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拍摄中大画幅的摄影作品来说,在按下快门前,我们会遇到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将是如何测光的问题。
首先,不同的底片有着不同的曝光特性。在考虑曝光值的选定前,必须先对自己所使用的胶片有所了解,尤其是胶片的曝光宽容度。
曝光宽容度通俗点说就是指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如果在曝光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用相同的胶片却用不同的几个曝光值来拍摄,那么冲洗出来的底片都会留有影像,只是它们的明暗层次与色彩表现不同罢了。当使用相同的曝光值在不同的胶片上拍摄,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拍摄效果。所以,在摄影入门过程中,要学会对所使用的胶片特性有所了解,在购买胶片前,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和相关资料,明确各种品牌、不同型号胶片的特性,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其次,要拥有一块得心应手的测光表来帮助测光。要对自己的测光表做到完全了解,学会运用手中的测光表得到正确的高光、中间层次与暗部的光度值。但好的测光表并不代表正确完美的曝光结果,因为测光表自己不会思考,没有智力,它能做的只是告诉我们测得照射到拍摄物体上的光有多强或反射光有多强。只测得这些数据并不代表我们的作品就能正确曝光。
要做到所谓正确曝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对拍摄条件的观察与思考。当时的光线环境如何?作品最终所要突出的主体是什么?我们所需表现的风格是怎样的?这是我们基于测光表给出的数据最终决定曝光值所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风光摄影中,天空和地面的光比通常会很大。如果按照平均曝光的话,亮部和暗部虽都能在底片上呈现,却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失,这就不是一张曝光完美的作品。在不使用其他手段(比如偏振镜、渐变滤色镜等)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构图的变化和曝光的偏重来改变画面的层次,使曝光趋于完美。
所以说,测光表只是给予我们准确测光数据的辅助工具,而最终所需正确采用的曝光数值,则完全需要通过我们的拍摄经验及具体的拍摄场景与光线情况作决定。
在通常使用的135照相机中,一般都有包围曝光的功能。包围曝光是指以当前所测得的曝光值为曝光基准,再以高于或低于此值的曝光值,拍摄多张不同曝光值的底片。建议在初涉中大画幅摄影阶段,不要吝惜底片,也可以采用这种包围曝光方式,以期帮助得到对于各种拍摄条件下的经验数值,这些经验的积累,将使我们在今后的中大画幅拍摄时的曝光日趋完美。
如图例一所示,由于天空与地面的光比不是很大,于是采用了平均曝光,结果得到了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当时测得天空、地面及水面的曝光值分别为:F16、1/125s;F16、1/60s; F16、1/125s。最终采用的曝光组合为:光圈F16,速度1/60s。
再看图例三,当时测得云雾曝光值为F22、1/60s,水面平均测光值为F22、1/250s,水面高光值(红色部分)为F22、1/500s。为了空出高光部的红色位,最终采用了水面的平均测光值为拍摄用值,再在总体曝光值的基础上减去0.3EV,以增加色彩的饱和度。最终呈现了一张云雾部份虽有些偏灰,但主体高光部分却色彩饱和的作品。以上三例图片均未使用滤色镜,胶片使用柯达E100。
分析用包围曝光拍摄的照片来积累曝光的经验
曝光过度的底片,照顾了地面,但白塔已经没有了细节
