舱”中的高三学子所起到的缓解压力、鼓舞士气的作用,从而肯定“神标语”的意义;进而又从自我延伸到时代,以鲁迅的“立人”为例,分析“神标语”的深层次意义——它是学生对自我和时代的一种解放和呼喊,表明了一种向上、拼搏的态度。文章由自我到时代、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透彻深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