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现深水湖泊采样突破
7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先导专项和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团队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钻探平台,在西藏纳木错中心湖区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钻取长100.63米的湖芯,总取芯率达到98%。这是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获取超过100米长的湖芯,实现了在深水湖泊采样方面的突破。
湖芯是指湖泊沉积物,是从气体或水体中自然沉降到湖底并堆积起来的物质,其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地带的纳木错湖面海拔473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长江、怒江、色林错、纳木错在内的“两江两湖”区域重要的科考基地。
据介绍,此次钻取湖芯是我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全依靠自主设计的采样平台、套管稳定系统和钻探系统取得的,对我国湖泊钻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专家预计,获取的湖芯样本可以分析过去15万年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中国学者发现较大“热缩冷胀”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家借助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变温X射线衍射仪,对磁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了该体系中较大的线性负热膨胀效应。该研究成果日前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无机化学》上。
大部分材料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有些材料的体积反而发生收缩,表现出负热膨胀的性质。最近几十年来,负热膨胀材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是因为负热膨胀材料可以和正热膨胀材料进行复合,从而可以调节材料的膨胀系数,甚至实现零膨胀,即随温度变化材料不发生热胀冷缩效应。由于在航天航空、精密机械、微纳电子、光学器件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负热膨胀材料受到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
磁性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温度,并且可以通过其中元素的空位对其进行调控。研究人员借助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变温X射线衍射仪研究发现:通过化学压力的调控,在相变温度附近的温区产生了一个线性的负热膨胀的性质区域。研究表明,该体系的负热膨胀性质来自磁体积效应,即由于自发磁化强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材料晶胞体积的变化,并且体积变化与磁化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7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先导专项和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团队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钻探平台,在西藏纳木错中心湖区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钻取长100.63米的湖芯,总取芯率达到98%。这是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获取超过100米长的湖芯,实现了在深水湖泊采样方面的突破。
湖芯是指湖泊沉积物,是从气体或水体中自然沉降到湖底并堆积起来的物质,其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地带的纳木错湖面海拔473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长江、怒江、色林错、纳木错在内的“两江两湖”区域重要的科考基地。
据介绍,此次钻取湖芯是我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全依靠自主设计的采样平台、套管稳定系统和钻探系统取得的,对我国湖泊钻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专家预计,获取的湖芯样本可以分析过去15万年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中国学者发现较大“热缩冷胀”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家借助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变温X射线衍射仪,对磁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了该体系中较大的线性负热膨胀效应。该研究成果日前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无机化学》上。
大部分材料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有些材料的体积反而发生收缩,表现出负热膨胀的性质。最近几十年来,负热膨胀材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是因为负热膨胀材料可以和正热膨胀材料进行复合,从而可以调节材料的膨胀系数,甚至实现零膨胀,即随温度变化材料不发生热胀冷缩效应。由于在航天航空、精密机械、微纳电子、光学器件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负热膨胀材料受到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
磁性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温度,并且可以通过其中元素的空位对其进行调控。研究人员借助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变温X射线衍射仪研究发现:通过化学压力的调控,在相变温度附近的温区产生了一个线性的负热膨胀的性质区域。研究表明,该体系的负热膨胀性质来自磁体积效应,即由于自发磁化强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材料晶胞体积的变化,并且体积变化与磁化强度的平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