在数码相机飞速发展的今天,萌动了买台便宜的传统120相机玩一玩的想法,可在专家的提示下,将我沉睡了20多年的禄来2.8F双镜头反光相机找了出来,棕黄色的牛皮外套依然完好无损,里面的相机和附件依旧如故。
记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习摄影时,靠的是《怎样学摄影》的小册子,用的是一台“海鸥4B”。当时,胸前挂一台双镜头反光相机是令人自豪的事情。到了八十年代初,我也拥有了曾经颇为向往的禄来2.8F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不过那时,135单反相机和彩色胶片已经铺天盖地袭来,我的禄来2.8F还没有来得及体验彩色胶片时,便被我的135相机排挤出局了。如今,再一次端起禄来2.8F,不禁感慨万分。外出拍摄时,曾经的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禄来双镜头反光相机是德国禄来公司最值得自豪的照相机,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在小批量生产。比如禄来2.8FX在现如今仍是职业摄影师及相机收藏人士钟爱的极品机型。我的这台禄来2.8F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专业级120相机之一,这款相机虽然年龄不小了,但依旧能够看出精湛的设计及制作工艺。摄影镜头的焦距为80mm,最大光圈为F2.8,最小光圈为F22,镜头的结构为6片3组。镜间快门的速度为1/500秒~B门,释放快门时,声音非常柔和,没有单反相机那种反光镜起落的震动感。摄影镜头和取景镜头两侧设有光圈和速度调整旋钮,快门释放钮设在右下角,闪光灯插座设在左下角,手端相机操作非常舒适。可以看出,早在那个年代,禄来相机的设计师们已经很关注人性化的设计了。
禄来2.8F还具有测光装置,“禄来弗莱克斯”的标志下设有一排测光电眼,内置硒光电池可以无须连接其他电池的能源便可使测光运作,省却了更换电池的麻烦。二十多年没有使用了,我发现这台相机的测光还是非常准确的,通过调焦旋钮上的测光指针指示,仍可起到重要的曝光参考作用。另外,双镜头反光相机的俯视取景器在使用中也非常方便,既可以放在地面上取景拍摄,也可举过头顶取景拍摄。不足之处是取景画面左右颠倒,这也是双镜头反光相机的通病。2.8F的调焦非常方便,转动调焦旋钮,并观察毛玻璃裂像聚焦屏便可以清晰地找到焦点,而且还有放大镜辅助对焦,快拍时,也可在焦点确定后,通过框架上的取景视窗平视拍摄。
禄来2.8F使用120胶卷可拍摄12张6×6cm的胶片,加装135附件后,可以使用135胶卷拍摄24×36mm画幅的底片。禄来2.8F采用摇把卷片方式,每次释放快门后,摇半圈可自动进入拍摄状态。为避免眩光的产生,2.8F还配有一个遮光罩,并有黑白摄影常用的黄色滤镜。
使用禄来2.8F相机拍摄,光圈F5.6,速度1/8秒
回首间谍相机
#吴钢 图/文
间谍相机,又称偷拍相机。这种相机与小型机和象形机有共同之处,但是又有不同之处,就是它们具有偷拍的功能和特性。比如怀表相机,可以称为小型机,也可以称为间谍机。书本相机,可以称为象形机,也可以称为间谍机。它们的使用者,可以在掏出怀表看时间、或者是安安静静坐着看书的情况下,偷拍照片。这种相机不但机身小巧、灵活,隐蔽性和欺骗性强。最大的特点,就是拍摄时给人以假象和伪装。使人误认为摄影者是在做其他的事情,甚至什么事情都没做,实际上他是在拍照。(图1和图2是当时在公共场所偷拍时的情景。)整个拍摄过程,不仅被摄者毫不知觉,甚至周围的群众也感觉不到。这类相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非常流行,它们的使用者不一定是间谍,也有一些特殊行业、或者是有偷窥和恶作剧倾向的人使用这种相机,用于偷拍。
图2 当女士走过时,四位男士各自拿着道具(间谍相机)偷拍
