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项目丰富,其中排球运动成为较为普遍的体育课程。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在排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现象极为普遍,这成为影响排球运动得到进一步推广与提升的制约性因素。
【关键词】高校排球 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对策
当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排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极易发生运动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本文针对于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损伤所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相关论述。
一、学生在排球运动中易发生损伤的原因
(一)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根据相关统计调研表明,高校大学生之所以在排球运动中发生损伤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准备性工作,很多学生对于排球运动的准备工作不全面或是不够科学,从而使得人体的机体无法达到一种最佳状态,一旦人体由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骤然转向激烈的运动状态,这种突然出现的爆发力便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二)学生身心状况不佳,动作不规范
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体素质以及心理抗压能力都普遍较弱,且遇事急躁,不够沉稳,自我调控能力明显较差。而排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养要求都较高,加之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因此高校大学生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损伤情况。
(三)排球教学设施与器材安全系数低
笔者发现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场地以及相关器材都普遍存在着质量上的缺陷,场地设施的弊端以及器材的安装不够牢固,都会导致大学生运动安全系数的降低,加之阴雨不良天气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导致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二、对于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损伤现象的预防对策
(一)注重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
在高校的排球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将安全问题列为其首要任务,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安全为基础展开。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应当培育学生的安全及预防意识,使学生能够对于排球运动中将会产生伤害有所了解,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思想上真正意识到提升自己的排球水平与技能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还要积极宣传预防排球运动损伤并将其贯穿至整个排球教学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要传授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避免更深程度损伤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
(二)合理安排排球运动的准备活动
排球运动的有效安全开展离不开相关准备性工作的筹备,因此这就要求排球教学的准备工作应当做到科学、全面、合理。但是由于高校排球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于此其相应的准备性工作在内容上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既要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做到有所侧重。正是通过准备活动使得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提前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从而能够有效克服人体生理感官上的惰性,加强物质能力间的新陈代谢,正是通过进一步增强重点运动部位的血流量,从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量与韧带的弹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关节间内滑液的分泌,进而使得关节间的灵活度得到显著提高,最终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根本目的。
(三)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排球技能
排球技术主要是在相关既定规则的允许之下,排球运动员通过多种连贯的击球动作以及为有效完成击球动作所需辅助性动作的统称。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排球技术历经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其击球动作日臻完善,同人体的生理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相关原理完全吻合。因此,只要是能够熟练掌握排球的运动技巧是不会受到任何损伤的,然而,若是击球动作不标准或是不到位,则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因而,排球教学过程中,要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高校体育教师理应规范所有学生的击球动作,特别是那些基本动作更应当进一步规范,力保动作的科学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排球动作的练习过程中,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切勿急于求成,避免事与愿违,唯有在科学有序的训练中方能够熟练掌握科学的动作技能,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注重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排球运动潜能要想得到充分发挥一是离不开必要的科学训练,同时对于一名排球运动员而言,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心理素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方能够在运动或是比赛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心理失衡影响最佳状态的发挥。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在加强学生排球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于每一个学生心理素养的训练,培养排球运动员之间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的能力,毕竟排球运动对于团队之间的协作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集中培养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的感知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注意力,从而使排球运动员能够克服一切消极情绪,以一种平稳健康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比赛之中,进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五)教授学生自我防护技巧
学生自身能否掌握自我防护的运动技巧对于排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在赛事前或是排球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对于教学场地以及相关的教学器材也要做好课前检查工作,避免由于场地或是器材的外界因素导致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当向所有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以及相关的防护技巧,例如排球运动员理应掌握科学的倒地技术,教授学生能够正确掌握那些易产生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技巧如关节处、手腕或是手指等。由于排球运动注重指力的合理运用,因此学生的指甲既不能留得过长,也不适宜修剪过短,避免击球传球过程中造成指甲的剥离损伤,正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自我防护技巧,方能够实现大学生在排球运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庆伟.对辽宁省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 2012(05)
[2]刘兴刚.浅谈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01)
