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心理学》是体育院校的必修课,它主要研究的是师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对师生的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实验能够为师生心理机能状态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把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建构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实验操作、理论创新及科学研究能力。开展好实验教学,教师不仅要积极探讨自变量是如何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还要认真分析其在體育实践中的应用,建立具有“学、会、用”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
1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基础
1.1 学校人才培养方向
高校向来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社会检验学生的“标尺”,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培养学生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三者结合实现;所以,课程定位、内容安排、教学处理等就成为培养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体育心理学》是学生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
1.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鉴别理论真伪、探索新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正符合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师资,使学生具备系统、扎实的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能够遵循学校体育教育规律,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体育科研和体育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3 心理学科建设发展
根据心理学实验的主要特点,对实验室条件、实验人员和实验仪器设备提出了要求;达不到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随着高校心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心理学实验室新添了一批高、精、尖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水平大大提升。同时,实验教学老师一般具有多年从教经验、精通业务,实验室还配置了专门实验教学辅助人员和研究生助管人员,实验教学软件方面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如何有效、综合地利用好实验仪器设备,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与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相统一的实验项目。如何通过心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严谨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操作技能;如何逐步解决好实验教学大纲的制订,实验教材的编写,单独实验课的设置,实验效果的评价以及课内外科研实践的结合,不同学科实验的结合等就成为心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和当务之急。依托上述软、硬件因素,为“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开展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并为之奠定了基础。
2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2.1 “学”
所谓“学”是指系统听课,了解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及关键内容,做到深入和灵活。“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是对“学”的要求,需要革新用什么手段教学的问题,同时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例如学生可以了解“体育锻炼对儿童认知能力提升的影响”,他们需要了解基于心理学的体育锻炼和学习认知能力测评方面的实验。
2.2 “会”
所谓“会”是指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实验知识与体育实践密切结合,能够分析与归纳;“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是对“会”的要求,需要建立关于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过程等方面的评价体系。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体育心理学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结论、教师评语等部分。
2.3 “用”
所谓“用”是指能应用体育心理实验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什么用”、“用什么”、“怎么用”是对“用”的要求,需要考虑使用学习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如何去服务体育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能否借鉴某种方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并设计出相应实验进行有效的测评。
“学、会、用”虽然体现出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但是在心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对每一个实验的理论基础,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操作程序以及评价体系都应该进行探讨,展现出专业特色。
3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整体性,“学、会、用”的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出三个一体:知识与能力的一体、技能与素质的一体、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层次性,根据体育教学实际和体育心理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操作,实现“掌握原理、熟悉仪器——规定实验——自选实验”的层次突破。针对性,该模式既考虑了普适性实验,又针对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以及青少年儿童从事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问题(例如逆反心理的克服,锻炼兴趣的培养,人际关系的促进等)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多样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该模式将课堂实验分为操作实验、演示实验(现场演示和录像演示,其中“录像教学”和“网络教学”是亮点)。突破性,该模式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内容上增添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手段上拍摄了体育心理实验教学录像,制作了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材料;评价上增加了实验成绩的评定比例、增设了实验操作考试、创编了实验练习题等。创造性,该模式以实验原理为主线,建构了实验组合方式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4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4.1 理论支撑
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者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传统实验教学的要求包括:教师事先充分准备,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学生开始实验前,教师通过讲授或谈话的方式对实验目的和要求、原理、仪器设备使用、操作等内容进行说明或示范;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进行科研态度和方法的教育。实验结束后,由师生或教师进行小结,并由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这种教学要求和形式可能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教学模式呆板、考核方法不完善、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材单调等。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探索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其指导思想就是在教学和科学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周密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4.2 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是现场仪器演示加上教师说教、随后学生操作,不能将“教师”带回去自主学习,也无法很好地做到“预习、学习和复习”的结合;加之,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學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因此,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依据《体育心理学》教材出版了《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实验脚本、拍摄了实验录像、制作了教学光盘(已出版《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和多媒体网页课件,主要可以作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自学材料。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MOOC的形式,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
4.3 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理论和技能,还能较好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它们分别考察的能力如下。其一,理论考核——检查知识熟悉情况(已出版《体育心理实验习题集》)。其二,实践考核——检查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其三,实验讲述——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其四,实验报告——检验学生的掌握和文字表述能力;其五,实验设计——检查学生关于某个问题实验方案的确定和创新能力。多轮实验教学后,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实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视野,提高了从事相关研究的兴趣等)和教师的教学评价(例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氛围良好,学生主动性提升等),发现该模式效果良好。
4.4 实际应用
从实验心理学上讲,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怎样设计实验非常重要,这需要系统化和细致化。在“授人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即在理解和掌握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设定情境和自身情况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可分为可操纵的自变量和应控制的无关变量。自变量主要是借助于声、光或机械等形式并通过听觉、视觉或其它感觉通道传送给学生的各种信息,例如图形、字符、言语、时空特征或模拟情景等。学生按指导语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操作反应,由专用的仪器或设备对特定的反应所测定和记录的数据就成为因变量的指标。
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际的情况,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是最为关键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了解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掌握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自变量,以及可以将自变量分为几个因素;了解仪器设备的主要功能,明确可以选择哪些指标监测自变量给人体带来的变化。除日常的实验教学外,还对实验室开放有一定的促进,从而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进行心理学指标的测评,也可以结合其它学科指标综合评价。这一阶段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实现从自变量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通过教师的帮助,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和提炼实验结论。这一阶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三,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自由组合、设计实验操作,得到结果、得出结论。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将实验辅导转变为实验引导,提倡学生自主性实验,突出综合设计和创新精神。这一阶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二点都是为了实际应用打基础的过程,实际应用可以体现在第三点。