怀表相机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使用者随时可以掏出怀表,做看时间状,实际是拍照,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图3)是最早的一款怀表式照相机:Lancaster。由兰开斯特(J. Lancaster)设计制作,1886年在英国推向市场的。在机身后部加装4×5 cm的感光版,采用十分罕见的金属套环伸缩结构,伸开时峥嵘毕现,闭合后圆润平和。采用直线性消除畸变的镜头,光圈F8,焦距60mm。重力式铡刀型快门。此机推出后,大受欢迎,于是在两年之后,兰开斯特又生产了一款更加小巧纤细的款型,称之为女装Lancaster。于是两年前的旧款就被称之为男装Lancaster怀表式相机。这两款相机的结构造型相同,女装的金属套环壁薄而紧凑,颜色略浅。与男装的最大的区别是镜头采用简单的旋板式快门,另外感光版窄了2mm,藏在了机身内部,而男装的感光版超出相机后背,露出长方形感光版的四个角。男装的圆形表把上有一圈刻痕,而女装的圆形表把是光滑无刻痕的。
图4 1893年在美国纽约生产的MAGIC怀表相机
图6 EXPO怀表相机和它使用的小型胶卷
图8 英国的TICKA怀表相机
图9 美国的EXPO怀表相机
图11 英国TICK怀表相机的镜头
图13 日本的PETAL怀表相机
德国在1948年也生产过一台手表相机:Steineck ABC(图14)。可以在25 mm直径的圆形胶片上,拍摄6mm直径的圆形照片8张。镜头光圈F2.5,焦距12.5mm。只有一个1/125秒的快门速度。有凹面反光镜式的取景器。由于机身小巧,拍摄相对隐秘。
图14 德国的Steineck ABC手表相机
首先,不同的底片有着不同的曝光特性。在考虑曝光值的选定前,必须先对自己所使用的胶片有所了解,尤其是胶片的曝光宽容度。
曝光宽容度通俗点说就是指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如果在曝光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用相同的胶片却用不同的几个曝光值来拍摄,那么冲洗出来的底片都会留有影像,只是它们的明暗层次与色彩表现不同罢了。当使用相同的曝光值在不同的胶片上拍摄,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拍摄效果。所以,在摄影入门过程中,要学会对所使用的胶片特性有所了解,在购买胶片前,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和相关资料,明确各种品牌、不同型号胶片的特性,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其次,要拥有一块得心应手的测光表来帮助测光。要对自己的测光表做到完全了解,学会运用手中的测光表得到正确的高光、中间层次与暗部的光度值。但好的测光表并不代表正确完美的曝光结果,因为测光表自己不会思考,没有智力,它能做的只是告诉我们测得照射到拍摄物体上的光有多强或反射光有多强。只测得这些数据并不代表我们的作品就能正确曝光。
要做到所谓正确曝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对拍摄条件的观察与思考。当时的光线环境如何?作品最终所要突出的主体是什么?我们所需表现的风格是怎样的?这是我们基于测光表给出的数据最终决定曝光值所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风光摄影中,天空和地面的光比通常会很大。如果按照平均曝光的话,亮部和暗部虽都能在底片上呈现,却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失,这就不是一张曝光完美的作品。在不使用其他手段(比如偏振镜、渐变滤色镜等)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构图的变化和曝光的偏重来改变画面的层次,使曝光趋于完美。
所以说,测光表只是给予我们准确测光数据的辅助工具,而最终所需正确采用的曝光数值,则完全需要通过我们的拍摄经验及具体的拍摄场景与光线情况作决定。
在通常使用的135照相机中,一般都有包围曝光的功能。包围曝光是指以当前所测得的曝光值为曝光基准,再以高于或低于此值的曝光值,拍摄多张不同曝光值的底片。建议在初涉中大画幅摄影阶段,不要吝惜底片,也可以采用这种包围曝光方式,以期帮助得到对于各种拍摄条件下的经验数值,这些经验的积累,将使我们在今后的中大画幅拍摄时的曝光日趋完美。