[3]石俊梅.如何有效预防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
作者简介:任从容 贵阳学院 体育学院 55000 11968年4月出生
【关键词】高校排球 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对策
当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排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极易发生运动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本文针对于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损伤所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相关论述。
一、学生在排球运动中易发生损伤的原因
(一)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根据相关统计调研表明,高校大学生之所以在排球运动中发生损伤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准备性工作,很多学生对于排球运动的准备工作不全面或是不够科学,从而使得人体的机体无法达到一种最佳状态,一旦人体由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骤然转向激烈的运动状态,这种突然出现的爆发力便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二)学生身心状况不佳,动作不规范
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体素质以及心理抗压能力都普遍较弱,且遇事急躁,不够沉稳,自我调控能力明显较差。而排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养要求都较高,加之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因此高校大学生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损伤情况。
(三)排球教学设施与器材安全系数低
笔者发现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场地以及相关器材都普遍存在着质量上的缺陷,场地设施的弊端以及器材的安装不够牢固,都会导致大学生运动安全系数的降低,加之阴雨不良天气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导致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二、对于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损伤现象的预防对策
(一)注重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
在高校的排球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将安全问题列为其首要任务,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安全为基础展开。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应当培育学生的安全及预防意识,使学生能够对于排球运动中将会产生伤害有所了解,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思想上真正意识到提升自己的排球水平与技能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还要积极宣传预防排球运动损伤并将其贯穿至整个排球教学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要传授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避免更深程度损伤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
(二)合理安排排球运动的准备活动
排球运动的有效安全开展离不开相关准备性工作的筹备,因此这就要求排球教学的准备工作应当做到科学、全面、合理。但是由于高校排球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于此其相应的准备性工作在内容上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既要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做到有所侧重。正是通过准备活动使得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提前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从而能够有效克服人体生理感官上的惰性,加强物质能力间的新陈代谢,正是通过进一步增强重点运动部位的血流量,从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量与韧带的弹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关节间内滑液的分泌,进而使得关节间的灵活度得到显著提高,最终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根本目的。
(三)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排球技能
排球技术主要是在相关既定规则的允许之下,排球运动员通过多种连贯的击球动作以及为有效完成击球动作所需辅助性动作的统称。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排球技术历经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其击球动作日臻完善,同人体的生理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相关原理完全吻合。因此,只要是能够熟练掌握排球的运动技巧是不会受到任何损伤的,然而,若是击球动作不标准或是不到位,则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因而,排球教学过程中,要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高校体育教师理应规范所有学生的击球动作,特别是那些基本动作更应当进一步规范,力保动作的科学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排球动作的练习过程中,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切勿急于求成,避免事与愿违,唯有在科学有序的训练中方能够熟练掌握科学的动作技能,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注重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排球运动潜能要想得到充分发挥一是离不开必要的科学训练,同时对于一名排球运动员而言,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心理素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方能够在运动或是比赛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心理失衡影响最佳状态的发挥。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在加强学生排球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于每一个学生心理素养的训练,培养排球运动员之间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的能力,毕竟排球运动对于团队之间的协作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集中培养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的感知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注意力,从而使排球运动员能够克服一切消极情绪,以一种平稳健康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比赛之中,进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五)教授学生自我防护技巧
学生自身能否掌握自我防护的运动技巧对于排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在赛事前或是排球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对于教学场地以及相关的教学器材也要做好课前检查工作,避免由于场地或是器材的外界因素导致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当向所有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以及相关的防护技巧,例如排球运动员理应掌握科学的倒地技术,教授学生能够正确掌握那些易产生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技巧如关节处、手腕或是手指等。由于排球运动注重指力的合理运用,因此学生的指甲既不能留得过长,也不适宜修剪过短,避免击球传球过程中造成指甲的剥离损伤,正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自我防护技巧,方能够实现大学生在排球运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庆伟.对辽宁省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 2012(05)
[2]刘兴刚.浅谈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01)
[3]石俊梅.如何有效预防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
作者简介:任从容 贵阳学院 体育学院 55000 11968年4月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