5 结论与建议
该模式增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后续的体育心理实验教学研究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和加强实际应用,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并撰写实验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研室)
1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基础
1.1 学校人才培养方向
高校向来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社会检验学生的“标尺”,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培养学生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三者结合实现;所以,课程定位、内容安排、教学处理等就成为培养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体育心理学》是学生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
1.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鉴别理论真伪、探索新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正符合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师资,使学生具备系统、扎实的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能够遵循学校体育教育规律,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体育科研和体育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3 心理学科建设发展
根据心理学实验的主要特点,对实验室条件、实验人员和实验仪器设备提出了要求;达不到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随着高校心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心理学实验室新添了一批高、精、尖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水平大大提升。同时,实验教学老师一般具有多年从教经验、精通业务,实验室还配置了专门实验教学辅助人员和研究生助管人员,实验教学软件方面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如何有效、综合地利用好实验仪器设备,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与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相统一的实验项目。如何通过心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严谨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操作技能;如何逐步解决好实验教学大纲的制订,实验教材的编写,单独实验课的设置,实验效果的评价以及课内外科研实践的结合,不同学科实验的结合等就成为心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和当务之急。依托上述软、硬件因素,为“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开展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并为之奠定了基础。
2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2.1 “学”
所谓“学”是指系统听课,了解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及关键内容,做到深入和灵活。“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是对“学”的要求,需要革新用什么手段教学的问题,同时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例如学生可以了解“体育锻炼对儿童认知能力提升的影响”,他们需要了解基于心理学的体育锻炼和学习认知能力测评方面的实验。
2.2 “会”
所谓“会”是指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实验知识与体育实践密切结合,能够分析与归纳;“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是对“会”的要求,需要建立关于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过程等方面的评价体系。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体育心理学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结论、教师评语等部分。
2.3 “用”
所谓“用”是指能应用体育心理实验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什么用”、“用什么”、“怎么用”是对“用”的要求,需要考虑使用学习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如何去服务体育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能否借鉴某种方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并设计出相应实验进行有效的测评。
“学、会、用”虽然体现出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但是在心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对每一个实验的理论基础,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操作程序以及评价体系都应该进行探讨,展现出专业特色。
3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整体性,“学、会、用”的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出三个一体:知识与能力的一体、技能与素质的一体、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层次性,根据体育教学实际和体育心理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操作,实现“掌握原理、熟悉仪器——规定实验——自选实验”的层次突破。针对性,该模式既考虑了普适性实验,又针对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以及青少年儿童从事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问题(例如逆反心理的克服,锻炼兴趣的培养,人际关系的促进等)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多样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该模式将课堂实验分为操作实验、演示实验(现场演示和录像演示,其中“录像教学”和“网络教学”是亮点)。突破性,该模式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内容上增添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手段上拍摄了体育心理实验教学录像,制作了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材料;评价上增加了实验成绩的评定比例、增设了实验操作考试、创编了实验练习题等。创造性,该模式以实验原理为主线,建构了实验组合方式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4 “学、会、用”体育心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4.1 理论支撑
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者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传统实验教学的要求包括:教师事先充分准备,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学生开始实验前,教师通过讲授或谈话的方式对实验目的和要求、原理、仪器设备使用、操作等内容进行说明或示范;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进行科研态度和方法的教育。实验结束后,由师生或教师进行小结,并由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这种教学要求和形式可能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教学模式呆板、考核方法不完善、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材单调等。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探索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其指导思想就是在教学和科学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周密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4.2 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是现场仪器演示加上教师说教、随后学生操作,不能将“教师”带回去自主学习,也无法很好地做到“预习、学习和复习”的结合;加之,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學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因此,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依据《体育心理学》教材出版了《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实验脚本、拍摄了实验录像、制作了教学光盘(已出版《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和多媒体网页课件,主要可以作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自学材料。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MOOC的形式,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
4.3 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理论和技能,还能较好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它们分别考察的能力如下。其一,理论考核——检查知识熟悉情况(已出版《体育心理实验习题集》)。其二,实践考核——检查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其三,实验讲述——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其四,实验报告——检验学生的掌握和文字表述能力;其五,实验设计——检查学生关于某个问题实验方案的确定和创新能力。多轮实验教学后,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实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视野,提高了从事相关研究的兴趣等)和教师的教学评价(例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氛围良好,学生主动性提升等),发现该模式效果良好。
4.4 实际应用
从实验心理学上讲,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怎样设计实验非常重要,这需要系统化和细致化。在“授人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即在理解和掌握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设定情境和自身情况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可分为可操纵的自变量和应控制的无关变量。自变量主要是借助于声、光或机械等形式并通过听觉、视觉或其它感觉通道传送给学生的各种信息,例如图形、字符、言语、时空特征或模拟情景等。学生按指导语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操作反应,由专用的仪器或设备对特定的反应所测定和记录的数据就成为因变量的指标。
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际的情况,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是最为关键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了解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掌握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自变量,以及可以将自变量分为几个因素;了解仪器设备的主要功能,明确可以选择哪些指标监测自变量给人体带来的变化。除日常的实验教学外,还对实验室开放有一定的促进,从而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进行心理学指标的测评,也可以结合其它学科指标综合评价。这一阶段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实现从自变量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通过教师的帮助,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和提炼实验结论。这一阶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三,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自由组合、设计实验操作,得到结果、得出结论。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将实验辅导转变为实验引导,提倡学生自主性实验,突出综合设计和创新精神。这一阶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二点都是为了实际应用打基础的过程,实际应用可以体现在第三点。
5 结论与建议
该模式增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后续的体育心理实验教学研究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和加强实际应用,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并撰写实验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