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怎么都快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共 4 个小节,内容安排从一个人玩到两个人玩,再到三个人玩……最后到许多人玩,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无论怎么玩,无论多少人玩都会很快乐的观念。
  依着文脉,课堂教学的展开以玩耍人数的递增为线索。教师先扶着教学第一小节,在学习生字词语中明确一个人可以玩的项目,并在说说聊聊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唤醒、体会一个人玩时的快乐情绪,从而进行有感情朗读。
  在总结学法之后,后三个小节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大致流程是:
  1.读一读这个小节;
  2.圈一圈小节中提到的玩耍
  项目;
  3.说一说自己体验过的游戏经历或感受;
  4.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小节。
  全文学完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说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很好!许多人玩,更好!那么到底是几个人玩好呢?学生的说法出人意料:
  生:我觉得两个人好,因为两个人刚好,既不孤单也不太烦。
  生:我觉得两个人好,人多了这个要玩这个,那个要玩那个,反而不好了。
  生:许多人好,因为书上说“更好”。
  ……
  这下子,课堂似乎有些模糊了。
  在学生的心中,一个人玩是“孤单”的。而这与前一课《树和喜鹊》一文中的描述是相同的:“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一”这个数字,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象征着孤单、冷清。一个人玩不能说不好,也只能算一般般,没办法时的无奈。口口声声说要享受独处的安宁与快乐的,只会是大人。
  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玩,好不好?学生的回答又一次颠覆了大人的认识:人多主意就多,主意一多容易起争执,一来二去玩的时间和快乐程度也要缩水。是的,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谦让”“退让”对于他们来说远没有“争取”“表现”这些意识更入其心。而两个人玩,既解决了玩伴的问题,又不存在过多的争论问题,是上佳的选择。
  你问多少人玩才是好的?孩子们会说,作者说的“许多人玩,更好!”因为作者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 与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相比,玩的人越多越好。你能说孩子错了吗?他一点都没错,他把课文正正经经地学习了,也学懂了。
  以上想法都没有错,但似乎又有什么地方错了。
  课题《怎么都快乐》,其实已经把课文的主旨浓缩并表达:无论几个人玩,都是快乐的。而课文的内容也清楚地表明:“无论几个人,都会有适合的玩耍项目或游戏内容,都是快乐的。”可是,这样的行文逻辑与诗歌本身想表达的有些相左。既然是“怎么都好”,为什么又出现“许多人玩,更好”呢?“更”表示一种更深、更强烈的程度,一写上这个“更”字,便表现出这一个比前面的都要好、要优。按照这样的思路,最后要学生感悟的应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许多人的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这与课文的主旨是不相符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修改为“许多人玩,也很好!”这样处理,顺应了段落之间的并列关系,且隐去作者的情感偏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
  解决了教材表达的问题之后,我们还要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教材意图与学生视角。作者、编者都希望借这首儿童诗来传递一种理念:无论几个人玩都会很快乐。可是,在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既定的教學思路。课堂上,不少学生都认为两三个人一起玩是很好的, 理由是不用为玩什么而花费过多的口舌。我相信,这一定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和亲身体会。唯有如此,他们才会如此明智,如此果断地作出选择。要硬把他们拽回来认可作者、编者的想法?回答是没有必要。个人以为,无论在怎样的境况下,语文的课堂一定是最能体现人本关怀的课堂,这种人本关怀,是尊重儿童的个性体验,尊重儿童的独立精神。如果一定要加一个前提,那就是这样的个性体验和独立精神一定是充满正能量的,是符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
  当然啦,当学生说到人多了会吵闹起来时,教师可以温和地提醒:“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要知道,学生的聪明超乎你的想象。听,他们说:“我们可以先玩这一项,再玩另一项,这样就可以了。”是的,这样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巴金小时候把《古文观止》上的200多篇文章背得很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20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巴金《谈我的散文》)可见,熟读一定数量的好文章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浏览多,熟读少,精读少,结果是读得多,收获少,因此,很有必要来
当我闻讯赶到医院的时候,二姐就快不行了。医生说,也许就在今天,也许就在一会儿。   二姐婆家的人正商量着准备后事。   二姐夫哭得跟泪人一般。一边抽泣,一边对我说,你姐身体好好的,咋就倒下了。   二姐躺在病床上,瘦得像冬天里的一截枯树枝。   在我的印象中,二姐从没进过医院。她是我二大爷家的闺女,模样长得还顺眼,就是脾气有些偏执,出嫁很晚。三十出头了,好歹找到婆家。她出嫁那天,我正在县城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一生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研究表明,人在生活中,语言应用的比例是:听41%,说33.3%,读16%,写只占了9.7%。可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更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本世纪初,“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也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
统编本教材对低年级识字进程是这样安排的:一年级上册350字,下册400字,二年级上册450字,下册450字。一学期450个字的识字量,可能是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所能承受的较为恰当的一个量。毕竟在识字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和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领域的课程内容。  统编本一、二年级教材,对识字速度的控制,纵向看来基本匀速。这样处理有其理据。王宁教授在《汉字教学的原
摘 要: 2015年,國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与艺术设计学科共同目标——培养产学协同型人才;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产学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前高校产学协同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摘 要 通过分析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 线下”教学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思路。通过在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发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有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汽车构造与拆装;“O2O”混合教學模式;微知库平台;信息化教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视角,给出各种答案。而我始终认为,好的教育,需要让学生学习起来,让学生越来越有方法,越来越有智慧。以此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使语文教学成为追求学生语言习得内化、实现学生素养养成与智慧生长的实施过程;固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
摘要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同行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移动学习;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123—03  1前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计划,很快“互联网 ”计划成为国家级
复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它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語言表达的重要手段。统编本教材首次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这个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在课后练习或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和方法。  复述应
余映潮老师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三个活动板块依序进行。在“说一说”板块,余老师先提示,可以说《落花生》是一篇什么文章,也可以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话题,说什么全由学生自主,不加限制。有的说写作方法,有的说做人的道理。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是教我们  怎么做人上人。  (师生笑)  师:不是吧?人中人吧?不是人上人,是人中人。把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