如图例一所示,由于天空与地面的光比不是很大,于是采用了平均曝光,结果得到了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当时测得天空、地面及水面的曝光值分别为:F16、1/125s;F16、1/60s; F16、1/125s。最终采用的曝光组合为:光圈F16,速度1/60s。

再看图例三,当时测得云雾曝光值为F22、1/60s,水面平均测光值为F22、1/250s,水面高光值(红色部分)为F22、1/500s。为了空出高光部的红色位,最终采用了水面的平均测光值为拍摄用值,再在总体曝光值的基础上减去0.3EV,以增加色彩的饱和度。最终呈现了一张云雾部份虽有些偏灰,但主体高光部分却色彩饱和的作品。以上三例图片均未使用滤色镜,胶片使用柯达E100。
分析用包围曝光拍摄的照片来积累曝光的经验

曝光过度的底片,照顾了地面,但白塔已经没有了细节

在数码相机飞速发展的今天,萌动了买台便宜的传统120相机玩一玩的想法,可在专家的提示下,将我沉睡了20多年的禄来2.8F双镜头反光相机找了出来,棕黄色的牛皮外套依然完好无损,里面的相机和附件依旧如故。
记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习摄影时,靠的是《怎样学摄影》的小册子,用的是一台“海鸥4B”。当时,胸前挂一台双镜头反光相机是令人自豪的事情。到了八十年代初,我也拥有了曾经颇为向往的禄来2.8F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不过那时,135单反相机和彩色胶片已经铺天盖地袭来,我的禄来2.8F还没有来得及体验彩色胶片时,便被我的135相机排挤出局了。如今,再一次端起禄来2.8F,不禁感慨万分。外出拍摄时,曾经的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禄来双镜头反光相机是德国禄来公司最值得自豪的照相机,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在小批量生产。比如禄来2.8FX在现如今仍是职业摄影师及相机收藏人士钟爱的极品机型。我的这台禄来2.8F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专业级120相机之一,这款相机虽然年龄不小了,但依旧能够看出精湛的设计及制作工艺。摄影镜头的焦距为80mm,最大光圈为F2.8,最小光圈为F22,镜头的结构为6片3组。镜间快门的速度为1/500秒~B门,释放快门时,声音非常柔和,没有单反相机那种反光镜起落的震动感。摄影镜头和取景镜头两侧设有光圈和速度调整旋钮,快门释放钮设在右下角,闪光灯插座设在左下角,手端相机操作非常舒适。可以看出,早在那个年代,禄来相机的设计师们已经很关注人性化的设计了。
禄来2.8F还具有测光装置,“禄来弗莱克斯”的标志下设有一排测光电眼,内置硒光电池可以无须连接其他电池的能源便可使测光运作,省却了更换电池的麻烦。二十多年没有使用了,我发现这台相机的测光还是非常准确的,通过调焦旋钮上的测光指针指示,仍可起到重要的曝光参考作用。另外,双镜头反光相机的俯视取景器在使用中也非常方便,既可以放在地面上取景拍摄,也可举过头顶取景拍摄。不足之处是取景画面左右颠倒,这也是双镜头反光相机的通病。2.8F的调焦非常方便,转动调焦旋钮,并观察毛玻璃裂像聚焦屏便可以清晰地找到焦点,而且还有放大镜辅助对焦,快拍时,也可在焦点确定后,通过框架上的取景视窗平视拍摄。
禄来2.8F使用120胶卷可拍摄12张6×6cm的胶片,加装135附件后,可以使用135胶卷拍摄24×36mm画幅的底片。禄来2.8F采用摇把卷片方式,每次释放快门后,摇半圈可自动进入拍摄状态。为避免眩光的产生,2.8F还配有一个遮光罩,并有黑白摄影常用的黄色滤镜。

使用禄来2.8F相机拍摄,光圈F5.6,速度1/8秒
回首间谍相机
#吴钢 图/文
间谍相机,又称偷拍相机。这种相机与小型机和象形机有共同之处,但是又有不同之处,就是它们具有偷拍的功能和特性。比如怀表相机,可以称为小型机,也可以称为间谍机。书本相机,可以称为象形机,也可以称为间谍机。它们的使用者,可以在掏出怀表看时间、或者是安安静静坐着看书的情况下,偷拍照片。这种相机不但机身小巧、灵活,隐蔽性和欺骗性强。最大的特点,就是拍摄时给人以假象和伪装。使人误认为摄影者是在做其他的事情,甚至什么事情都没做,实际上他是在拍照。(图1和图2是当时在公共场所偷拍时的情景。)整个拍摄过程,不仅被摄者毫不知觉,甚至周围的群众也感觉不到。这类相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非常流行,它们的使用者不一定是间谍,也有一些特殊行业、或者是有偷窥和恶作剧倾向的人使用这种相机,用于偷拍。

图2 当女士走过时,四位男士各自拿着道具(间谍相机)偷拍
怀表相机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使用者随时可以掏出怀表,做看时间状,实际是拍照,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图3)是最早的一款怀表式照相机:Lancaster。由兰开斯特(J. Lancaster)设计制作,1886年在英国推向市场的。在机身后部加装4×5 cm的感光版,采用十分罕见的金属套环伸缩结构,伸开时峥嵘毕现,闭合后圆润平和。采用直线性消除畸变的镜头,光圈F8,焦距60mm。重力式铡刀型快门。此机推出后,大受欢迎,于是在两年之后,兰开斯特又生产了一款更加小巧纤细的款型,称之为女装Lancaster。于是两年前的旧款就被称之为男装Lancaster怀表式相机。这两款相机的结构造型相同,女装的金属套环壁薄而紧凑,颜色略浅。与男装的最大的区别是镜头采用简单的旋板式快门,另外感光版窄了2mm,藏在了机身内部,而男装的感光版超出相机后背,露出长方形感光版的四个角。男装的圆形表把上有一圈刻痕,而女装的圆形表把是光滑无刻痕的。

图4 1893年在美国纽约生产的MAGIC怀表相机

图6 EXPO怀表相机和它使用的小型胶卷



图11 英国TICK怀表相机的镜头

图13 日本的PETAL怀表相机
德国在1948年也生产过一台手表相机:Steineck ABC(图14)。可以在25 mm直径的圆形胶片上,拍摄6mm直径的圆形照片8张。镜头光圈F2.5,焦距12.5mm。只有一个1/125秒的快门速度。有凹面反光镜式的取景器。由于机身小巧,拍摄相对隐秘。

图14 德国的Steineck ABC手表相机